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景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h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和研究的知识王国。只有当学生被设计的课堂情境所感染,或思维进入预定的问题情境之中时,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方式
  一、创设“数学情境”趣味化,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
  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学习效率就会低。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的兴趣。”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和求欲望,是能否积极思维的重要的动机因素。要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求欲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数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欢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学习中。
  由于中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投影、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容易关注,在教学中,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图、形、声、像等媒体演示,让静止的物体动起来,使之变得新奇有趣,他们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进而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如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一课的教学时,我用多媒体演示:古埃及人的金字塔。让学生猜测一下它的塔基可能的形状?(学生有的猜是四边形,有的猜是正方形……)这时我动画演示:剖开塔基的截面,显示它的形状,正方形的形状得到认同,从而引出探究的问题:公元前2700年,古埃及人就已经知道在建筑中应用直角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古埃及人究竟是怎样确定直角的吗……这样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创设“问题情境”生活化,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赞科夫说过:“一切教育都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通过一些感性材料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引导学生提炼知识的本质。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切,学生自觉接纳新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根据教材实际相关生活,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数学。
  例如,在给学生讲什么是同类项时,可先设想下面的问题情境:将一群鸡和一群鸭混合关在一个笼子内,会发生什么现象?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七嘴八舌地说出不同的答案。从这个过程中,学生参与调查的兴致很高。学生的观察力、比较的能力和独立创新思维得到了显著地提高。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学生培养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富有魅力,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
  三、创设“数学情境”悬念化,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孔子说过:“疑虑,思之始,学之始”。创设教学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使学生走出“要我学”的低谷,进入“我要学”的积极状态。问题情境不易过于宽泛,使学生无所适从,不知从何考虑;也不可过于简单,失去思考价值。要临界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情境状态。以通过自身努力与小组合作可以完成为佳。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外接圆时,怎样确定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先利用一些硬纸板做成残缺圆,在课前几分钟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补圆比赛,看谁能够最快想出办法把它补成一个完整的圆。应该怎样不呢?学生在动手前就会对补圆的办法进行思考,当他们还没有想出解决的办法时已经上课了。学生带着还未解开的疑问走进课堂,头脑中自然就形成一种悬念。这时,教师就指出: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来找找圆的方法,把现在没有能够完成的任务完成。要合理地补圆,这就要用到一个数学知识。这样一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动机与欲望,接下来的过程也就水到渠成了。
  四、创设“数学问题”目的化,增强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达到自己目的有关时,他就会全身地投入这种学习。”为有效地避免学生知识缺陷的积累,教师每节课都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了如指掌,以便发现问题,即使补救,从而设计一个能诊断学生是否掌握着不分内容的问题情境。如: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的时候,为了了解学生对分式基本性质内涵掌握的情况,可以这样提出问题:“当x=25时,分式的值是多少?当x=7时呢?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他们就会说x=7时分式的值为0(直接代入)或(分式化简后代入);如果学生已经掌握好分式的基本性质,感悟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一定要注意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的数或整式一定式非零这以条件,他们就会说当x=7时,分式无意义。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一方面能较好地考察学生多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探究进程的成功与失败,品尝探究的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养成思考问题一定要全面的良好思維习惯。
  总之,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并最终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不同的情景。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课堂上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训练学生思维。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情境的创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在使用开发新教材的过程中应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创设出更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注重与互联网的结合,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促进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推进教学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小学教育教学;变革探析  1转变观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互联网+”时代,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急
用“水过地皮湿”来评价当前一些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并不为过。举办校园读书节、开展“书香班级”、“读书之星”评比、召开读书交流会、开展读书笔记展览、展示读书成果等,这些做法成了学校读书活动的基本套路。可以说,读书活动往往演变成了走过场的读书运动。  一、当前读书活动存在的误区  从阅读的量来看,能完成《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阶段145万字阅读量的为数不多;从阅读的质来看,相当多的学生满足于对故事情节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革,教学环境已经不同以往,更加注重人性化与时代性。对职业教育教学来说,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成为了教育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翻转课堂的提出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促进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通过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改革的方向已经让我们开始有所期待。  关键词:新媒体;翻转课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期待方向  
第一部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与其易卒中株血压波动性的比较研究 血压(blood pressure,BP)并不稳定,而是存在着自发的波动。我们把血压波动的程度叫做血压波动性(blood pressur
摘 要:逆向思维也被叫作是求异思维,就是从问题的反方向出发进行探索,寻找解题方法,或者是从问题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逆向思维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对逆向思维教学法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都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逆向思维;初中物理教学;教学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按照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从事物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人手,通过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分析组织全基因组羧甲基化水平方法,并用于分析SD大鼠不同器官基因组羧甲基化水
一、更新教学观念  《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的理念,以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课程总体目标。在平时的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体育教学当成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树立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到体育教学与活动中的教学观念,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