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心肌病伴左心室附壁血栓患者的抗栓治疗和转归

来源 :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l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不同的抗栓治疗方案对缺血性心肌病(ICM)伴左心室附壁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方法

从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心腔内血栓形成患者中筛选符合入选标准的ICM伴左心室附壁血栓的患者48例,根据患者接受的抗栓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华法林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组(23例),利伐沙班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组(11例)和华法林治疗组(14例)。研究终点包括治疗3个月、6个月时血栓的消失率及观察6个月时出血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MACCE定义为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脑卒中。

结果

华法林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组、利伐沙班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组和华法林治疗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的血栓消失率分别为39.15%、45.45%和35.71%,6个月时的血栓消失率分别为56.52%、63.63%和42.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时P=0.883,6个月时P=0.557)。三组患者观察6个月时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0.43%、27.27%和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2),但是华法林联合抗血小板药物组发生3型出血(BARC出血标准)2次,其他两组没有发生。三组患者MACCE发生率分别为8.70%、0.00%和14.29%,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672)。

结论

对ICM伴左心室附壁血栓形成患者,单用华法林治疗不劣于抗凝药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并且可以降低出血风险,尤其是大出血风险。

其他文献
脓毒症指因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心脏作为受损靶器官之一,主要表现为脓毒症心肌病。脓毒症心肌病受损心脏功能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其病理生理机制涉及炎症因子、免疫反应、细胞内钙转运蛋白调节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外组蛋白结构异常等。目前,对脓毒症心肌病的诊断缺乏统一标准,尽管超敏肌钙蛋白T、前氨基末端尿钠肽、miRNA-497及miRNA-21-3p可作为诊断SM的标记物,但
心房颤动患者若长期心率控制不佳可引起心脏扩大或心功能受损,甚至心力衰竭,称为心房颤动性心肌病。当心房颤动恢复窦性心律或者严格控制心率,心房颤动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脏重构可以逆转。与原发性或其他继发性心肌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表现容易混淆,因此,及早识别与合理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就心房颤动性心肌病的定义与分类、流行病学、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左心疾病相关性肺高血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肺高血压类型,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不同病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和心脏瓣膜病均可引起左心疾病相关性肺高血压。超声心动图是常用筛查方法,右心导管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目前左心疾病相关性肺高血压的治疗以基础疾病为主,靶向药物相关的证据有限,仍需要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
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脏病的最后治疗手段。随着心脏移植生存率的提高,恶性肿瘤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之一。移植受者的总体肿瘤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3~5倍,免疫抑制治疗增加了受者发生恶性肿瘤的远期风险。心脏移植受者发生的恶性肿瘤来源分3类:移植术后新生肿瘤、移植供者传播的肿瘤和移植前恶性肿瘤的转移或复发。本文旨在总结目前心脏移植相关肿瘤的研究进展。
β受体阻滞剂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标准治疗药物之一,但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是否使用β受体阻滞剂尚存在争议。本文对于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机制、使用时机、使用策略、不良反应等进行总结,有利于临床医生更规范用药,改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
CD147是广泛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一种跨膜糖蛋白,隶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通过与多种因子结合,广泛参与体内正常的生理代谢和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最新研究发现,CD147分子在多种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慢性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其涉及到的信号通路可促进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而抑制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可以改善症状,发挥心血管保护功能,由此可见,CD147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潜在的治
目的调查我国单中心住院围产期心肌病(PPCM)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入选2006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和产科病房住院且临床诊断为PPCM患者,入院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0 mm。患者出院后随访至少6个月以调查LVRR发生率,LVRR定义为随访时LVEF较基线升高≥10%且随访时LVE
典型铁过载心肌病一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探讨铁过载心肌病的诊疗思路。
本文报告一例两次接受心脏移植术,两次心脏病理结果均为巨细胞心肌炎,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
目的研究入院休克指数(SI)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短期及长期心力衰竭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2年5月至2015年9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根据入院时SI分为高SI组(SI>0.7)和低SI组(SI≤0.7),SI定义为入院时心率(次/min)与收缩压(mmHg)的比值。存活出院患者由门诊或电话随访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