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地翻翻皮袍下的“小”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i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习目标与内容


  1.学习目标
  (1)在课堂上通过对一组“愧疚”议题课文(中国作品)的理解,体会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热爱、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对学习中遇到的一些文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2)在课外通过对“愧疚”议题文学作品(国内外,整本书)的阅读,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优秀文化,提高国际视野与人类利益共同体的意识。对阅读中涉及的有关文化现象展开讨论,有依据、有逻辑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2.学习内容
  (1)比较阅读
  通读《一件小事》(作者:鲁迅)、《老王》(作者:杨绛)、《小狗包弟》(作者:巴金)三篇文章,紧扣“愧疚”议题进行梳理与探究。
  全体学生以“勇敢地翻翻皮袍下的‘小’”为主线展开通读、审读、统整三类学习活动,分若干小组,每组6人,均需完成以下六个学习任务(每人负责一个任务):
  A.杨绛先生为什么对老王心怀‘愧怍’?
  B.巴金为什么对一条小狗心怀如此沉重的歉意?
  C.如何理解“我”在车夫面前榨出的藏在皮袍下的“小”?
  D.从多个角度总结“愧疚”议题文学作品有哪些特点?
  E.请举例说明“愧疚”议题文学作品的写作意图主要是致歉他人,还是反省自我,抑或还有其他目的?为什么?
  F.谈谈“愧疚”议题文学作品给我们的启示。
  (2)课外选读
  课外从三部《忏悔录》中选读一部(作者分别是:奥古斯丁【古罗马】、卢梭【法国】、托尔斯泰【俄罗斯】),了解《一个世纪儿的忏悔》(作者:缪塞【法国】)和《随想录》(作者:巴金【中国】),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梳理并借鉴中外文学作品在“愧疚”主题上的叙事风格差异。

二、情境与任务


  1.学习情境
  “愧疚”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遭遇到的问题,人孰能无过,我们每个人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给这个世界的人与事道歉,敢不敢勇于直面自己的错误,是高中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愧疚”议题也会或隐或显地出现在高中生的生活中。“愧疚”一般是拷问灵魂的最直接的议题,正面撞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构,也是语文课立德树人的题中之义。
  大单元教学所采用的项目式学习可以关联“思考”与“审问”的各个层面,规避簡单机械的思考方式;组内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既能互激学习的兴趣,也能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与习惯。
  本单元展开比较阅读的三篇课文,《老王》和《一件小事》是初中的篇目,《小狗包弟》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的课文,这三篇课文都符合“愧疚”议题,这样安排除了能让学生回头提升学习初中课文以外,也可进行结构化学习,变碎片化学习为整体思考,在“愧疚”议题的统率下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样安排的学习难度是比较小的,但杨绛和巴金先生作品涉及的“文革”背景学生可能比较陌生,而国外三部《忏悔录》也是学生平时阅读不会关注的作品,需要教师做好必要的补充工作。
  过去单篇文章的阅读教学,往往导致学生在阅读时只关注文本的语义层面,而忽视文本语义背后文化和心灵的底层意蕴,很难对社会、人生有更深入的思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主张“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基于此,本设计的任务指向深度理解与个性化阐释,意在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思考习惯,把浅语文变成深度语文。虽然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但阅读的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要完成本单元的学习需要教师耐心仔细的指导。
  2.任务框架
  (1)比较阅读部分
  在对三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的时候,由浅入深地安排探究任务,既可以照顾组内六个成员间的差异性,也让项目式学习活动富有层次性。在阅读方法上,分为“扣准文本精准读”“由点到面组元读”“沟通交流互惠读”三个方面,值得说明的是,后二者也适用于课外选读部分。
  组织建设与课时安排。全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保证每组6位成员,组长根据组员的学情水平分配(含认领)学习任务,先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再合作共议论,相互修正。课时安排:独立学习、合作探究2课时;展示交流1课时。
  (2)课外阅读部分
  课外阅读重在过程管理,从三部《忏悔录》中选读一部,教师要侧重于推荐卢梭的作品;鼓励学生尽量读原著《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和《随想录》,而不是从简介材料了解大致内容。
  3.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1】 小组建设,审读“愧疚”
  (1)异质组队。一次完整的项目式学习一般有“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建模与解释”“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所以最好每个小组6名学生,每个步骤由一名学生专门负责,个别小组可以视情况适当增添人员(而不是减少人员)。每个小组应同时搭配优中差学生,异质组队,既要避免优秀学生扎堆儿,更要避免全部由后进学生组成一个小组。
  (2)关注元素。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下的信息素养、与人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元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以及学习的内驱力都是教学中应该关注的元素,教师在实施项目式学习时能力指向要清晰。
  (3)简要起步。鉴于初始阶段还不能一下子就按照上述6个步骤严格分工,因此,可以在“比较阅读”部分让小组成员选择自己能胜任的任务(6个任务由易到难,已安排在“导学单”上),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愧疚”议题的相关内容,并把学习结果写在导学单上。
  【活动2】 小组展示,阐释“愧疚”
  (1)用抽签的方式决定上台展示的小组,就6个任务公布学习结果,其他组的成员当堂质疑问难,展开思想交锋。   (2)教师适时补充并引导展示活动,求同存异,相机行事让全班同学尽可能地达成基本共识。
  (注:6个任务的共识预案见下面“设计说明”部分。)
  【活动3】 课外选读,深究“愧疚”
  (1)课外从三部《忏悔录》中选读一部,了解《一个世纪儿的忏悔》和《随想录》的基本内容,围绕中外文学作品叙事风格差异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写出读书报告。组内相互交流尽量达成共识。
  (2)评选优秀作品。各组自荐一份最优秀的读书报告,交给课代表,由语文老师负责召集评委给予等级评比,优秀作品公示全校并推荐发表。
  (3)辩论赛。在语文活动中就“愧疚”主题的某一个方面展开辩论。

三、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补充】(略)

四、评价建议


  1.比较阅读部分
  比较阅读部分在展示阶段评价的标准既要以展示时学习的真实发生为基础标准,同时还要对项目式学习的方式予以评价。
  【甲】对学习真实发生情况的评价。六个任务中前三个是对文本主题的理解,通过中签小组学生先展示学习成果,小组之间再互相质疑、补充的方式完成,教师可根据小组展示情况,指向“扣准文本读精”“调动资料读准”“交流修正读好”三方面能力,對学生在分析时所呈现出的阅读方法,以及其内容的合理性和表达的条理性进行综合评定,分A、B、C三个等级(A等级最高)。
  【乙】项目式学习方式的评价。分A、B、C三个等级,从分工、合作、成果三个维度予以评价。能照顾六人小组成员间的差异性,分工合理;组内交流充分,有合作、有争锋、有批判、有共议;成果突出、效果显著。最优为A等,较次者评为B、C等。
  (1)杨绛先生为什么对老王心怀‘愧怍’?
  能聚焦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得出心怀“愧怍”归根结底是因为情感天平的失衡和人格的不平等,视为合格等级,如果能在此基础上,有调动外部语境的表现,可据实际情况视为良好等级和优秀等级。
  (2)巴金为什么对一条小狗心怀如此沉重的歉意?
  能聚焦文本,尤其是文本中的一些隐喻性表达的词句,得出正确结论视为合格等级,能有意识地联系资源导引中有关内容(【NO.4】、【NO.5】),视为良好等级与优秀等级。
  (3)如何理解“我”在车夫面前榨出的藏在皮袍下的“小”?
  能理解“小”与“大”的隐喻含义,视为合格等级,能知人论世,结合鲁迅其人及《呐喊》《坟》《药》等相关篇目予以分析,视为良好与优秀等级。
  (4)多角度总结“愧疚”议题文学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因问题指向学生结构化学习的能力,需要学生通过由点到面组元阅读来建构,若学生能归纳出一个以上特点,视为合格等级;能合理归类,维度合理、精当,具体分析并言之成理,有两个以上特点,视为良好和优秀等级。
  (5)“愧疚”议题文学是致歉他人,还是自省,抑或还有其他目的,为什么?
  此任务要求说明“愧疚”议题文学作品的写作意图,要求在“致歉他人”“反省自我”和“其他目的”中做出选择,既涉及观点,也涉及对观点的评价。能说出观点,并阐述原因,则视为合格;能对他人所发表的观点合理质疑和反思,视为良好和优秀等级。
  (6)“愧疚”议题文学作品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能结合学习的三篇文章及提供的资源,提出自己合理化的见解,视为合格等级;陈述有条理、有一定的思想深度、理由充分、表达流畅,视为良好等级;能在陈述中上升到对生命价值的思考,陈述自己的价值观,视为优秀等级。
  2.课外阅读部分
  根据任务指向,由语文老师组建评委,拟定评价标准,从略。

五、课堂环节设计说明


  本单元各学习环节均紧扣“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方面来设计,情境信息丰富,阅读量大,思考量大,有精读,有梳理读,也有泛读,还有展示和辩论等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计划安排3个课时,课外探究学习不低于5课时。下面就“比较阅读”部分任务的课堂环节设计意图加以说明。
  1.请认真分析杨绛先生为什么对老王心怀“愧怍”?
  【预备共识】A.情感天平的失衡;B.人格的不平等。教师在课堂PPT上补充了回族的丧葬习俗。(略)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精读文本,聚焦文本关键词句,理解杨绛的“愧怍”的深层原因,明确指导并在PPT上投视一种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启示①——扣准文本精确读(难词难句突破能力)”;补充回族丧葬习俗,帮助学生理解临死前送香油的真实意图,那是老王希望杨绛把自己当成亲人的真情,同时提示阅读还可以调用外部语境,即“阅读方法启示②——链接文化辅助读(调用外部语境的能力)”。
  2.细读文本,分析巴金为什么对一条小狗心怀如此沉重的歉意?
  【预备共识】A.对故友、真理的背叛。B.对自我“奴才心”的批判。C.真正的民族灾难, 人与狗一同受难, “与民族共忏悔”的民族忧患。
  A.“我背弃已经成为家庭成员的小狗包弟,我为此忏悔内疚”,这只是浮在表面上的浅层的主题,而“我畏惧权势和政治压力,逆来顺受,背弃曾经和谐相处、真诚交往的作家、朋友、同事……,这是多么悲哀和可耻”,这才是忏悔的深层含义。
  B.鲁迅曾经说过, 中国的奴隶有两种:一种是做稳了奴隶的, 另一种是欲做奴隶而不得的。巴金属于后一类人, 欲做奴隶而不得。巴金深刻挖掘自己头脑里的奴隶意识, 从严解剖自己, 批判自己, 表现了作家强烈的自审意识, 也表现了一个正直的艺术家的良知。
  C.审视自己解剖自己时也在审视民族反思人性,人性世界的希望——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升华,对苦难的担当与悲悯才是超越苦难拯救人类的起点。
  【设计意图】
  知人论世,历来是我们阅读理解作品旨意的不二法宝。通过资源外接,补充巴金《随想录》的简介、序言,以及两篇文章的摘录,有利于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巴金的创作意图,而“文化大革命”更是作品创作的大背景,作者在经历了“文革”的浩劫之后,冷静地开始了十年惨痛岁月的回忆,巴金和杨绛他们不是“文革”的发动者,他们不是十恶不赦的灵魂虐杀者,但是他们却敢于把自己放在灵魂的审判台上解剖自己,苛责自己;是他们开启了我们反思自己的道路。
  [作者通联:重庆市凤鸣山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笔者三次执教《驿路梨花》,均设计了“分析‘梨花’作用”教学环节,但三次教学采用的方式各不相同,每次都有局部、微观的调整,从求多求全走向求少求精,从逐个分析走向整体认知。这样的调整,一则优化整合了文本,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二则建构了学科认知情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通向知识终点的脚手架,三则提升了教学的整体效益,有利于学生较系统的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关键词 教学调整;优化整合;学科情境
【评析样本】  曹玉峰《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现状概述》(文教资料,2012年第12期);孔建《警惕语文探究性教学中的“四化”现象》(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2年第11期);郑林渊《农村小学“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科学咨询,2012年第8期);徐建利《初中语文如何有效实施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第5期);李琳《发展性评价在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中的运用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
在教《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时候,在笔者按照以往的方式完成了教学之后,不少同学提出一个观点:为什么秦晋联盟,在烛之武的几句话之后,就宣告瓦解呢?难道两国之间交战与否,还能如此儿戏?“一言可退百万兵”难道在生活中真有可能成为现实?学生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传统的文本解读还存在一些盲区,而基于学生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寻找到本文解读的另一个视角,亦即战争的发起与消弥及其背后的逻辑。   一、开战有开战的理由
一、以古鉴今:古代语文教材编制对当今的启示  [评议文章] 胡根林、李可《浅谈我国古代语文教材的编制经验》,原载《语文建设》2014年第5期。  [原文摘要] 当我们放眼世界,学习西方语文教材先进做法的同时,也需要沉下心来,认真借鉴先人留下的宝贵经验。古代教材重视育人功能、儿童的可接受性、学习内容的全面性和儿童能力的发展性。古代语文教材在编排设计上隐含了丰富的编制思路同样值得今人学习。  古代语文
小时候总期盼自己快快长大,这样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结束那段总被老爸老妈打屁股的历史“耻辱”。当时间在懵懵懂懂的天真中溜过瞬间的触觉时,才发现那是一段多么幸福的时光。那一切都是如此的温馨,就像碎碎的白絮在蓝色的天空洋溢着发质的轻柔,宽大而莹白,光洁的软缎在空中飘逸的醉意电流。  ——题记     回眸那些走过的路,留下的痕,起先是深深的脚印,再后来逐渐朦胧起来,最后成了斑斑点点的小脚印,消失在岁月
摘 要 吕叔湘先生说:“很多问题表面是新的,骨子里是老的。”新课改背景下对叶圣陶精读教育思想的再探析,一方面是为了印证叶圣陶精读思想在当下阅读教学中依旧具有指导价值,另一方面,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好的理解新课改的措施,寻求更多教学思路。下文将从叶圣陶精读思想是什么、如何开展、用什么开展三方面探析其内涵,接着寻找其与新课程改革的共通之处,最后将其联系实践,获得启示。   关键词 叶圣陶;精读思
一、故乡“苍黄”  生:(读)“我冒着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师:这段写景,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苍黄。悲凉。阴晦。压抑。荒凉。  师:荒村横卧,天地苍黄,天气阴晦,一片苍凉。这就是迅哥“我”的故乡,阴沉沉
在《鸿门宴》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疑问:“刘邦和项羽在宴上的对话,明显是胡言乱语,不合逻辑。比如刘邦一会称自己是臣,称项羽为将军;后面又说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称项羽为项王,前后不一致啊?”“哪里看出不合情理?”我问。学生这样回答:“既然称自己为臣,那称项羽应为大王,怎么会称将军?再说当时两人都是起义军领袖,地位也差不多,怎么会称自己为臣,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刘邦真的不会讲话吗?面对学生的疑
《赤壁赋》教完之后,浮想联翩,觉得心动手痒痒,就敲敲键盘将心得体会写出来,以积累教学经验,促进教学提高。  《赤壁赋》真是奇文,文章思想感情与艺术手法皆值得好好玩味,如能引导学生理解、欣赏文章,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热爱文学的热情,修身养性都有帮助。所以,教学本文,我反复推敲,用心设计教学,力图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达到寓教于乐效果,符合快乐语文教学要求。  介绍苏轼时,突出他的经历坎坷
摘 要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7课的主题是“探索与发现”,学习目标是“学习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针对这一教学目标,笔者依托教材中的两篇例文,设计了一系列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任务群,教会了学生学习此类文本的基本阅读方法,并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落实了新课标关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統编教材;任务群阅读;教学设计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