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低段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亲身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数学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教学;低段数学;有效性
数学是小学学科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数学学习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获得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的探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期获得数学教学的有效成果。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广大教师越来越多地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有趣的教学情境,充满鼓励的评价语言,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热闹的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课堂教学中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线。但是在这种现象的背后却有着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这样的课堂看起来把新课程理念落到了实处,但是反观它的每一个细节,却发现很多课堂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分析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第一,有利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认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教学中避免相同问题的发生。第二,通过研究能够让小学数学教师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真实涵义,避免虚假的有效性,如只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的培养。第三,策略的制定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给教学实践者以最有利的指导。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
(一)按照教案上课“照本宣科”,忽视学生主体缺少灵活性
在课堂上有时会发现教师的课前准备非常充足,如大小黑板、图片、课件测量工具等,但如此精心准备的课堂有时却是低效的,因为教师只能按既定教案上课,无法对应学生的临时课堂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虽然在“怎么教”上下了功夫,但却忽视了学生“怎么学”这一重要的环节,特别是没有能够深入学生内在的数学思维活动,没有高度重视学生的数学学法指导和自学能力培养,并因此而造成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被动,课堂上虽然有教师对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的单向信息的传递,却没有学生接受、理解、运用知识和方法的信息的反馈。
(二)错误理解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本质,活动流于形式
学生的参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但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却错误理解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本质,活动流于形式,教师对于合作学习更多进行的是形式上的“形似”,而忽视意义上的“神似”,合作活动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背景下,被动的、无趣的地进行“讨论”。因此,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造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
(三)问题提出过于单一,简单缺乏系统性
有的教师在授课时会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追问学生思考的过程,其看来课堂很有层次性,实则不然。
(四)教学时间不合理,时间浪费现象严重
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应相对均衡,可大致分为“1∶3∶3∶10”,即复习5分钟,新授15分钟,练习15分钟,验收5分钟。而有的教师课前导入新课,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致使学生始终无法进入教学主活动,造成教学的无效;还有的教师由于责任心较强,生怕课堂中学生听不懂没有理解掌握知识,因此,不遗余力的不断“重复”“唠叨”“强调”,导致新授时间过长,这样必然占用了课堂上学生练习习题、巩固知识、加强记忆的最好时间,讲授过多,练习过少,造成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另一种表现。
三、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利用课前预习,增强学生快乐学习的感受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开端,也是一種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低段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影响了小学数学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精心为学生设计预习任务,避免让数学预习流于形式,使学生在预习时就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自主探究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愉悦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创新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快乐学习的行为
只有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小学低段学生大部分都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喜欢模仿,热衷于表现自己。教师在组织小学低段的数学学习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采取适合的学习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
(三)借助课后延伸,强化学生快乐学习的体验
课后及时的复习巩固、拓展延伸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当前的小学低段数学课后复习时,教师往往只注重数学知识的复习,缺乏有益的延伸拓展。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后复习环节,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精心设计复习任务,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应用数学的快乐。
四、小结
总之,教师应抓住小学低段的数学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内在学习动机,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积极创新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唐铭华.如何提高低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教研版),2011,(4):352.
[2]范春娜.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性[J].小学科学:教师,2011,(12).
[3]刘建忠.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2,(31).
[4]蔡明洋.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6,(2).
关键词:小学教学;低段数学;有效性
数学是小学学科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数学学习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获得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的探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期获得数学教学的有效成果。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广大教师越来越多地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有趣的教学情境,充满鼓励的评价语言,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热闹的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课堂教学中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线。但是在这种现象的背后却有着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这样的课堂看起来把新课程理念落到了实处,但是反观它的每一个细节,却发现很多课堂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分析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第一,有利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认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教学中避免相同问题的发生。第二,通过研究能够让小学数学教师了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真实涵义,避免虚假的有效性,如只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的培养。第三,策略的制定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给教学实践者以最有利的指导。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
(一)按照教案上课“照本宣科”,忽视学生主体缺少灵活性
在课堂上有时会发现教师的课前准备非常充足,如大小黑板、图片、课件测量工具等,但如此精心准备的课堂有时却是低效的,因为教师只能按既定教案上课,无法对应学生的临时课堂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虽然在“怎么教”上下了功夫,但却忽视了学生“怎么学”这一重要的环节,特别是没有能够深入学生内在的数学思维活动,没有高度重视学生的数学学法指导和自学能力培养,并因此而造成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被动,课堂上虽然有教师对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的单向信息的传递,却没有学生接受、理解、运用知识和方法的信息的反馈。
(二)错误理解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本质,活动流于形式
学生的参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但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却错误理解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本质,活动流于形式,教师对于合作学习更多进行的是形式上的“形似”,而忽视意义上的“神似”,合作活动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的背景下,被动的、无趣的地进行“讨论”。因此,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造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
(三)问题提出过于单一,简单缺乏系统性
有的教师在授课时会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追问学生思考的过程,其看来课堂很有层次性,实则不然。
(四)教学时间不合理,时间浪费现象严重
课堂教学时间安排应相对均衡,可大致分为“1∶3∶3∶10”,即复习5分钟,新授15分钟,练习15分钟,验收5分钟。而有的教师课前导入新课,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致使学生始终无法进入教学主活动,造成教学的无效;还有的教师由于责任心较强,生怕课堂中学生听不懂没有理解掌握知识,因此,不遗余力的不断“重复”“唠叨”“强调”,导致新授时间过长,这样必然占用了课堂上学生练习习题、巩固知识、加强记忆的最好时间,讲授过多,练习过少,造成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另一种表现。
三、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利用课前预习,增强学生快乐学习的感受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开端,也是一種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低段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大部分学生不会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影响了小学数学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精心为学生设计预习任务,避免让数学预习流于形式,使学生在预习时就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体验自主探究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愉悦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创新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快乐学习的行为
只有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小学低段学生大部分都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喜欢模仿,热衷于表现自己。教师在组织小学低段的数学学习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采取适合的学习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
(三)借助课后延伸,强化学生快乐学习的体验
课后及时的复习巩固、拓展延伸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当前的小学低段数学课后复习时,教师往往只注重数学知识的复习,缺乏有益的延伸拓展。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后复习环节,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精心设计复习任务,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应用数学的快乐。
四、小结
总之,教师应抓住小学低段的数学学习,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内在学习动机,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积极创新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
参考文献
[1]唐铭华.如何提高低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教研版),2011,(4):352.
[2]范春娜.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性[J].小学科学:教师,2011,(12).
[3]刘建忠.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2,(31).
[4]蔡明洋.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