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对褐飞虱抗/感吡虫啉品系种群生长的影响

来源 :昆虫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2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敏感性品系相比,经过连续14代筛选的褐飞虱抗性品系对吡虫啉具有48.5倍的抗性。通过构建不同温度下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发现不适温度对2个品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有明显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在2个品系间存在差异。高温(32℃)和低温(18℃)导致2个品系若虫存活率、羽化率、交配率、产卵量和孵化率明显下降。在25℃,32℃和18℃下,敏感品系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164.3,26.7和58.5,抗性品系的相应值分别为81.4,9.5和23.0。
其他文献
初步考证了我国重要的森林害虫——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及其寄主松(科)属植物的化石起源,认为马尾松毛虫衍生为一个新的物种的时间,不应早于中生代的侏罗纪
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成虫在单株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西瓜(Citrullus vulgaris Schard)和甜瓜(Cucumis melo L.)上的分布规律及其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在植株上
在寄生蜂与寄主相互作用关系中,伴随寄生蜂产卵一起注入寄主体内,与寄生蜂“共生的”多分DNA病毒(polydnavirus,PDV)是寄生蜂利用的一种最奇妙的方式。通过抑制寄主的免疫和发育
2002年在河北省南皮县对2种防治措施下转Bt基因田绿盲蝽Lyguslucorum Mayre的发生与为害进行的系统调查表明,采用生物农药和低毒化学农药防治4次,Bt棉田绿盲蝽的发生为害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