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定位 合理安排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o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方案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力求让幼儿主动操作,但有些地方值得斟酌。
  一、目标定位不准。主要表现为目标与活动内容不吻合。单从方案的目标来看,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习用简笔画的方式画狮子,并在此基础上添画情节和背景,但从活动内容来看,重点却在画故事情节上。前面的听儿歌、拼狮子图形似乎都是为了画出故事情节而作的铺垫。
  二、知识准备不充分。原方案忽视了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对狮子的熟悉程度和喜爱程度如何?教师在活动前丰富了幼儿哪些知识经验?等等,我们不得而知。就该活动来说,活动前教师应该和幼儿一起搜集材料,如狮子图片,录像资料,有关狮子的艺术作品,如狮子舞、狮子剪纸,有关狮子的故事和音乐等,以此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三、简笔画教学方法不可取。原方案中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来表现狮子的头像,这只能说是教师对狮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特征的理解。如果用它来教幼儿绘画,无疑使幼儿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如果缺乏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幼儿画出的狮子头像只会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如果教师觉得幼儿画狮子头像有一定难度,可以用提问、暗示、创设情境、引导联想、隐喻等方法给幼儿一些线索,开阔他们的思路,引发他们自由讨论、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对狮子的理解和想象,创造出富有个性的作品。
  四、活动内容过多过难。虽说大班幼儿已能用一些简单的线条来表现物体,但狮子形象的线条比较复杂,造型难以把握。仅在一次活动中就让幼儿完成观察狮子的结构特征、描绘狮子造型、表现狮子不同动态、画出有关狮子的故事情节这么多内容,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我认为该方案不妨分成四个阶段来实施:第一阶段,初步感知狮子的特征,了解狮子的生活习性。第二阶段,全面、细致地观察狮子的外形、大小、颜色及其动态,并采用特征对比、形象比喻、几何图形概括等方法来帮助幼儿获得狮子的视觉表象。第三阶段,学习从不同角度描绘狮子的不同造型。第四阶段,画有关狮子的故事情节,恰当地安排画面并表现各个形象间的关系。这四个阶段可以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逐步完成,例如“参观动物园”“观看动画片《狮子王》”“观看舞狮表演”“欣赏狮子的剪纸作品”“寻找生活中的石雕狮子”“制作狮子面具”“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我爱大狮子》”,等等。
其他文献
2015年5月9日,由湖南省画院、省美术家协会、长沙市文联主办,湖南省中国画学会、长沙典缀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界·线——2015年水墨邀请展”在湖南省画院开幕。本次展览
这满坡满墙的红叶啊!从山坡逶迤而下的、一片叠一片倾斜着的、像火焰一样燃烧又像落日一样辉煌的红叶,在走进石砌拱门的瞬间扑进我们的眼帘,轰隆一声响,撞击出周身轻微的疼痛
2000年的法国文学创作不乏亮点,用繁荣来形容也许并不为过,尤其是小说,数量之多为近年来罕见,而且涌现了不少佳作.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尊重幼儿”“给幼儿自由的发展空间”等观念深入人心。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很多教师也改变了传统的“示范—指导”的教学方式,注重给幼儿主动发展的空间,鼓励幼儿自由创作。但是,很多教师感到在“发挥幼儿主体性”与“教师指导”之间难以权衡。教师的这一困惑实际上反映了教育中如何把握“自由”与“控制”的度的问题。    一、“自由”的含义及意义    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存在物,但对自由的理解存
<正>2007年10月,《纽约客》乐评人亚利克斯·罗斯(AlexRoss)的首部专著《其余皆是噪音:聆听20世纪》(The Rest is Noise:Listen-ing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New York:Farr
2014年7月4-8日,第20届人类表演学国际大会(Performance Studi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以下简称PSi 20)在上海戏剧学院召开。700多位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的学者与艺术
对话是一种平等、开放、自由、民主、协调、富有情趣和美感、时时激发新意和遐想的交谈。〔1〕 对话的最大特点是主体间性。正如加登纳所说,“在艺术创造中,艺术家有一种向亲密的人倾诉自己的深切感受或强烈印象的愿望。他把作品的角色、作品的接受者作为在心理上具有亲和性的主体”。〔2〕可见,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对话是一种主体间的相互交流,艺术家对作品说话,作品对艺术家说话。“所有的艺术活动都是旨在——至少是含
在绘画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进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我们一直在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改变画纸    通常,大多数教师准备的画纸都是长方形的,这一传统的格式,不利于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我们从画纸入手,将画纸裁成半圆形、圆形、梯形、六边形、不规则图形等各种形状,鼓励幼儿在“新奇”的画纸上大胆创作。结果,有的幼儿把半圆形图纸设计成大窗户,所
儿童的绘画过程是儿童依照自己的意愿,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主动表现自我,不断创新的过程。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美术作品大都在技法上做文章,童趣被所谓的抽象所代替,想象被大块面的色彩所取代,作品失去了儿童画本应具有的内涵,犹如一个抽去鲜活生命的美丽躯壳。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教师片面追求画面效果,过于注重绘画形式和绘画技能。  针对这一现状,我认为教师应把着眼点放在选择合适的绘画内
幼儿对绘画的热情是与生俱来的,为了让这种热情提高到一定的动机水平,我在指导小班幼儿绘画的过程中,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从绘画工具、绘画内容、绘画评价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有效提升幼儿的绘画兴趣。    一、绘画工具拟人化    油画棒是幼儿作画的主要工具。在最初使用油画棒时,我在每支油画棒的包装纸上画上眼睛、嘴巴,使它变得有生命,再引导幼儿感受包装纸是油画棒的衣服,盒子是油画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