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门戈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di_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魅力
  
  西班牙被誉为世界上最令人神往的浪漫国度,那里有宜人的气候,旖旎的风光,以及鲜明的地域文化。在那里不仅可以享受阳光、美食和一流的服务,而且能观赏到迷人的歌舞和激烈的斗牛表演,玩味体育运动的乐趣,还能充分感受多元文化艺术的温馨气氛。如果你想寻古探幽,那里将是访问者的最理想去处,遍布全国的众多文化遗迹和多元文明的印记,总能令游客满载而归激动不已。
  弗拉门戈舞蹈是西班牙文化艺术的一枝奇葩,是令该国骄傲的国粹,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感染力的流行舞种。它是浪漫国度里一种充满抽象元素的艺术,既是吉普赛文化和西班牙民间文化的结合体,又是歌舞和吉他音乐的综合艺术,而且更代表着吉普赛人的狂热、刚烈、豪放和放荡不羁的生活。
  西班牙的吉普赛人非常自豪地向世界宣称:“弗拉门戈就在我们流淌的血液中!”的确,在高级的“西汉词典”诠释中,弗拉门戈就是吉普赛,就是来自异域它乡流浪者的灵魂。
  弗拉门戈舞蹈者配合着狂烈的音乐,跳出节奏鲜明的多彩舞姿。舞者自信又狂野的举手投足,都能强烈地展现吉普赛人刚烈豪放的性格,把人性的原始情感赤裸裸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演出时,台上舞者的踢踏舞步声,吉他音乐声,高亢或低沉的歌声,与台下观众热烈的叫喊声,此起彼伏地轮流响着,使观众与歌舞者和谐地融为一体,交织成为演出场内最耀眼的风景和最优美的诗篇。
  
  溯源
  
  据最新研究考证,吉普赛人的祖先来自于印度西北部旁遮普地区的部落。大约公元十世纪以后,迫于战乱和饥荒,他们开始陆续离开印度向外迁徙。其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固定的居所,而是以大篷车为家和交通工具,在世界各地一个个城市与乡村间游荡漂泊,栖息的地方总是在荒乡僻野中,逐渐成为世界闻名的流浪民族。男人主要以贩卖家畜、驯兽、补锅和充当乐师为生;妇女则从事卜筮、卖药、行乞和歌舞表演为生,歌舞演艺是男女共同的职业。
  吉普赛人作为一个天生流浪的民族,内心有很强的民族特性。他们用流浪方式抒写着一代又一代的历史,出生时是起点,死亡时是终点。他们很多人在唾骂声中生活,过着只有本民族才能理解的日子。这种特殊的民族气质,造就出他们特有的音乐素质和修养,形成了特殊的吉普赛音乐旋律。他们的足迹遍及欧洲、亚洲、美洲、北非洲和澳洲,他们大约是在公元十四世纪初叶至十五世纪初叶期间进入东南欧与西欧,目前大部分人居住在欧洲。
  十五世纪末叶,西班牙统一后,国王费迪南二世和天主教会联手发难,强迫居住在国内的犹太人、阿拉伯人和摩尔人信仰天主教,威迫吉普赛人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方式。于是,这些人为了躲避迫害,无奈离家出逃,他们同时选择逃进西班牙南部的安达卢西亚地区避难。
  正值此时,当其它民族因受迫害而变得一蹶不振时,吉普赛人却勇敢地挺身而出,他们坚持用自己特有的流浪方式,用他们的歌喉、舞步及乐器,向世人不屈不挠地诉说统治者迫害民众的恶行。正是由于吉普赛人的歌声、舞蹈和音乐的作用,极大地鼓舞了受难的异教徒勇敢地对抗苦难,坚强地生活,躲过了威胁他们生命安全的宗教迫害。
  在此之前,安达卢西亚地区已是各种音乐文化的大熔炉。早年有希腊、迦太基、罗马、拜占廷的人民陆续移居于此,他们带来了地中海边远地区的音乐元素。后来哥特人的进入,带来了自己独有的哥特式文化。公元八世纪起,阿拉伯人在此建立了西哈里发帝国,王朝一直持续了近700年,当地同时流行阿拉伯音乐文化。适逢十五世纪末叶,此地又涌入大量避难的吉普赛人,于是引入了吉普赛歌舞文化。
  吉普赛人在流浪中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铸造出坚韧不屈的刚毅性格,优秀品质与刚烈性格造就他们不畏强权,敢于与艰辛的命运抗争。他们在利用本民族传统音乐歌舞形式对抗统治者迫害过程中,遭遇多种外部文化,並产生了强烈碰撞。他们改变一向拒绝外来文化的陋习,大胆吸收外部民族文化精华,融合了印度、阿拉伯、犹太及拜占廷的音乐元素,最后又注入西班牙南部的歌舞养份,终于创造出一种能鼓舞人心的崭新的音乐歌舞艺术形式。它以自豪、激情和高傲的尊严为特征,将古典吉他的弹奏、歌唱、吟诵、舞蹈和击掌及响板相结合,最后形成独特风格的文化形式:“弗拉门戈舞蹈艺术”。
  
  特点
  
  弗拉门戈艺术的三大核心是吉他、舞蹈和歌曲,表演者通过这三种音乐元素传递出热情、奔放、优美、刚健的吉普赛民族气质。
  表演时,一群歌手、舞蹈家和吉他手组成了弗拉门戈演出团队,他们围成半园形,分别坐在舞台的椅子上。演出开始于歌手发出的阵阵喊叫声和感叹声,这是为了燃起观众心中的热情之火,吉他手则弹奏一段炽热激烈快速的引子或前奏旋律乐曲,为歌舞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气氛。歌手正式演唱前必须调整自己的声音,喑哑並带有鼻音色彩的音色,至今仍是弗拉门戈歌曲的特色。
  其乐曲风格是忧郁哀伤与狂热奔放的混合体,歌词内容大多与上帝、爱情、女人和死亡有关,很少与金钱关联,这与他们的流浪者身份很相符。演出时歌手经常紧皱眉头,脸部表情忧郁,歌声嘶哑深沉,这是歌手在诉说吉普赛人的历史,倾诉自己逃避迫害的苦难经历,叙述自己悲怆的身世。
  弗拉门戈传统歌曲和舞蹈节目有几十种,其中按出场人数分为单人表演和集体表演;按声乐分为有伴奏与无伴奏;按演绎内容又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深沉的歌,又称大歌,这是最早的弗拉门戈音乐,歌唱时节奏自由,音色喑哑,有时近乎喊叫,微分音及装饰音很多,东方色彩最浓。第二类属轻快的歌,是吸收了外来文化元素后变化而成,它的情绪欢乐愉快,曲调流畅,节奏鲜明,旋律轻快,曲目吸取了不少拉丁美洲音乐元素。第三类属于中间性质,介乎于深沉与轻快旋律之间。
  弗拉门戈舞蹈是一种即兴发挥的舞种,在歌曲、吉他和响板的伴奏下,舞者拍手、顿足、欢愉和悲哀同时出现,一路向灵魂最深处挺进。女子往往是一个人先出场,这时是最富诱惑力的。女舞者耸肩抬头挺胸,眼神落寞,卷发或长发倔强地溅出额际,眉宇凛冽,嘴角恣意。女子舞蹈动作,注重表现手、腕、臂、腰、臀的动作,形态舒展。
  男子的舞蹈动作较复杂,用脚掌、脚尖和脚跟击地踏响,踏地声音清脆:有力,节奏快捷鲜明。男舞者有时双脚交替连续屈膝跳起,此时不断用手掌交换方位,猛力拍打外脚踝、小腿和膝,显示出刚强矫健的男子汉风格。男舞者抬头举手,挺胸微屈膝,特别注重脚跟敲击地板的节奏感,表现出一种高傲的尊严及蔑视一切的气概。
  在男女双人舞中,女舞者与男主角忽远忽近,若即若离,让人无法逼视。她舞动时,表情依然冷漠甚至是痛苦的,肢体动作却是热烈又充满激情。手中响板追随舞步铿锵有力,似 乎在倾诉着内心的悲凉往事。曳地的长裙安静时显露层层叠叠的抑郁,剧烈抖动时有如喷发的火山。
  响板是弗拉门戈歌舞演出时必备的道具,女舞者左右手捏着响板上场,两边响板的声音並不相同,左手声音低沉,代表雄性,右手声音高亢,代表雌性,左右遥相呼应,一手讲述,一手倾听,表达的是男人和女人的对话。
  整个舞蹈演出过程中,男女舞者会一面踏地,一面捻手发声,加上歌声,拍手声,喊叫声,舞步踢踏声,响板声,以及观众:“ole!ole!”(好啊!好啊!)的呼喊声,互相交错应和,表演者与观众始终心心相印,保持心灵相通,全场自始至终高潮不断,气氛十分热烈。
  
  发展
  
  在安达卢西亚地区,既有阿拉伯文化的影响,也存在着地中海沿岸地区的音乐元素,更有吉普赛歌舞艺术的魅力,此地变成欧洲最具异国情调的地区。如今异军突起的弗拉门戈舞蹈艺术,更令当地音乐形象对外影响力大增。
  其实,早期的吉普赛人只是在咖啡馆和小酒馆内,或在街头演出弗拉门戈舞蹈,它属于典型的大众文化形式,深受平民阶层的热烈欢迎。外界知之甚少,更是被主流社会拒之门外。直到十八世纪中叶,弗拉门戈舞蹈虽然已经在安达卢西亚各地风行一时,但西班牙上流社会依然拒绝接受它。后来一位为流行独幕剧《托纳蒂亚》作曲的音乐家,在剧中采用了吉普赛的诗句和弗拉门戈舞曲旋律,弗拉门戈从此开始正式走进剧院舞台。
  这个时期,弗拉门戈舞蹈进入兴旺阶段,出现了不少专业的弗拉门戈的演唱家。1920年西班牙演出了第一部完整的弗拉门戈歌舞剧,1922年在格拉纳达还举行了西班牙全国弗拉门戈舞蹈比赛,但随后因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因素在内,导致这门艺术跌至低谷,弗拉门戈舞蹈退出剧院舞台,重新流落街头,陷入无序状态。沉寂多年以后,直至1956年,在科尔瓦多重新举行全国弗拉门戈舞蹈大赛,1957年建立了西班牙弗拉门戈舞蹈研究中心,令老树重发新芽,弗拉门戈舞蹈才得以焕发青春,从此得到复兴和大力发展。
  近年来,西班牙弗拉门戈舞蹈家为了将其舞蹈艺术推向世界,进行着各种改革,不断吸收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舞蹈精髓,将异国它乡的舞蹈元素融入弗拉门戈舞蹈之中,使弗拉门戈舞蹈趋于更加优美,更加流畅,更加现代化,更能融入世界文化艺术社会。2006年4月,西班牙著名中年舞蹈家巴拉斯创造了她的舞剧《马莉安娜·毕纳达》,舞剧改编自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同名电影,她对电影故事进行重新编排,运用弗拉门戈舞蹈音乐来演绎剧情,把传统弗拉门戈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加入了芭蕾等西方舞蹈元素,该剧呈现出浓郁的西班牙风情,显露了吉普赛人刚健豪放的民族气质,达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
  与此同时,年青一代的舞蹈家进行了更大胆的革新和突破,他们将弗拉门戈艺术与美国爵士乐,巴西的博萨诺瓦,加勒比海的沙尔萨和布鲁斯摇滚乐等诸国音乐相结合,推出一种新的弗拉门戈音乐舞蹈流派。通过这种尝试,弗拉门戈艺术更加国际化,更易被世界各国接受。
其他文献
在距今约2.5亿~6550万年的中生代,陆地上的各种恐龙正上演着一场兴亡盛衰的大剧。而在当时的海洋里,生活着一种巨大的爬行动物,它们肥胖的身体像海豚,蛇一样细长的脖子竟可占到身长的一半以上。在它们粗短的身体上长着四只像船桨一样的鳍足,它们依靠四只鳍足的互相配合,不仅能快速游动,而且能灵活转换方向。这就是生活在距今约2亿年前中生代三叠纪末期的海洋怪物——蛇颈龙。根据蛇颈龙脖子的长短,古生物学家又将其
2008年,美国地质调查局放出了一则重磅消息:在未来30年内,加利福尼亚州发生6.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超过99%,并且极有可能发生7.8级以上大地震。届时,南加州圣安德烈亚斯断层沿线都可能是受灾地区。绝大多数老建筑都无法承受这次强烈地震,公路、市政管线、发电厂和水坝等基础设施将可能瘫痪数月,即便按照最理想的可能性计算,基础设施的恢复至少也需要数周时间。大地震将带来超过2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预计
“谢谢你!还没有谁这么耐心地听我唠叨关于竹板的事。” ——宏宇    重提快板书    “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  熟悉吗?对,这就是传统的天津快板的开头。你不妨有节奏地也用天津话试着来几句,什么?不会天津话,其实很简单,所谓天津话就是把一声读四声,把zhi chi shi读成zi ci si 就行了,再想象着那伴奏着的大三弦和扬琴,“扫拉扫米,来米来刀,刀扫拉刀扫……”跟着节奏走,这不
翻开《法兰西组曲》,读了全书的第一句“天热了,巴黎人想。”我便把书合上,迟迟不想打开。在我的阅读经验里,极少有作品在故事的开端便攥住我的心。一部描写二战期间法国经受战争痛苦的作品以这么简单而又蕴含丰富的句子开启,巴黎人的命运之旅将走向何方?我得读下去,于是便有了这篇札记。  这是战争期间的夜晚,警报。但是夜晚会消失的,战争也还遥远。睡不着的人,那些蜷缩在床上的病人,那些担忧前线的儿子的母亲,那些因
进入20世纪以来,欧洲艺术像一匹挣脱了缰绳的野马,甩开了传统的束缚,一时花样翻新、主义百出、流派繁多,让人目不暇接。尤其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出现,更引起广范的争论和质疑。由于其良莠不齐,且着重表现主观意识,有的作品还多少有点可以联系的形象,有的什么也辨认不出来 ,让几千年来习惯于具象艺术的人们一时摸不着头脑,对它难于理解,自然就难于接受。其实理解也不难。时代变了,艺术观念也得变。我们提倡百花齐放,具像
当伊拉克流亡诗人萨迪·优素福在英国女诗人乔安娜和为他们出资来华访问交流的中国年轻企业家、诗人倪联斌陪同下,走进学术交流会场时,我们就注意到他敞开的半旧的西服里,黑色绒线衫紧贴着心脏的部位,那枚金灿灿的项练坠了。一般人也许不会注意到,那不是普通的项练坠,那分明是萨迪·优素福的祖国伊拉克的图形。1991年海湾战争前后,我们在伊拉克生活、工作了将近4年,办公室的墙上就挂着伊拉克地图,日日面对,能不熟悉吗
东西方文化冲突    界定东方与西方的分野,文化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东方由“远东”和“近东”组成;第二种观点,则主张东方应该涵盖“非欧世界”与“阿拉伯世界”;最后一种观点,即赞成东方是除了欧美之外其他欠发达的地区。在世界迈入现代化、全球化趋势之后,第三种看法逐渐成为了学术界的主流。原本单纯的地域概念,逐渐被赋予了经济、政治、宗教、艺术、文化甚至种族的色彩。于是,“东方/西方”二元叙
“女性文学”是20世纪俄罗斯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女性文学中占中心位置的不是感伤的爱情情节,而是作者对人物活动的精辟鲜明的分析性观点,价值取向问题以及女性评判的深度和戏剧性。这些主题在彼得鲁舍夫斯卡娅、托卡列娃、托尔斯泰娅、乌利茨卡娅等的小说和戏剧中得到深刻的体现。在上述作家的作品中反映了最近几十年来俄罗斯文学发展的基本趋向:不是追求对生活的描写,而是追求对生活的认识,对人类心灵世界的挖掘,对道
许燎源是中国现代包装和新品牌运动的拓荒人物,作为一个极具反叛精神的思想者,他深信工业化批量产品无法完成创造者的精神特质。从一九九三年涉及包装领域以来,一直倾力于民问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工业的融合,寻求艺术的未来。为了抵制“没有灵魂”的工业世界,他背离了古典主义,用伟大的和谐与禅,解放自己。当他面对传统被俗化与新兴的“幕洋艺术”,许燎源试图以自己的实践关注一个艺术的根本问题:“如果艺术远离生活,我们要艺
美国CQ出版社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是美国发案率最高的城市,相反,发案率最低的城市是纽约州的拉马波。   CQ出版社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对 2007年全国城市犯罪统计结果为依据,对人口在7.5万以上的397城市和356个城市圈的发案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人口约25万的新奥尔良去年共发生包括209起谋杀案在内的逾1.9万起案件,谋杀案每10万人口达到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