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泽明印象

来源 :数码影像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iao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电影天皇黑泽明,生于1910年,卒于1998年,其起伏跌宕的一生正好见证了二十世纪日本社会和电影产业波澜壮阔的历史。
  1978年,黑泽明出版自传《蛤蟆的油》,里面写了自己早期的经历直到《罗生门》拍摄。“蛤蟆的油”是一个日本典故,说的是日本深山里有种非常丑陋的蛤蟆,人们捉到它们就放到镜前,蛤蟆看到自己恶心的样子便会吓出一身油来,这种油是十分珍贵的药材,能治疗伤痕。写书的时候,黑泽明已是个老人,他把自己比作那山里的丑蛤蟆,不仅仅是谦逊,更多的,也许是一种深沉的罪赎和悲怜:关于人世,关于自己。在自传的结尾,他写道:“从《罗生门》以后的我的作品的人物中,去认识《罗生门》以后的我,我认为这样最自然,也最合适。人不会老老实实地说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常常是假托别人才能老老实实地谈自己。因为,再没有比作者的作品能更好地说明作者的了。”
  黑泽明的作品里透露出的都是对现实和人性深沉的绝望。遮天蔽日的沙暴、仿佛要冲刷洗尽罪恶的暴雨、愤怒吼叫的烈风——就像老天爷对人世的惩罚一样一鞭一鞭抽打着罪孽深重的人间,下面都是张牙舞爪的浪人、利欲熏心的武士、蝇曹狗苟的小民。
  也许黑泽明所有的故事都是《罗生门》的一个侧面和延续,这部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短篇小说的电影,用一种十分独特的叙事结构,讲述了一起谋杀案,而出场的所有证人、当事人乃至亡魂都有各自的说法,让真相变得扑朔迷离。这展现了人类一个永恒的困境——世界是由叙述构成的,而所有的叙述又都是自我利益导向的,对一个客观事实,不同立场的人会基于自己的私欲给出不同版本的描述,而我们永远都无法知晓真相是什么——世界就是这样一个巨大的、荒谬的、虚假的“罗生门”,牢牢的罩在我们头顶上。
  《七武士》里小农阶级的渺小、悲哀、局限、自私;《穿心剑》和《用心棒》里武士阶级的堕落、杀戮、野蛮、争强:《蜘蛛巢城》《影子武士》和《乱》里贵族们的腐朽、贪婪、阴谋、绝望;《生之欲》和《天国与地狱》里现代人的尔虞我诈、虚度光阴、行尸走肉和麻木不仁。
  这些或有权、或有力、或平凡的芸芸众生,都活在自己的局限里,活在自己的罗生门里,无可救药,黑泽明对人类的绝望和愤怒,透过这些鲜活的人物——传达了出来。斯皮尔伯格评价黑泽明是电影界的莎士比亚,不仅在于其对莎翁原著的改编,更来源于莎翁式的眼界和纵深。所有的人物都是充满悲剧色彩和宿命感的——这种悲剧的人生,直接来源于人的性本恶的原罪——无法救赎,无法逃避。黑泽明说自己是那传说里的蛤蟆,便是对自身难以跳出轮回桎梏的一种罪恶感,同时也希望自己内心的折磨流出的油,能够稍微治愈一下早已千疮百孔的人世。
  黑泽明小时候很阳光,那时还有一个被他当做偶像的哥哥,哥哥十分深沉和智慧,“人生一切努力无非是在坟墓上跳舞”这是他的口头禅。27岁的时候,哥哥自杀了,因为在他看来,人过了30岁,远离青春,就逐渐走向丑陋不堪。哥哥死后,黑泽明一夜成熟。晚年他说自己是丑蛤蟆,便是在回应昔日哥哥的看法,相比之下,黑泽明活得太累了。
  作为一个导演,一代巨匠,虽然早已被捧上了神坛,风光无限,但是仔细去探究,才能知道他这导演生涯一路走来是多么的艰辛。日本政府的管制、大制片厂的压榨、市场的变幻、观众口味的难以捉摸。与之比肩齐名的其他大师们,如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陈濑巳喜男等都在五六十年代就——谢世,只有黑泽明孤独地承受了历史和时代的变迁。
  《罗生门》完工的时候,制片人贬斥之为垃圾,而在海外获奖大热后,制片人又把所有功劳抢到自己头上。之后,亲密无间的御用演员三船敏郎与自己关系恶化到分道扬镳。再后来,《没有季节的城市》失去观众的亲睐,票房失利,黑泽明差点自杀。作为一个坚持自我的导演,黑泽明不愿意妥协去拍摄那些低俗谄媚的作品。这正好是写作《蛤蟆的油》之前几年,利益主导的大制片厂彻底抛弃了他,黑泽明无片可拍,只能一个人在绝望中思索世界。直到后来苏联投资请他指导了《德苏乌札拉》再次引起世界轰动,好莱坞最有权势的几大导演巨头纷纷来日本拜见电影天皇,科波拉、卢卡斯、斯皮尔伯格和马丁斯科塞斯亲自为其寻找投资和提供技术支持,才有了后来的几部杰作。市场越来越饱和剧变,不可一世的大制片终于一个个倒下了,黑泽明依然坚持着自我,新时代,新电影,新风潮扑面而来,但是他的《影子武士》《乱》等巨作,却在票房和口碑上都获得了巨大成功,衰老的导演也进入了人生最后的暮色辉煌。
  对于中国导演来说,黑泽明一直就是一个启蒙老师,他充分吸收了西方电影技巧和文化思想并积极将其引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和小津等人风味十足的日式影像不同,黑泽明在传统的日本架构里揉入了莎翁的故事、西方的表现手法、运镜技巧、剧变情节编排甚至后来的好莱坞特效。这些西洋的元素充入日式躯壳里,展现了传统日式技巧难以展现的画面,撑起了一个十分宏大深邃的美。虽然这在之后被一些拥护小津的评论家所诟病,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黑泽明是真正将日本电影在世界上推向顶峰的人。
  中国的诸多影视作品也同样试图去模仿黑泽明,从曹禺或者莎翁的戏剧里提取故事,引入到中国的古典元素框架里,并且同样重金请来好莱坞特效团队,最终却都无法产出一部杰出的影像来。中国导演也不是思想不够深邃,八十年代还不太讲究市场回报的时候,中国导演们以一个群体的姿态涌现出了一大批蜚声世界的名作。而之后的万马齐晴,我想,最大的差别就是在于动机上了。黑泽明终生没有向票房低头过,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去争取观众才是其根本,这也是他被本国电影公司彻底抛弃和被国际各大电影节追捧的原因。中国的导演们还是太急功近利了,又想拿大奖,又想赚大钱,引入的西方元素没能和中国古典美学完美结合,而成了噱头。大明星、大投资、花架子、无神气成了通病。不过换个角度来说,即使是黑泽明这样世界级的电影巨匠也无力对抗强大的市场和制片厂,在一个以利益为第一目标的环境里,艺术总是被牺牲的,国内的大导演们,又如何能抵抗这股强大的压力而甘守清贫呢。
  1990年,黑泽明拍摄了《梦》,虽然不是遗作,却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在黑泽明的梦里,战争被控诉,核能是恶魔,现代化的物质和欲望丑劣不堪,自然纯朴的田园牧歌和旧日的神话故事才是人类的真正的幸福和希望所在。1945年,两颗原子弹在日本爆炸,战争结束,苦果自咽。黑泽明拍摄了一部《踩虎尾的男人》,讲述了一群日夜逃亡,心惊胆战的过关的人们。对黑泽明来说,人生与世道何尝不是如此,他的哥哥选择了逃避,而黑泽明却选择面对,战争、大制片厂、观众、人世无不是人生里一道又一道丑陋的关卡,希望他的终点,终如《梦》里寻找狐狸的小男孩,会遇到彩虹。
其他文献
MOOC教学视频拍摄方法建议(下)
期刊
几日前晚归,驱车经过长安街,午夜的天安门,金水桥两侧的华表映照在两侧高耸的路灯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驶过建国门桥下看到悬挂的横幅写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匆匆一瞥而过的十五个字立刻就记住了,联想起我们成长路上与国家共同经历的悲恸和荣耀,一路走来不正是因为人民坚定了爱国的信仰,才伴随我们的国家在被列强欺凌割裂,在饱受战争疮痍之后,重新乞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吗?  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以一
期刊
占魁自述:从澳洲起步的日子  “后来我想,我总该有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理想吧。”  十年前,我移民澳洲,一切重新开始。初到澳洲,最理想的状态就是首先找到一份能迅速融入环境的工作,而体力工、技术工是最现实且能很快融入社会的。我选择电工,在澳洲像电工、花匠都是薪金很高且很被尊重的职业。学习一段时间电工后,我始终放不下,因为我还是喜欢电影和电视。后来我一边上电影电视、电工两个专业的课,一边在外头打工
期刊
前一段从台湾买回来这本书一一《生命之歌》,空闲时读完,是德国的作家Hermann Hesse所写,Hesse是20世纪德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最后英雄。很喜欢他写作的方式,娓娓道来,心理描写层次丰富,细腻深刻,让你在看似沉寂的人生真实中,找到另一种价值,且更具意义。美妙的书,就像是作者写给你一个人看的,好像他只是跟你倾诉了他的秘密。  人的一生也就三万多天吧,时间总是既快又慢。最早跟说起这句话的人是张艺
期刊
第四个模块:编辑(EDIT)快速创建时间线和套底回批  在非线性编辑软件和Davinci Resolve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是调色工作最为重要的流程之一。之前提到DaVinci Resolve 11对剪辑、特效功能的整合,编辑页面的界面和非线性编辑软件非常相似,如果剪辑师或者调色师时间允许,完全可以在这里开始并完成影片的剪辑工作。  “套底”和“回批”这两个词一直困扰着刚刚接触调色软件的制作人员,即
期刊
提到哈雷摩托车人们脑海里一定会闪现一个词——炫酷!不错,当一个个炫酷的哈雷成群结队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那就是惊艳!我们有幸被主办方邀请,以航拍的上帝视角来展现哈雷的魅力。  收到主办方邀请后,我们从主办方那了解了整个活动的流程、路线,时间敲定后,我们开始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因为哈雷车队的活动是在高速公路上,这意味着车速非常快,会给我们整理飞机、更换电池带来很大麻烦。而且我们要开得比车队快,才能确
期刊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人类需求的深化,不断推进媒体数量的增加和新的媒体形态的涌现,各种各样的电子显示屏成为人们的生活轨迹,坐在办公室面对着PC、笔记本电脑,呆在家中又能玩着智能电视、手机和平板,走在路上身边都是各种各样的移动屏,路边拐角抬头就见LED大屏,好不容易躲进封闭的电梯又跳出来楼宇电视。“多屏”的演进,丰富着媒体的节目内容和表现形式,影像已无处不在。新的媒体变革与传播环境,对影视节目生产者和
期刊
2010年4月,北京电视台受天安门广场管理委员会的委托制作《北京颂》和《劳动改变中国》两部专题片,“五一”期间在天安门广场大屏幕上放映,这也是首次为这两块超宽幅大屏幕制作节目。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屏幕上播放的视频一定有着不同寻常的技术要求,为此我们采访了天安门广场大屏节目制作技术指导、北京电视台制作部特技制作科艺术总监贺文林先生。  在天安门广场上左右各有一个巨型超宽幅LED电子显示屏,播放着异彩纷呈
期刊
在时装秀场里,视频应该竖着拍了;在掌中设备里,视频应该竖着看了:在后期剪辑里,视频可以竖着编了;在平板电视里,视频应该竖着播了!我们的动态影像世界被“横着”太久了,“竖视频”时代已经到来了?  吕尚伟:竖视频就是指我们的视频画幅比例从拍摄到后期输出、播放发生转变,由横画幅变为竖画幅,如16:9变为9:16,4:3变为3:4。  祝辰洲:说到这个话题,我想先说件别的事情。说说苹果公司推出的the N
期刊
毕业作品我们决定拍摄《寻景》这个剧本其实挺不可思议的。作为行将毕业的大学生,我和我的搭档都有给这最宝贵的四年画上一个完美句号的想法,作为影视专业的学生,前往亚丁拍摄一部毕业作品的成为了我们实现这个想法最恰当的方式。《寻景》对我们来说,有另外一层含义,这也是我们的一次寻找美丽风景的寻梦之旅,只不过,这梦是我们的电影梦。  准备工作  看过《寻景》的人,也许更多的人着迷于拍摄地的壮美风景,很少有人会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