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研究生教学。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加大建设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力度,更新教学观念,在有限的学时内最大限度地改善教学效果,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工程管理课程的特点和要求,提出教学互动、主旨演讲和案例分析这三种教学模式并在此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予以演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有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教学互动 主旨演讲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
The New Teaching Model of Post-graduate Practiced
on the Course of Project Management
SONG Zhifei, MA Wendi, ZHANG Zhigang, ZENG Quanbao
(Civi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School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2300)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educati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s no longer meet the need of the current post-graduate teaching. In this situation, how to increase the effect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update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maximize the teaching effects in the limited hours has became an important topics. We proposed three teaching modes named interactive teaching, keynote speech and case studi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 of the course. We have practic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course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and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It is significant and valuable to popularize them.
Key wordsteaching reform; interactive teaching; keynote speech; case study
0 引言
研究生作为高层次水平的学生群体,相比本专科学生而言,自主学习能力强,对涉及本专业知识的相关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传统的研究生教学模式下,教师依然占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其主观能动性及其创新拓展能力得不到释放;完全由研究生自学的方式在某些高校也的确存在,此方法缺乏对研究生学习的引导,对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是毫无意义的。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使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积极调动,这无疑是当前研究生教学工作中值得探索和实践的重要任务。
本文提出了几种研究生教学新模式,并在研究生专业选修课《工程管理学》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经过归纳总结供大家参考学习。
1 教学互动,讨论中提高学习认知力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对下次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说明,每个学生对将学内容做相关准备,课堂随机抽查学生上去讲课,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利用剩余的30分钟时间进行分析讨论。其他同学对自己不理解或是持有异议的地方进行提问,由讲课同学解答,其他同学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工程管理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把课程内容分为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风险管理等几个不同的模块,每个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中的一个模块进行讲解。例如,在进行工程项目的组织结构形式讲解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听讲和自己之前对此知识的认识提出自己的疑问。如:矩阵型的组织结构适用于哪类工程项目?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各个部门的指令来源有几个?在實际的工程项目下我们所运用的组织模式跟理论上有哪些不同?然后,我们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讨论和总结。此环节对教师的要求并不是因为不讲课不备课而降低,而是要求更高了。教师需要具备充足的知识量,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做正确引导,适时做出总结,使讨论更健康、更有意义。
经过实践,发现此种教学模式有如下优点:(1)强化学习与兴趣学习有机结合,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2)教师需要正确系统全面的把握课程内容,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水平。(3)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问题分析解答能力,在后续毕业答辩及工作面试等环节具有实践基础作用。(4)增强教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使师生关系更融洽、和谐。
当然,此种模式也有其弊端,比如不适用于人数较多的班级,因为当班级人数较多时,讨论会比较难以达成共识,受时间限制会有部分同学无法参与其中。
2 主旨演讲,把握学科前沿
在此环节中,每个同学要针对本学科某一方面的课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主要是搜集和整理本课题方向的热点问题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并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然后带到课堂上跟大家一起分享,在课堂上同样采取的是50分钟讲解和30分钟讨论的形式,所不同的是在这种模式下更注重的是讨论的深度。研究生学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某一课题理论的搜集和整理,会从一定程度上转化研究生在这一学习阶段思维方式。
在实际的实践中,我们把工程管理学中的成本管理和FIDIC合同条件下的房地产造价控制、现场跟踪的工程造价结算审计研究、价值工程等课题挑选出来,让大家进行了学习。例如:在做“基于现场跟踪的工程造价结算审计研究”的主旨演讲时,由于课题较新,除了查阅并不多的相关前人论文外,还需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创新。将自己的思路进一步系统化和具体化,学生可以先列出自己对课题的多方面想法,这些想法不一定十分正确和完备,主要为了日后的课题做一些有意义的积累。例如现在提出几条课题的研究思路,日后根据进一步的积累和研究再在其中确定一个思路来深入具体研究。在讨论环节,学生提出了例如:在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中,索赔问题的网络分析法和全寿命周期费用的控制,以及价值工程理论的具体内容如何在实际工程中落实的问题,都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答案。
此种模式对教师要求以及师生课下的沟通要求更高,作为老师,自己的专业方向并不能完全覆盖同学特别是研究生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这就要求学生在演讲前一周之内把相关资料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在阅读资料后进行较深入的思考、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以便课程讨论环节与学生进行交流,主要引导学生应该如何向自己搜集的热点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比如现今的工程界已经对这个问题研究到什么程度,如果你研究这一相同的问题应该从哪个角度考虑,如何在实现你的这些想法,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困难,以及如何解决等等。
3 案例分析,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从我们现有的资料中挑选出一些经典的或者是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也可以考虑采用播放视频的形式,通过观看视频,要求学生提出在案例中主要出现了哪些问题(矛盾),如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矛盾),采用的什么样的方法能够避免或者减少这样的问题(矛盾)的发生等,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播放了法制在线的几个节目,其中一个是上海XX小区关于业主和装修公司之间的矛盾,另一个是北京XX小区关于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通过对实际案例的了解和分析,使学生知道了在实际生活中怎样协调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怎样保障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平衡实施等等,这对于学生的观察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很好考驗和锻炼方式,课堂最后老师做一个系统的分析,而且要补充学生遗漏的或者是没有提出解决办法的问题,着重培养学生全面细致的思维方法。
经过实践,发现此种教学模式有如下优点:(1)视频教学而不再是纯粹的课本教学,生动形象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2)教学与实际生活情况相结合,把所学的知识和案例的内容作一比较,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力,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果,便于查漏补缺,提高今后研究质量和效率。(3)在课堂中针对案例的分析,贴近生活,具有比较强的说服力和现实的教育意义。(4)案例学习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所学知识是有局限性的,在实际问题中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灵活运用课本理论,做到未雨绸缪。
4 结语
提高工程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项目管理知识,是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上的教学模式是我们在研究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初步尝试,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希望也必定能给其他兄弟院校或科研单位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应用价值,今后我们应当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积极努力地投入到课程教学的改革中,从基础做起,从教学和学生的需要做起。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一步一步地将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周宏.《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的探讨.2006.12.
[2]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2007.4.
[3]邱均平等.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 2005-2006.科学出版社,2005.10.
[4]张万红,杨再明.研究生教育研究与探索.中国矿业出版社,2002.
[5]钟秉林,杨祥.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6]王晓纯,吴晚云.北方工业大学教改文集(第3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2.
[7]周宏.《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的探讨.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2.
[8]高思.跨世纪的思考—高教界兴起教育思想与观念的讨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9]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中国海洋出版社,2007.4.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教学互动 主旨演讲 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
The New Teaching Model of Post-graduate Practiced
on the Course of Project Management
SONG Zhifei, MA Wendi, ZHANG Zhigang, ZENG Quanbao
(Civi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School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2300)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educati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s no longer meet the need of the current post-graduate teaching. In this situation, how to increase the effect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update the concept of teaching, maximize the teaching effects in the limited hours has became an important topics. We proposed three teaching modes named interactive teaching, keynote speech and case studie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 of the course. We have practic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course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and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It is significant and valuable to popularize them.
Key wordsteaching reform; interactive teaching; keynote speech; case study
0 引言
研究生作为高层次水平的学生群体,相比本专科学生而言,自主学习能力强,对涉及本专业知识的相关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传统的研究生教学模式下,教师依然占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其主观能动性及其创新拓展能力得不到释放;完全由研究生自学的方式在某些高校也的确存在,此方法缺乏对研究生学习的引导,对于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学生是毫无意义的。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使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积极调动,这无疑是当前研究生教学工作中值得探索和实践的重要任务。
本文提出了几种研究生教学新模式,并在研究生专业选修课《工程管理学》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经过归纳总结供大家参考学习。
1 教学互动,讨论中提高学习认知力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对下次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说明,每个学生对将学内容做相关准备,课堂随机抽查学生上去讲课,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利用剩余的30分钟时间进行分析讨论。其他同学对自己不理解或是持有异议的地方进行提问,由讲课同学解答,其他同学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工程管理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把课程内容分为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风险管理等几个不同的模块,每个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中的一个模块进行讲解。例如,在进行工程项目的组织结构形式讲解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听讲和自己之前对此知识的认识提出自己的疑问。如:矩阵型的组织结构适用于哪类工程项目?在这种组织模式下各个部门的指令来源有几个?在實际的工程项目下我们所运用的组织模式跟理论上有哪些不同?然后,我们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讨论和总结。此环节对教师的要求并不是因为不讲课不备课而降低,而是要求更高了。教师需要具备充足的知识量,并且在讨论过程中做正确引导,适时做出总结,使讨论更健康、更有意义。
经过实践,发现此种教学模式有如下优点:(1)强化学习与兴趣学习有机结合,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2)教师需要正确系统全面的把握课程内容,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水平。(3)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问题分析解答能力,在后续毕业答辩及工作面试等环节具有实践基础作用。(4)增强教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使师生关系更融洽、和谐。
当然,此种模式也有其弊端,比如不适用于人数较多的班级,因为当班级人数较多时,讨论会比较难以达成共识,受时间限制会有部分同学无法参与其中。
2 主旨演讲,把握学科前沿
在此环节中,每个同学要针对本学科某一方面的课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主要是搜集和整理本课题方向的热点问题和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并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然后带到课堂上跟大家一起分享,在课堂上同样采取的是50分钟讲解和30分钟讨论的形式,所不同的是在这种模式下更注重的是讨论的深度。研究生学生经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某一课题理论的搜集和整理,会从一定程度上转化研究生在这一学习阶段思维方式。
在实际的实践中,我们把工程管理学中的成本管理和FIDIC合同条件下的房地产造价控制、现场跟踪的工程造价结算审计研究、价值工程等课题挑选出来,让大家进行了学习。例如:在做“基于现场跟踪的工程造价结算审计研究”的主旨演讲时,由于课题较新,除了查阅并不多的相关前人论文外,还需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创新。将自己的思路进一步系统化和具体化,学生可以先列出自己对课题的多方面想法,这些想法不一定十分正确和完备,主要为了日后的课题做一些有意义的积累。例如现在提出几条课题的研究思路,日后根据进一步的积累和研究再在其中确定一个思路来深入具体研究。在讨论环节,学生提出了例如:在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中,索赔问题的网络分析法和全寿命周期费用的控制,以及价值工程理论的具体内容如何在实际工程中落实的问题,都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答案。
此种模式对教师要求以及师生课下的沟通要求更高,作为老师,自己的专业方向并不能完全覆盖同学特别是研究生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这就要求学生在演讲前一周之内把相关资料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在阅读资料后进行较深入的思考、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以便课程讨论环节与学生进行交流,主要引导学生应该如何向自己搜集的热点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比如现今的工程界已经对这个问题研究到什么程度,如果你研究这一相同的问题应该从哪个角度考虑,如何在实现你的这些想法,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困难,以及如何解决等等。
3 案例分析,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从我们现有的资料中挑选出一些经典的或者是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例,也可以考虑采用播放视频的形式,通过观看视频,要求学生提出在案例中主要出现了哪些问题(矛盾),如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矛盾),采用的什么样的方法能够避免或者减少这样的问题(矛盾)的发生等,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播放了法制在线的几个节目,其中一个是上海XX小区关于业主和装修公司之间的矛盾,另一个是北京XX小区关于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通过对实际案例的了解和分析,使学生知道了在实际生活中怎样协调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怎样保障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平衡实施等等,这对于学生的观察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很好考驗和锻炼方式,课堂最后老师做一个系统的分析,而且要补充学生遗漏的或者是没有提出解决办法的问题,着重培养学生全面细致的思维方法。
经过实践,发现此种教学模式有如下优点:(1)视频教学而不再是纯粹的课本教学,生动形象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2)教学与实际生活情况相结合,把所学的知识和案例的内容作一比较,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力,验证自己的学习成果,便于查漏补缺,提高今后研究质量和效率。(3)在课堂中针对案例的分析,贴近生活,具有比较强的说服力和现实的教育意义。(4)案例学习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所学知识是有局限性的,在实际问题中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灵活运用课本理论,做到未雨绸缪。
4 结语
提高工程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项目管理知识,是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上的教学模式是我们在研究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初步尝试,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希望也必定能给其他兄弟院校或科研单位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应用价值,今后我们应当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积极努力地投入到课程教学的改革中,从基础做起,从教学和学生的需要做起。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一步一步地将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周宏.《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的探讨.2006.12.
[2]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2007.4.
[3]邱均平等.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 2005-2006.科学出版社,2005.10.
[4]张万红,杨再明.研究生教育研究与探索.中国矿业出版社,2002.
[5]钟秉林,杨祥.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6]王晓纯,吴晚云.北方工业大学教改文集(第3辑).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2.
[7]周宏.《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的探讨.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2.
[8]高思.跨世纪的思考—高教界兴起教育思想与观念的讨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9]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中国海洋出版社,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