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本温暖、美丽的书,也是一本忧伤的书。小说讲述了独居纽约的女作家,在《纽约时报》的副刊上看到很多关于英国文学的作品介绍,却很难找到原本,就根据一则广告写信到位于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经理弗兰克很快回信,并且寄去了一些她订购的书籍。两人就此开始了长达20年的书信往来,这段从未谋面的情缘给对方带去了珍贵的欢乐。20年后,当年穷居一隅的女作者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剧作家,当她终于来到伦敦,却得知男主人公弗兰克已在3年前因病离开了人世。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汇集了两人的通信,虽大都不超过800字,却成为“爱书人的圣经”。
女作者海莲·汉芙,1916年4月15日出生在费城。绝大部分的岁月都在曼哈顿度过。生前从事最多的工作是为剧团修审剧本;并曾为若干电视剧集撰写剧本。主要的著作有:日记体的纽约市导游册《我眼中的苹果》、自传《Q的遗产》、《纽约来鸿》、《布鲁姆斯伯里的女伯爵》以及一系列以少年为对象的美国历史读物。1997年,海莲·汉芙因肺炎病逝于纽约市。
本书1970年问世后被译成数十种文字流传。作者和书商弗兰克·德尔20年间始终未曾谋面,相隔万里,深厚情意却能莫逆于心。无论是平淡生活中的讨书买书论书,还是书信中所蕴藏的难以言明的情感,都给人以强烈的温暖和信任。这本书既表现了海莲对书的激情之爱,也反映了她对弗兰克的精神之爱。海莲的执著、风趣、体贴、率真,跳跃于一封封书信的字里行间,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而温暖的经历。
现在世间已无查令十字街84号的旧书店,但英国文学,古本图书,伦敦巷陌,书中的这些话题仍不断激起后来者的思念和共鸣。广播、舞台和银幕也钟情于这本爱书人的掌上明珠,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书迷到伦敦查令十字街朝圣,渐渐地,《查令十字街84号》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
读这本小书,实际上就是阅览人间真情,阅览高贵的世道人心。在这样一个迷恋物质的年代,那种纯粹的精神交往,实在是可遇不可求。
女作者海莲·汉芙,1916年4月15日出生在费城。绝大部分的岁月都在曼哈顿度过。生前从事最多的工作是为剧团修审剧本;并曾为若干电视剧集撰写剧本。主要的著作有:日记体的纽约市导游册《我眼中的苹果》、自传《Q的遗产》、《纽约来鸿》、《布鲁姆斯伯里的女伯爵》以及一系列以少年为对象的美国历史读物。1997年,海莲·汉芙因肺炎病逝于纽约市。
本书1970年问世后被译成数十种文字流传。作者和书商弗兰克·德尔20年间始终未曾谋面,相隔万里,深厚情意却能莫逆于心。无论是平淡生活中的讨书买书论书,还是书信中所蕴藏的难以言明的情感,都给人以强烈的温暖和信任。这本书既表现了海莲对书的激情之爱,也反映了她对弗兰克的精神之爱。海莲的执著、风趣、体贴、率真,跳跃于一封封书信的字里行间,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而温暖的经历。
现在世间已无查令十字街84号的旧书店,但英国文学,古本图书,伦敦巷陌,书中的这些话题仍不断激起后来者的思念和共鸣。广播、舞台和银幕也钟情于这本爱书人的掌上明珠,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书迷到伦敦查令十字街朝圣,渐渐地,《查令十字街84号》成为全球爱书人之间的一个暗号。
读这本小书,实际上就是阅览人间真情,阅览高贵的世道人心。在这样一个迷恋物质的年代,那种纯粹的精神交往,实在是可遇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