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只是想说,我可能不会像那些沟通专家知道得那么多,但我感觉女性会因为使用弱化的语言,而一次又一次降低自己的可信度。”
上面这段话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用了“只是”、“我感觉”这些字眼,加上先声明了我可能没有专家那么权威,我基本上把自己的可信度降到了零。
你有多少次听到女性用这样的方式在交流?你自己又有多少次使用了这种弱化的语言?
有效、自信的沟通能力,对我们在职场上的上升能力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但很多人都陷入了使用弱势语言的陷阱,这会对我们自身职场形象的权威性和自信度造成损害。
几年前,我有幸参加了耶鲁大学法学院专为将要进入政府机关工作的女性开设的夏季培训班。
第一堂课上,来了一位培训女教师,是一位政治战略专家。她站在讲台上,在开始讲课前对学生讲了一句开场白:“开始上课之前,我正好有一些讲义要先发给你们。”她的头衔足以令人信服,为什么她要显得对自己的作品信心不足呢?“正好”这个词,不仅是没有必要,还会降低这位叱咤国际风云的女士的可信度。
我相信,即使我们只是向前迈出一小步,把“正好”“只不过”这些词从我们的交流语言中去掉,我们都会在工作形象上有非常显著的改观。当我统计自己在无意中毫无必要地使用这些词的频率时,我被自己吓到了。“我只是进来看看……”“我只不过想让你知道……”“我正好接了个电话……”等等。我对于这些词所产生的影响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我会强迫自己仔细挑选那些能让我看起来更加自信的字眼。
最近有一篇文章,《用有意义的词取代无意义的词》,作者是杰瑞·魏斯曼。他在文中建议我们剔除语句中那些弱势、无意义的词汇,代之以更强有力的词。他讨论了一个简单的词汇替换能够对整体交流起到多么大的影响。
魏斯曼建议我们将弱势的词语“我认为”、“以为”、“我感觉”换成语气更加强烈的“我坚信”、“我确信”或者“我期待”。
这些简单的替换,会让别人对我们的话语产生截然不同的理解。
在给“女性媒体网”撰写的文章《工作场所中勇敢交谈的八条建议》中,作者维多利亚·西蒙博士和霍里·帕德森博士探讨了在交谈中加上收尾疑问的影响:“女性天生倾向使用‘弱势’的语言,让自己的话语更加温和。‘弱势’语言的一个例子是在句子末尾使用收尾疑问。例如‘这是个很好的角度,你说呢?’或者‘我们部门的运营情况良好,是吧?’这些收尾疑问弱化了这些句子所作的判断,同时也削弱了讲话人自身的权威性。它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即发言者本身对这一判断并不完全确信,需要寻求他人的认可。”
他们接着表示:“勇气是成功交流的基础——而成功的交流也是取得事业成就的基础。想要达成比讨人喜欢更进一步的受人尊敬难吗?或者说,避免弱势语言,让别人更明确地听到你想表达的东西难吗?的确有难度。勇敢的交流就意味着你必须变得咄咄逼人,甚至变得像一个男人婆吗?绝对不是。理想状态的话,这样一种交流的能力会让你变得更直截了当,更胸有成竹,同时也能营造出一种舒适自由的交流环境。关键在于,做你自己,变得更真诚,勇敢地去交流。”
留心你的弱势语言,想办法去除掉或者替换掉那些会对你的个人形象和声望造成负面影响的字眼。
这“只不过”是个小建议,好吗?
上面这段话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用了“只是”、“我感觉”这些字眼,加上先声明了我可能没有专家那么权威,我基本上把自己的可信度降到了零。
你有多少次听到女性用这样的方式在交流?你自己又有多少次使用了这种弱化的语言?
有效、自信的沟通能力,对我们在职场上的上升能力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但很多人都陷入了使用弱势语言的陷阱,这会对我们自身职场形象的权威性和自信度造成损害。
几年前,我有幸参加了耶鲁大学法学院专为将要进入政府机关工作的女性开设的夏季培训班。
第一堂课上,来了一位培训女教师,是一位政治战略专家。她站在讲台上,在开始讲课前对学生讲了一句开场白:“开始上课之前,我正好有一些讲义要先发给你们。”她的头衔足以令人信服,为什么她要显得对自己的作品信心不足呢?“正好”这个词,不仅是没有必要,还会降低这位叱咤国际风云的女士的可信度。
我相信,即使我们只是向前迈出一小步,把“正好”“只不过”这些词从我们的交流语言中去掉,我们都会在工作形象上有非常显著的改观。当我统计自己在无意中毫无必要地使用这些词的频率时,我被自己吓到了。“我只是进来看看……”“我只不过想让你知道……”“我正好接了个电话……”等等。我对于这些词所产生的影响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我会强迫自己仔细挑选那些能让我看起来更加自信的字眼。
最近有一篇文章,《用有意义的词取代无意义的词》,作者是杰瑞·魏斯曼。他在文中建议我们剔除语句中那些弱势、无意义的词汇,代之以更强有力的词。他讨论了一个简单的词汇替换能够对整体交流起到多么大的影响。
魏斯曼建议我们将弱势的词语“我认为”、“以为”、“我感觉”换成语气更加强烈的“我坚信”、“我确信”或者“我期待”。
这些简单的替换,会让别人对我们的话语产生截然不同的理解。
在给“女性媒体网”撰写的文章《工作场所中勇敢交谈的八条建议》中,作者维多利亚·西蒙博士和霍里·帕德森博士探讨了在交谈中加上收尾疑问的影响:“女性天生倾向使用‘弱势’的语言,让自己的话语更加温和。‘弱势’语言的一个例子是在句子末尾使用收尾疑问。例如‘这是个很好的角度,你说呢?’或者‘我们部门的运营情况良好,是吧?’这些收尾疑问弱化了这些句子所作的判断,同时也削弱了讲话人自身的权威性。它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即发言者本身对这一判断并不完全确信,需要寻求他人的认可。”
他们接着表示:“勇气是成功交流的基础——而成功的交流也是取得事业成就的基础。想要达成比讨人喜欢更进一步的受人尊敬难吗?或者说,避免弱势语言,让别人更明确地听到你想表达的东西难吗?的确有难度。勇敢的交流就意味着你必须变得咄咄逼人,甚至变得像一个男人婆吗?绝对不是。理想状态的话,这样一种交流的能力会让你变得更直截了当,更胸有成竹,同时也能营造出一种舒适自由的交流环境。关键在于,做你自己,变得更真诚,勇敢地去交流。”
留心你的弱势语言,想办法去除掉或者替换掉那些会对你的个人形象和声望造成负面影响的字眼。
这“只不过”是个小建议,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