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有创呼吸机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实行有创呼吸机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有创呼吸机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有创呼吸机循证护理,实施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生命体征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数值较对照组接近于正常范围;观察组体温、脉搏、呼吸数值较对照组更接近于正常范围,效果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有创呼吸机护理中对改善患者肺功能、稳定生命
【机 构】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ICU,安徽合肥23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有创呼吸机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实行有创呼吸机治疗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有创呼吸机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有创呼吸机循证护理,实施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生命体征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数值较对照组接近于正常范围;观察组体温、脉搏、呼吸数值较对照组更接近于正常范围,效果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有创呼吸机护理中对改善患者肺功能、稳定生命体征、提高治疗效果有显著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连续护理小组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心脏外科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40例为受试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以连续护理小组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肺功能指标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升高,且观察组FVC、FEV1、FEV1/FVC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情感职能、
目的 探讨应用“益气养阴散结法”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科治疗的24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治疗前和治疗中分别进行临床观察指标评估,急性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恢复期采用中医“益气养阴散结法”纯中药治疗,观察好转和生存情况.结果 通过对24例中、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发现应用“益气养阴散结法”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口服方便、病人依从性好.结论 在治疗中、晚期肺癌过程中应用“益气养阴散结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目的 探究消渴病痹症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技术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消渴病痹症患者80例纳入研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选择常规西医疗法、临床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同时应用中医护理技术,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中医症候积分等变化.结果 经过临床干预,所有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均都得到提升,观察组提升幅度超过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突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渴病痹症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技术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目的 研究移动健康教育平台在直肠癌预防性造口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本院胃肠外科行直肠癌预防性造口手术病人60例为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常规+移动健康教育平台护理,记录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肠造口的健康知识掌握、信念和行为评分均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移动健康教育平台对直肠癌预防性造口患者延续护理高效有利,使病人容易学习和接受,值得推广.
目的 研究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CRF)的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我科肺癌化疗患者4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QLQC30(86.27±1.12)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躯体疲乏(6.32±0.56)分,行为疲乏(5.84±0.71)分,认知疲乏(5.18±0.84)分,情感疲乏(6.35±0.78)分,PFS(5.73±1.28)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肺癌化疗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癌因性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