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纳米SiC及SMA-纳米金刚石复合膜制备及其Cu2+离子吸附性能

来源 :塑料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slzs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纳米SiC及纳米金刚石粉体为添加剂,通过苯乙烯与顺丁烯二酸酐的聚合,成功制备了苯乙烯-马来酸酐-纳米碳化硅(SMA-纳米SiC)及苯乙烯-马来酸酐-纳米金刚石(SMA-nano diamond)复合薄膜材料.通过热重分析(TG)、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吸附复合膜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SMA-纳米SiC及SMA-纳米金刚石复合膜的吸水性及其对二价铜(Cu2+)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 表明,无机纳米颗粒的添加均提高了复合薄膜的耐热特性,提高了热分解温度.当纳米粉体含量在0.8~1.2 g之间,可以获得较为均匀的泡沫状多孔复合薄膜.浸泡6h,纳米SiC添加量为1.0 g的复合膜吸水率低至4.81%.纳米金刚石添加量为1.0g,复合膜吸水率低至3.52%.适量的纳米SiC及纳米金刚石可以提高复合膜的耐水性能.SMA-纳米SiC及SMA-纳米金刚石复合膜材料均对Cu2+离子具有一定的吸附特性,泡沫状复合膜吸附性能最佳.纳米SiC及纳米金刚石能够有效改善SMA膜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对化工生产中的污染问题日益重视,传统的聚丙烯熔融接枝和溶液接枝的工业化生产面临巨大的考验,而发展绿色环保的聚丙烯固相接枝法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热引发、光引发、等离子体引发、辐射引发、其他方法等五个方面综述了绿色环保的聚丙烯固相接枝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固相接枝法的优缺点,最后对绿色环保的聚丙烯固相接枝法的前景进行展望.
简要介绍了聚酰胺6 (PA6)晶体形态的类型及其衍变,系统总结了PA6结晶相关的研究进展及拉伸应变过程对PA6晶型转变和微观结构的相互影响.讨论了目前研究成果对双向拉伸聚酰胺(BOPA)薄膜生产的指导作用和BOPA未来发展的前景.
玻璃纤维薄壁圆管属于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一种,是指由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嵌入已固化的热固性树脂中或被其包裹形成复合结构的材料.针对玻璃纤维薄壁圆管复合结构从制备工艺到力学性能表征方面进行概述,制备工艺主要包括模压成型、纤维缠绕工艺等,力学性能方面包含失效形式、压缩性能和弯曲性能等,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复合材料的轻量化研究是现代设计制造的一大主流.随着社会对节能减排要求的日益提高,轻量化材料在各领域的应用将会更为广泛,轻量化材料是未来材料发展的一大趋势.通过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其在轻量化的应用和前景进行简要介绍,综述了国内外几种有代表性的碳纤维型号和主要的成型工艺,结合轻量化这一特点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以聚醚砜(PES)为主要膜材料、溶剂热法合成UiO-66并掺入铸膜液中,通过非溶剂相转化法(NIPS)制备了混合基质超滤膜.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接触角测量仪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制备的UiO-66和混合基质膜进行表征.重点考察了UiO-66添加量对膜表面形貌、内部结构、亲水性、渗透截留性能及耐污染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混合基质膜对牛血清蛋白(BSA)的截留率均在98%以上;当UiO-66添加量为1.0%时,混合基质膜的性能最佳,此时UiO-66
以纳米氧化锌为催化剂,通过两步制备法:乳酸(LA)低聚物制备和低聚物裂解环化,制备左旋丙交酯(L-LA).进一步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差式扫描量热法对所制备L-LA样品进行深入表征.研究旨在优化丙交酯的制备工艺条件以提高产品收率,因而详细探究了催化剂含量、脱结合水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馏出温度等参数对L-LA收率的影响.结果 显示,催化剂含量为0.2%,反应温度为120℃,反应5h,馏出温度为240℃时为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并以此对反应的机理进行讨论.
以低品位菱镁矿为原料,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改性剂,通过蒸氨-沉镁改性-水热过程制备改性氢氧化镁[KH570-Mg(OH)2],改性剂在Mg(OH)2生成体系中加入.采用吸油值、活化指数、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改性结果进行表征,在改性时间为60min,改性剂用量为2%,并进行水热处理工艺制备的Mg(OH)2改性效果最好,改性后Mg(OH)2活化指数达到了98.75%,吸油值为53.05 mL/100g,接触角为149°.整个工艺连续且可循环,为制备
以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二聚酸二异氰酸酯(D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水性聚氨酯(WPU),探究了m(DDI)/m(IPDI)的配比对水性聚氨酯乳液粒径、胶膜接触角、表面能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DDI含量的增加,聚氨酯乳液粒径及黏度逐渐增加,胶膜的拉伸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增大,表面能减小.当DDI∶IPDI质量比=1∶1时制备的水性聚氨酯综合性能最优,乳液的平均粒径为81.43 nm,胶膜表面能为29.66 mJ/m2,拉伸强度为37.02 MPa
为明确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味型、气味等级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组分的关联,两种具有焦糊气味的聚丙烯材料(皆包含样板及粒料)分别被用于气味评估、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和醛酮分析.结果 显示,样板与所用粒料释放的VOC组成基本一致,但样板对应的烷烃类组分浓度低于粒料,醛酮类组分浓度则高于粒料;所有样品的焦糊味皆源于碳原子个数在一定范围的烷烃类组分,而气味等级则是烷烃类和醛酮类共同对嗅觉产生作用的结果.对于其他味型的聚丙烯复合材料而言,有理由推测,决定味型的VOC组分亦无法完全决定气味等级.
氧化石墨烯(GO)纳米粒子片层结构可用作Pickering乳液分散剂,芯材离子液体的稳定分散是制备微胶囊的关键,以GO作为Pickering乳液分散剂,并设计以GO为单一壁材制备了自润滑微胶囊,考虑到GO具有优异的耐摩擦性能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再通过层层自主装法,使得壁层之间可以通过静电吸附和氢键作用连接,从而合成多层GO壁自润滑微胶囊.重点研究pH值、油水比、GO的质量浓度对GO的Pickering乳液的影响及GO杂化多壁微胶囊制备的最佳稳定条件.实验证明在pH值为2,油水质量比为5%,GO质量浓度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