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云南省皮划艇队8名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使用吸气肌训练器训练8周,测试训练前后运动员的最大吸气压力(MIP)、最大摄氧量(■)、运动经济性、30 s测功仪平均功率和10 s测功仪峰值功率。结果表明:8周吸气肌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女子皮划艇运动员的MIP、■和运动经济性;对无氧能力无显著提高;建议综合运用吸气肌训练和专项训练提高女子皮划艇运动员的运动表现。
【机 构】
:
云南省松茂体育训练基地,云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云南省皮划艇队8名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使用吸气肌训练器训练8周,测试训练前后运动员的最大吸气压力(MIP)、最大摄氧量(■)、运动经济性、30 s测功仪平均功率和10 s测功仪峰值功率。结果表明:8周吸气肌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女子皮划艇运动员的MIP、■和运动经济性;对无氧能力无显著提高;建议综合运用吸气肌训练和专项训练提高女子皮划艇运动员的运动表现。
其他文献
运动选材是精英运动员培养的基础环节,事关一国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介绍国内外运动选材的常用模式,认为运动选材的主要功绩表现在3个方面,即是赶超世界体育先进水平的捷径,使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年龄有所提前,实现国家人力、物力、财力节省化。科技的发展使运动员选材倾向于教练员经验选材和科学选材测评的有效结合,提出基层教练员在青少年训练中的“三主”效应:提高教练员选材育才的主动性;增强教练员选材育才的主导性;发挥教练员选材育才的主体性效应。
梳理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和内容,针对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认为:体能训练是乒乓球运动员训练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运动员的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增强其体能,最终实现专项运动水平的提升。
在个性化培养理念指导下,探讨青少年体能促进的最优化路径与实施策略。认为:青少年个性化体能促进的最优化路径涉及体育教学与课余训练,应结合理论与实证、诊断与评价、组织与监控,解决教学集群性与训练个性化的矛盾;实施策略可从“重视量化评价、关注个体差异、优选练习内容、优化练习条件”4个方面着手,参照路径设计落实青少年个性化体能促进。
分析专项体能对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性,结合篮球专项体能特点,探讨提升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策略,主要有:赛练结合,强化技战术基础,结合篮球运动供能系统特点合理安排训练等。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姜月的技术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认为:力量训练中姜月的卧推和深蹲存在“二次发力”情况,影响训练效果;姜月专项成绩好的投次,铅球运行轨迹较平稳,上下波动较小;姜月的铅球速度节奏较合理,在滑步阶段有一定速度,过渡阶段保持速度或稍有增加,最后发力铅球速度陡然增大;赛前用小于标准比赛用球的铅球进行专项测试,有助于运动员体会快速条件下肌肉的用力感觉及出手感觉。
对世界优秀女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比赛中拳法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世界优秀女子空手道运动员拳法技术的运用特征。认为:世界优秀女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以拳法技术运用为主,后手上段技术逐渐成为得分制胜的有力武器;不同级别运动员在拳法技术运用上既存在共性特征,又存在个性差异。提出:强化运动员拳法技术训练,提高拳法技术的运用能力;狠抓后手拳法技术训练,提高拳法技术的得分能力;对标竞争对手,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借力现代科技手段,加强拳法技术的训练、诊断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