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来源 :计算机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pae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对课程改革进行研究与探索。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过程引入了问题驱法,用实例说明了问题驱动法在电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且分析说明了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积极作用。最后对实验课的管理做了相应的探索。
  关键词: 课堂教学; 问题驱动法; 实验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09-50-02
  0 引言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是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把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合成的一门课程[1-2],它作为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单片机等课程打基础,并且为学生从事工程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1 以往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以往的教学检验结果来看,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通过率相对较低,整个教学效果不佳,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⑴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性较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 电路部分与中学物理的电学部分相关度较大,有中学物理的基础,学生掌握得相对较好,但是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并且模拟电子技术的特点是由定量分析转换到定性分析,定性分析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的参数进行取舍,增加了学习难度,所以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差。
  ⑶ 本课程课时少、内容多。在讲课过程中只能选讲一部分内容,这样就破坏了课程的完整性,这也是导致学生掌握不佳的原因。
  ⑷ 实验课的设计与组织不佳,不能使学生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很好指导实际。
  2 课堂教学的改革措施
  ⑴ 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实际中的应用与计算机专业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例如在讲二极管的时候,对二极管在实际中的应用多讲一些。另外,讲课过程可借助多媒体以及仿真软件进行教学,比如在讲戴维南定理的时候,可以首先通过仿真实验、模拟探究,从而引出戴维南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的能力,并以此使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效果变得更佳。
  ⑵ 问题驱动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3-4]的特点是教师通过巧妙设计教学任务,将要讲授的知识通过问题蕴含于任务之中,使学生在通过回答或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具体而真实的任务过程中要对任务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最终目标。以讲授模拟电子技术里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为例[5]作如下探讨,共射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
  ① 提出问题
  问题的提出由浅入深,由简入易,并且问题之间相互关联。如T代表什么;VBB、Rb的作用是什么,没有Rb行吗;VCC、RC的作用是什么;C1、C2的作用是什么;这些参数的选择是任意的吗;如何实现放大等。
  ② 问题的解决
  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去分析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意识,在讨论的过程中,对问题看得更加清晰,最后每个小组呈现一个结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怕错,这只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
  ③ 问题的总结和升华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大部分问题都能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有一个问题学生还是不能准确把握,如:没有Bb行吗?一部分同学就认为可有可无,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VBB、Rb的作用是保证发射结正偏,并提供合适的正偏电压,如果没有Rb有可能把晶体管烧掉。另外,针对参数的选择是不是任意的这个问题,我们说模拟电子技术里的相关的电路对参数选择的要求较高,元件的选择要恰到好处,不然就实现不了放大,或者进入了饱和区和截止区,使波形产生了失真,这也是模拟电子技术学习困难的一方面原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讲解,学生对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会更加清晰。
  3 实验教学的改进
  ⑴ 实验的设计。以往的实验教学以单一的理论实验为主,实验与实际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地连线、计算,而没有真正地理解相关的理论。所以要多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验,一方面可以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另一面综合性实验和实际联系紧密,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兴趣更浓厚,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⑵ 实验课的组织与管理。由于实验课的形式比较灵活,导致部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要加强实验课的管理,加强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实行签到签退制度,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
  实验中,由于存在学生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强,知识掌握的牢固,可能很快就把实验做完了,这样可以安排这部分同学对一些实验困难的同学进行指导和帮助,保证大部分同学都能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
  增加实验课的考核,实行随堂考核和整体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每次实验结束后,以抽检的方式考核,考核方式可以多样化,包括回答问题、实际操作、实验理解等,以此保证实验课的效果,以及学生进行实验的积极性,整体考核把实验课的成绩纳入课程考核中,实验课占期末总成绩的话20%,通过考核机制来保证实验的效果。
  4 结束语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好此门课程对后续硬件课程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实践与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本文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对课程改革进行探讨,并不断地应用于后续的教学中,收效明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仍然要不断地总结、探索,以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殷瑞祥.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高玉良.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曹晓凡.问题驱动教学法在环境法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4] 骆北刚,黄军利.问题驱动型教学模式应用研究——以“中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0.24.
  [5] 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文章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多媒体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思路及过程为基点,对高职产学结合、“实训室+工作室递进式模块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进行了总结与思考,提出了凝练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是适应社会进步和新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专业技术教育。目前,我国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正出现一种相互矛盾的现象:一方面是社会上需要计算机应用人才
为了提供较大的秘密信息嵌入量并保持良好的载密图像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FCM(模糊聚类)和HVS(人眼视觉特性)的图像隐写方法。该方法将对比度和梯度敏感度作为特征向量,并通过模糊C均值聚类将像素分为视觉敏感类与视觉不敏感类;采用模算子隐写法将较多秘密信息嵌入属于视觉不敏感类的像素,而将较少秘密信息嵌入属于视觉敏感类的像素。实验结果表明,与SMFH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大的嵌入量。
论述了移动办公的实现方式,对各种移动办公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探讨,最终确定VPDN为最优的移动办公方式。
摘 要: 针对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计算机专业项目化课程资源整合的解决思路和实施方案。论述了SOA架构的特点,提出了基于SOA的通用课程资源平台框架,并给出了利用该框架开展项目化课程资源整合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 SOA; 课程资源; 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0-59-03  0 引言  高职院校的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从问题开始。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问题,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解决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