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人工培植利用调查

来源 :绿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jin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云南省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基础,调查了人工培植利用情况,结果显示:云南省境内人工培植利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有64科208种,总面积13511.9981 hm2,总株数81583万余株,主种源来源主要以野外采集为主;人工培植的目的以迁地保护为主,体现云南省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重点生态文明发展观;人工培植单位分布在云南省14州(市)83个县级行政区,共有418家,以个体经营为主和苗木出售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人工培植后野生植物加工利用以药品或保健品为主,涉及的物种较少,后续
其他文献
为了有效防治世界性害虫之一的蚜虫,采用浸叶法研究了化学合成药剂对蚜虫的胃毒效果。结果表明:1.00 mg/mL的肉桂醛缩氨基硫脲、肉桂醛缩异烟肼对蚜虫胃毒的校正死亡率依次为66.67%、79.17%。肉桂醛缩氨基硫脲、肉桂醛缩异烟肼采用浸叶法对蚜虫的LC 50分别为316.362μg/mL、306.767μg/mL。提出了同种浓度下,肉桂醛缩异烟肼比肉桂醛缩氨基硫脲对蚜虫的胃毒效果好。
指出了黑木相思具有速生丰产的特点,而且树干通直、木纹美丽、材质好,在家具制作及贴面板材上很高价值.实际栽培表明:黑木相思在广东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好,亩产值
通过对滇藏榄种子采集处理、育苗试验和苗木生长观测,初步研究了滇藏榄的育苗技术、苗木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滇藏榄种子直接播种发芽率较低,通过贮藏能极显著地提高种子萌发率,尤其以贮藏2周(发芽率达86.33%)的效果最为显著。带果实贮藏两周的种子播种后9 d后开始萌动,22 d长出真叶形成幼苗。培育150 d达到出圃造林条件,但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应继续在苗床培养至翌年雨季,1年生苗高地径的生长节律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过程,其幼苗的生长高峰为7~8月份,生长旺盛期为4~10月份,在此期间应加强水肥管理,促
为探明富川县水稻肥料利用率。在2018年(百香优9978)、2019年(野香优9号)、2020年(野香优巴丝)连续进行了肥料利用率试验。在空白对照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二水平、二水平不施氮肥、二水平不施磷肥、二水平不施钾肥几个处理,对不同处理下的生育期、株高、叶色、苗数、经济性状进行了记录总结。结果表明:二水平下水稻产量最高,二水平下未施氮肥与空白对照产量相当,植株色泽都偏黄,株高均略低;二水平下不施磷和不施钾产量都低于二水平下不施氮,但略高于空白对照产量,株高差别不大。水稻氮肥利用率最低,钾肥利用率最高。
分析了普洱市天然林保护管理现状总体情况、责任管护体系,探讨了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科学开展天然林保护修复,科学编制天然林保护修复县级实施方案、加大管
对南亚热带重要观花园林树种红花紫荆(Bauhinia blakeana)叶片横切面结构进行了显微研究,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的显微结构特征.测量分析了叶片上、下表皮的角质层厚度,表皮细
乡镇林业工作站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阐述了上海乡镇林业工作站管理现状,总结了职能发挥情况,剖析了相关问题及成因,对如何提升乡镇林业站管理服务能力提出了对策,为继续当好生态环境建设主力军和排头兵提供参考。
指出了苗木质量分级可以作为苗木培育的重要参考,海口林场在培育华山松时,运用苗木质量分级对提高华山松树苗移栽成活率,以及改善林场经营质量均有积极帮助.目前行业内常用的
“近自然-可持续营林”在我国相关的学术、管理、政策层面已引起广泛共鸣并在法律层面多有体现,但近自然营林体系的大范围推广和实施尚未实现。以“山西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示范林场建设项目”为例,深入分析了近自然营林体系未能落实的原因,如营林基础薄弱、长期规划失位、职能定位不清等,以该项目提出的解决思路和已施行的探索实践为基础,探讨了如何在山西国有林场特殊的经营历史、现状和社会等本土条件之上,切实引导近自然营林理念的落地生根,惠及中条山甚至全省林区。
对扬州市主城区古树名木种群数量、分布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扬州市区古树名木集中分布于瘦西湖风景区,寺庙、宅院等也有少量分布。调查结果显示:现存树龄最大的古树名木种类包括银杏和槐树,栽培于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古树名木中,占最大比例的为银杏,圆柏占第二大比例。基于少数古树名木保护现状不佳,在分析了问题和原因后,提出了几点相应措施,以期为科学的保护扬州的古树名木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