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介绍了作者在新课改中如何进行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举措,总结了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方法。说明思品课的教学既要在改革中发展,又要不断创新方法,这样才能适应对不同时期的学生道德标准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4-0151-01
《品德与生活》是在小学生中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其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
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人们常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这话揭示了青少年教育培养工作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邓小平曾重要指示,要将青少年培养成“四有”新人。当今的中国不但需要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更要有理想,有道德的人。《品德与生活》这一门课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该门学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基础教育改革再一次掀起高潮的今天,如何将《品德与生
活》这一门课程融入教育改革之中,我有以下看法:
一、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于至力于导。”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了主体,学生只是机械地听。教师的说教,学生没有多少参与的机会,其结果是学生在教师的“侃侃而谈”之中渡过了难熬的四十分钟,却收获甚微。我认为应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在教师“导”的过程中自主活动,在活动中自觉感受,体会感悟。如四年级的《从电视机的变化谈起》的教学中,教师只设置了一个问题:“你家的电视机更换过吗?”学生们便纷纷回忆和相互通报起自己家电视机由黑白换为彩电;由彩电换为液晶;由十二英寸换为三十几英寸;由坐式换为挂式
等。通过主动参与和体验使学生们明确:人们的需要离不开科学技术,同时,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创新,要不断地创新科技,就需要创新人才,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指示:要成为创新的人才就得认真学习,掌握好文化知识,为创新科技打好基础。将来为国为民效力,使生活不断地向前发展。这样教师轻松地教,学生脑海里打下了科技需要创新人才并立志为国为民读书的烙印。
二、运用“换位心理”指导道德行为
思品课教学中,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导和组织学生将所学道德付诸实践,进行行为指导,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我恳切期望家长和老师节约讲说的功夫。该不讲就不讲,须讲的时候也只能画龙点睛地点几句,腾出功夫来再引导孩子自
己动脑筋的方面多想办法,多花力气。”遵循这一训导,运用“换位心里”,老师要尽量少说,充分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进行自我教育。如五年级的《吃穿用哪里来》一课的教学,教师可安排学生回家做一次家庭调查,然后对收集到的信息加以归纳、总结,从而引导学生感悟:我们吃穿用的东西来之不易,是工人,农民经过艰辛的劳动换来的。我们对工人、农民要尊重,对他们的劳动产品要加倍珍惜。
三、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自主评价。就是自己对自己学习的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以激发上进心,这种评价比他人评价更能引起自我责任意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
主性和创造性。在四年级的《从看电视说起》一课教学结束时,我请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时,大家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思考:如何化解家庭矛盾纠纷,如何制订双方都接受的协议,如何选择所看电视内容,如何安排时间,怎样才能做到互谅等。学生的发言实则是对本节课道德知识的归纳总结。这种归纳总结不论是思想认识上,还是道德与情感上,皆为学生有感而发的情感体
验,比教师说教要有意义得多,因为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四、课内外活动相结合
课内要充分利用品德课教学时间,联系教材内容。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的行为方式,训练道德行为。根据教材课题的要求,采用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通过课件的展示或让学生板
书、绘画、故事表演、辨析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在生动活泼的氛围里,在热烈愉快的活动中受到熏陶和启迪,使课题的道德观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渗透于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深化认识,陶冶情操,逐步建立起良好的道德行为。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
伸,它是动静结合的开放式教学形式,它是课内播种与课外培植相结合的好路子。联系教材内容,以开展班队活动为主,如教《生活中的快乐》一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才艺,组织不同的活动,制作不同的手工作品,展示自己的才能。通过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品质。
五、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生的教育培养,单方面依靠学校是不现实的。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相结合。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思品教学中十分重视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使家庭对孩子的行为要求
与学校教师的要求保持同步,这样对学生在接受教育上不留空挡,使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下健康成长,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上是我在课改中施行《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举措,也是我在教学中获得良好效果的总结。总之,思品课的教学,既要在改革中发展,又要不断创新方法。以适应教育不断改革的需要和对学生不同时期道德标准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4-0151-01
《品德与生活》是在小学生中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其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
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人们常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这话揭示了青少年教育培养工作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性。
邓小平曾重要指示,要将青少年培养成“四有”新人。当今的中国不但需要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更要有理想,有道德的人。《品德与生活》这一门课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必修课程,该门学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基础教育改革再一次掀起高潮的今天,如何将《品德与生
活》这一门课程融入教育改革之中,我有以下看法:
一、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于至力于导。”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成为了主体,学生只是机械地听。教师的说教,学生没有多少参与的机会,其结果是学生在教师的“侃侃而谈”之中渡过了难熬的四十分钟,却收获甚微。我认为应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在教师“导”的过程中自主活动,在活动中自觉感受,体会感悟。如四年级的《从电视机的变化谈起》的教学中,教师只设置了一个问题:“你家的电视机更换过吗?”学生们便纷纷回忆和相互通报起自己家电视机由黑白换为彩电;由彩电换为液晶;由十二英寸换为三十几英寸;由坐式换为挂式
等。通过主动参与和体验使学生们明确:人们的需要离不开科学技术,同时,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创新,要不断地创新科技,就需要创新人才,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指示:要成为创新的人才就得认真学习,掌握好文化知识,为创新科技打好基础。将来为国为民效力,使生活不断地向前发展。这样教师轻松地教,学生脑海里打下了科技需要创新人才并立志为国为民读书的烙印。
二、运用“换位心理”指导道德行为
思品课教学中,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导和组织学生将所学道德付诸实践,进行行为指导,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我恳切期望家长和老师节约讲说的功夫。该不讲就不讲,须讲的时候也只能画龙点睛地点几句,腾出功夫来再引导孩子自
己动脑筋的方面多想办法,多花力气。”遵循这一训导,运用“换位心里”,老师要尽量少说,充分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进行自我教育。如五年级的《吃穿用哪里来》一课的教学,教师可安排学生回家做一次家庭调查,然后对收集到的信息加以归纳、总结,从而引导学生感悟:我们吃穿用的东西来之不易,是工人,农民经过艰辛的劳动换来的。我们对工人、农民要尊重,对他们的劳动产品要加倍珍惜。
三、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自主评价。就是自己对自己学习的评价。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以激发上进心,这种评价比他人评价更能引起自我责任意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
主性和创造性。在四年级的《从看电视说起》一课教学结束时,我请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时,大家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思考:如何化解家庭矛盾纠纷,如何制订双方都接受的协议,如何选择所看电视内容,如何安排时间,怎样才能做到互谅等。学生的发言实则是对本节课道德知识的归纳总结。这种归纳总结不论是思想认识上,还是道德与情感上,皆为学生有感而发的情感体
验,比教师说教要有意义得多,因为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四、课内外活动相结合
课内要充分利用品德课教学时间,联系教材内容。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的行为方式,训练道德行为。根据教材课题的要求,采用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通过课件的展示或让学生板
书、绘画、故事表演、辨析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在生动活泼的氛围里,在热烈愉快的活动中受到熏陶和启迪,使课题的道德观点以形象生动的方式渗透于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深化认识,陶冶情操,逐步建立起良好的道德行为。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
伸,它是动静结合的开放式教学形式,它是课内播种与课外培植相结合的好路子。联系教材内容,以开展班队活动为主,如教《生活中的快乐》一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才艺,组织不同的活动,制作不同的手工作品,展示自己的才能。通过活动的开展,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品质。
五、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生的教育培养,单方面依靠学校是不现实的。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相结合。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思品教学中十分重视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使家庭对孩子的行为要求
与学校教师的要求保持同步,这样对学生在接受教育上不留空挡,使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下健康成长,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上是我在课改中施行《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举措,也是我在教学中获得良好效果的总结。总之,思品课的教学,既要在改革中发展,又要不断创新方法。以适应教育不断改革的需要和对学生不同时期道德标准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