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经桡动脉与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衢州市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高龄冠心病患者167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动脉穿刺途径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桡动脉组102例和股动脉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相关情况、手术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桡动脉组患者导管插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显著长于股动脉组[(3.47±1.04)min比(2.25±0.83)min,(25.17±8.49)min比(19.31±6.31)min,t=7.974,4.784,均P<0.05],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短于股动脉组[(5.48±1.64)h比(20.58±3.45)h,t=38.017,P<0.05],而两组支架血管数、支架直径、支架长度、动脉穿刺时间、造影剂使用剂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29、0.313、0.157、1.341、0.762、0.637,均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显著升高[(49.38±7.36)%比(40.95±6.48)%,(49.01±6.93)%比(41.21±7.21)%,t=8.682、6.288,均P<0.05],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术前显著降低[(52.17±8.40)mm比(48.96±7.22)mm,(51.48±6.95)mm比(49.02±6.10)mm,(59.87±6.49)mm比(53.13±5.84)mm,(59.12±5.88)mm比(52.98±5.32)mm,t=2.927、2.145、7.797、6.243,均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桡动脉组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局部出血以及局部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7.84%比21.54%,1.96%比15.38%,0.98%比16.92%,χ2=6.510、8.808、12.834,均P<0.05),两组患者再次PCI以及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90%比4.62%,8.82%比10.77%,χ2=0.082、0.174,均P>0.05)。
结论对于高龄冠心病患者而言,经桡动脉途径及经股动脉途径PCI术具有着相似的近远期疗效,而经桡动脉穿刺患者血管局部穿刺并发症明显减少,但穿刺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