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我国目前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对课堂作业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课堂作业;案例教学
正文:2010年全国两会三月在北京召开,截止到3月17号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和人民网联合开展的两会热点调查中显示,网友对就业问题的关注排在第六位。其中,57%网友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51%的网友认为应届毕业生是就业形势严峻下受影响最大的群体。那么造成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的原因是什么?就我们会计专业来说,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才供需双方不均衡,面对这一难题,我们要从根本出发,加强我国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以适应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1 课堂作业模式
1.1课堂作业内容及其作用
课堂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理论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它是一种在完成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进行的阶段性实务训练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
1.2现行课堂作业的不足之处
现行课堂作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所涉内容虚拟化,与实践与脱节,缺乏真实感。例如:丙公司20*8年年末,A存货的帐面成本为100000元,由于本年以来A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根据资产负债表日状况确定A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95000元,“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为零,根据以上资料做相关帐务处理。相关帐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A存货 5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A存货 5000
从上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资产负债表日的可变现净值是告知的,而在我们现实中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是很难确定的。这种作业设计的局限性在于其与实践相脱节,容易导致学生在实务中无从下手。其次,作业设计一般只针对本章节内容,缺乏连贯性,形式多为必做题,缺少必要的选做题,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例如在会计课本中只是把存货做为独立体体现,而没有站在“采购—入库—生产领用—销售”流程角度出题,致使学生在实务中缺乏整体观念。最后,监督评价力度不够,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学生所交作业千篇一律,而教师只有对错评价。例如上例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只有一种正确的答案。学生在拿到这个题后只会考虑存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帐务处理,而不去深入考虑更深层的问题。
1.3课堂作业的改进
教师应根据教材课程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围绕本节课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来设计作业题目。首先,作业问题的设计应体现现实经济活动中会计事项的复杂性,题目信息应包括必要的信息和干扰信息。例如:外购存货的作业可以采用单据形式,由增值税专用发票直接代替文字叙述,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判断能力,让原本枯燥的学习变的生动有趣。其次,改进分录题的答题模式,使其内容与实际结合,既要能根据原始凭证判断经济业务的发生,又要能根据经济业务掌握填制记账凭证的技巧。通答题模式的这种改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2 案例教学模式
2.1案例教学及其作用
案例教学是指将会计实务融入教学案例之中,通过教师讲授案例、学生研究案例等方式,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案例教学,一方面能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研究教学案例,促使学生不断地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克服书本知识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促使学生加深对会计理论的掌握和应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2案例教学的现状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实践教学模式,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已经普遍采用,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2.2.1案例教材陈旧、内容单一
我国目前案例教学采用的教材普遍陈旧,教材中案例一般都滞后于经济发展,跟不上会计政策的变化。教学案例涉及面不够广,假设情景一般都比较简单,不适应复杂的经济业务需求。另外会计案例教学普遍存在过分强调会计核算过程,忽视会计监督和道德防范的现象,一般都是要求完成从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省略了审核监督环节。造成学生就业后在观念上忽视对会计业务的审核工作。
2.2.2案例教学模式单一,教师缺乏教学经验
我国目前从事案例教学的老师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在案例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不能够生动、形象的引入案例,讲解案例,起不到案例教学的真正目的。
2.3案例教学的改进
2.3.1案例的选用
案例的设计是进行会计案例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一个高质量的会计学案例应来源于实际又高于实际,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达到学以致用和指导会计实际工作的目的;在设计案例时可以有意加入一些不合法、不合理的原始凭证,如假发票、违规提取现金及纳税申报表中故意隐瞒应纳税所得额等,也可故意设置一些凭证要素不齐全或手续不符合要求的资料,提高资料的仿真性,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兴趣。
2.3.2建立双师型队伍
教师实践能力也是影响会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学校要更加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建立教师进修与培训计划,也可以鼓励教师到企业参加兼职锻炼,从而提高其实践能力,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学校还可以与校外企业建立实践基地,选聘一些经验丰富的中高级会计人员参与到会计实践教学中,通过讲授自身经历及实战案例,让学生接触到前沿知识及相关的业务处理方法。
关键词:课堂作业;案例教学
正文:2010年全国两会三月在北京召开,截止到3月17号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和人民网联合开展的两会热点调查中显示,网友对就业问题的关注排在第六位。其中,57%网友认为目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51%的网友认为应届毕业生是就业形势严峻下受影响最大的群体。那么造成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的原因是什么?就我们会计专业来说,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才供需双方不均衡,面对这一难题,我们要从根本出发,加强我国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以适应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1 课堂作业模式
1.1课堂作业内容及其作用
课堂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理论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它是一种在完成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进行的阶段性实务训练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
1.2现行课堂作业的不足之处
现行课堂作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所涉内容虚拟化,与实践与脱节,缺乏真实感。例如:丙公司20*8年年末,A存货的帐面成本为100000元,由于本年以来A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根据资产负债表日状况确定A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95000元,“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为零,根据以上资料做相关帐务处理。相关帐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A存货 5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A存货 5000
从上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资产负债表日的可变现净值是告知的,而在我们现实中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是很难确定的。这种作业设计的局限性在于其与实践相脱节,容易导致学生在实务中无从下手。其次,作业设计一般只针对本章节内容,缺乏连贯性,形式多为必做题,缺少必要的选做题,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例如在会计课本中只是把存货做为独立体体现,而没有站在“采购—入库—生产领用—销售”流程角度出题,致使学生在实务中缺乏整体观念。最后,监督评价力度不够,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学生所交作业千篇一律,而教师只有对错评价。例如上例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只有一种正确的答案。学生在拿到这个题后只会考虑存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帐务处理,而不去深入考虑更深层的问题。
1.3课堂作业的改进
教师应根据教材课程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围绕本节课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来设计作业题目。首先,作业问题的设计应体现现实经济活动中会计事项的复杂性,题目信息应包括必要的信息和干扰信息。例如:外购存货的作业可以采用单据形式,由增值税专用发票直接代替文字叙述,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判断能力,让原本枯燥的学习变的生动有趣。其次,改进分录题的答题模式,使其内容与实际结合,既要能根据原始凭证判断经济业务的发生,又要能根据经济业务掌握填制记账凭证的技巧。通答题模式的这种改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2 案例教学模式
2.1案例教学及其作用
案例教学是指将会计实务融入教学案例之中,通过教师讲授案例、学生研究案例等方式,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案例教学,一方面能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研究教学案例,促使学生不断地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克服书本知识的理论性和抽象性,促使学生加深对会计理论的掌握和应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2案例教学的现状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实践教学模式,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已经普遍采用,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2.2.1案例教材陈旧、内容单一
我国目前案例教学采用的教材普遍陈旧,教材中案例一般都滞后于经济发展,跟不上会计政策的变化。教学案例涉及面不够广,假设情景一般都比较简单,不适应复杂的经济业务需求。另外会计案例教学普遍存在过分强调会计核算过程,忽视会计监督和道德防范的现象,一般都是要求完成从凭证—账簿—报表的循环,省略了审核监督环节。造成学生就业后在观念上忽视对会计业务的审核工作。
2.2.2案例教学模式单一,教师缺乏教学经验
我国目前从事案例教学的老师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在案例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不能够生动、形象的引入案例,讲解案例,起不到案例教学的真正目的。
2.3案例教学的改进
2.3.1案例的选用
案例的设计是进行会计案例实践教学的前提条件,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一个高质量的会计学案例应来源于实际又高于实际,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达到学以致用和指导会计实际工作的目的;在设计案例时可以有意加入一些不合法、不合理的原始凭证,如假发票、违规提取现金及纳税申报表中故意隐瞒应纳税所得额等,也可故意设置一些凭证要素不齐全或手续不符合要求的资料,提高资料的仿真性,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激发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兴趣。
2.3.2建立双师型队伍
教师实践能力也是影响会计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学校要更加重视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建立教师进修与培训计划,也可以鼓励教师到企业参加兼职锻炼,从而提高其实践能力,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学校还可以与校外企业建立实践基地,选聘一些经验丰富的中高级会计人员参与到会计实践教学中,通过讲授自身经历及实战案例,让学生接触到前沿知识及相关的业务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