动物首开飞天先河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十年来,人类向太空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些探索离不开科学家的努力,同时也有动物们的功劳。在载人航天器正式载人飞行前。往往都要用猴子、白鼠等动物先做飞行实验,以获得有关的实验数据,分析飞行过程和环境对人的影响,然后才开始尝试栽人飞行。动物成为人类探索太空的开路先锋。
  虽然苏联和美国在太空竞赛中都急于率先把人送入太空,但在载人飞行之前,两国都分别突破了航天器发射、回收、生命保障等各个相关环节的技术难题,而且两国在把人送入太空之前,都分别用动物实验了载人飞船的性能。
  世界上最早用生物做升空实验的是“V-2”火箭。
  为了了解空间飞行对生物的影响,1946年12月,布劳恩和一些美国科学家就开始用“V-2”火箭进行生物实验。他们将孢子装在“V-2”火箭上,发射到了187千米的高空。由于当时没有掌握回收技术,实验未达到预期目的。
  1947年,在掌握了回收技术之后,科学家们又用果蝇进行实验。他们将果蝇装在增压的容器里。然后用“V-2”火箭发射到170千米的高空。当火箭降落到离地面30余千米的高度时,容器弹离火箭,同时释放出一个小型降落伞,将装有果蝇的容器缓缓降落到地面,果蝇安然无恙,实验获得成功。
  为了探索空间飞行对高等动物的影响,1948年~1949年,布劳恩等科学家又用“V-2”火箭先后四次将猴子发射到60余千米的高空,在返回时4只猴子均被活活摔死。它们成了人类实现航天梦想的首批献身者。
  1951年4月18日。美国空军发射了装有猴子的“空蜂”号探空火箭,在回收时,猴子因受撞击而死亡。同年9月20日,又将1只猴子和11只老鼠送上高空。首次成功返回。
  1952年5月21日,美国再次发射装有2只猴子和2只老鼠的“空蜂”号探空火箭,动物们均成功生还。在火箭飞行过程中,自动摄像机录下了动物的活动情况,获得了许多重要资料。
  苏联著名的火箭总设计师科罗廖夫长年进行载人飞行的研究,他明白,在载人飞行之前,必须保证飞行的绝对安全,因此想到了用动物代替人进行飞行实验。或许是由于巴甫洛夫对狗的生理进行过出色的研究。苏联选择了狗作为太空“试飞员”。苏联在1949年~1958年,共发射生物火箭31次,先后将42只小狗送上高空飞行。这些动物飞行实验的成功,为研究动物如何适应火箭飞行及高空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科学依据。
  1957年之前的动物飞行实验,都未能达到地球近地轨道高度。
  1957年11月3日,苏联发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伴侣2”号时,将一只名叫莱伊卡的小狗载入地球轨道飞行,让人们首次了解在火箭发射及太空飞行过程中,动物的适应能力和生理变化情况。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卫星尚无法回收,注定莱伊卡有去无回。莱伊卡在太空运行一周后死去。虽然小狗莱伊卡没能回到地面,但它却是飞上近地轨道的第一个地球生命,对人类的太空飞行具有重要意义。
  在加加林乘“东方”号飞船上天之前,苏联就曾多次进行过用小狗代替宇航员的试飞。就在“东方”号正式发射前一个月,苏联还两次把小狗放进飞船座舱同宇航员的模型一起发射上天.试验飞行和返回程序。两次飞行均获得了圆满成功,实验证明动物完全能够适应太空的生活环境。此后,才轮到了加加林正式升空。难怪加加林后来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至今不明白我是什么,是第一个人,还是最后一条狗?”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美国,当著名的“水星七杰”为飞天而苦练本领时,在美国空军的一所航天航空医学实验所中,也有一个性质与目的相似的训练计划正在进行。所不同的是,这一群受训者并非是从美国三军试飞员中选出来的宇航员,而是从非洲丛林中捕捉到的40只黑猩猩。
  第一只被选中担任太空飞行实验的黑猩猩叫哈姆,它乘“水星”号飞船进入距地面156千米的太空,在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太空飞行之后,安全降落在预定的大西洋洋面。直升机将其从水面上拉起送到一艘登陆艇上,当救护人员打开舱门迎接哈姆出舱时,它显得非常兴奋,似乎为成为第一只进入太空的猩猩而无比自豪。
  据统计,苏联在加加林上天之前一共发射了5艘无人飞船,美国在进行第一次载人飞行之前共进行了8次无人飞船实验。
  美苏两国在成功实现载人飞行后,仍持续不断地用动物进行太空飞行实验,以研究如何保证太空生命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这期间,最壮观、最引人注目的是1998年4月17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载着庞大的动物军团升空,开展耗资9900万美元的神经专项实验。航天飞机上载有7名宇航员,需进行26项神经试验,其中11项以航天员本身为实验对象,另外15项以2000多个动物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动物包括18只怀孕的田鼠、152只出生不久的白鼠、135只蜗牛、229条箭鱼、1500只蟋蟀。这样一支动物大军跟“哥伦比亚”号一起升空,使寂寞的航天飞行充满了生机与乐趣。
  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生物火箭,并成功进行了首批火箭生物实验。1964年7月~1965年6月,中国发射了三枚“T-7A”(S1)生物火箭,所栽的4只大白鼠和4只小白鼠安全升空并全部活着返回地面。1966年7月,又先后发射了两枚“T-7A”(S2)生物火箭,分别将两只小狗送上太空,并顺利回收。两只小狗经受住了火箭飞行振动、噪声、超重、失重和着陆冲击等考验,获得了许多实验数据,为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首飞成功,并顺利返回地面。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将中国首位飞行员杨利伟成功送入太空,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
  (杜少君图)
其他文献
8月18日,省长谢伏瞻到郑州市就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对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了部署。谢伏瞻强调,要切实增强大气污染防治的紧迫感责任感,深化认识,综合施策,
在综合分析近30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情况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应该解放思想,基于自身优势开展社会化服务,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能力。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耕地是农业之本、产粮之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多次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巩固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近年来,我省
大数据浪潮席卷世界。我国高校图书馆希望借助大数据研究来提升读者服务水平,但盲目跟风,各自为政,人才匮乏,侵泄私密等问题严重地影响着研究进展,本文从实际出发,提出以内在需求为
《韵海镜源》是成书于唐代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一部集文字与音韵之大成的巨著,它既是类书,也是一部韵书、字书。该书首创类书按韵编排之体例,为后世韵府类书之鼻祖。但此书到宋
论述了独立学院图书馆纸质期刊工作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图书馆纸质期刊工作的管理方式。分析了该种方式的优缺点,认为应加强对独立学院图书馆纸质期刊工作的
<正>豫政[2015]75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35号)精神,进一步优化财政
自古希腊时代,人们一直在研究物质的最基本元素是什么。经过数千年.科学家相信物质是由原子所组成,而原子是由电子和核子组合而成的,核子又由质子和中子所组合,中子是由夸克(三种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河南省加快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行并联审批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