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集句诗自古有之。而集杜诗,则是在集句诗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演变而来。本文通过分析宋代集句诗由它最初的杂集数家、集陶、集杜等数个阶段,希冀从中找出集杜诗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集句诗;宋代;集杜诗
集句诗,即杂集古句而成新诗。集句诗可以集一家之诗句,也可以集数家之诗句而成。集句诗的起源很早,据明代杨慎《升庵诗话》,现存最早的集句诗为西晋傅咸《七经诗》。
到了宋代,集句诗非常盛行。王安石尤喜为集句。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集句诗者,杂集古句以成诗也。自晋以来有之,至宋王安石尤长於此。”蔡條《西清诗话》亦曰:“集句自国初有之,未盛也。自曼卿人物开敏,以文为戏,然后大著。至元丰间,王荆公益工於此。”王安石的集句诗,代表了北宋集句诗艺术的最高水平。只是北宋之前的集句诗,多为文字游戏,或者为戏谑之作。苏轼曾调侃好作集句诗的孔毅甫说:“天边鸿鹄不易得,便令作对随家鸡。”直至到了文天祥,其《集杜诗》二百首,将集句诗所集多家诗句发展而为专集杜甫一家,并且感情真挚、意境完整,将历来被视为文字游戏的集句诗,变为具有独立文学价值的创作。集杜诗也因此而真正迈入文学殿堂。本文即通过分析宋代集句诗,希冀从中找出其时集杜诗的发展概况。
宋代集句诗,概括说来,有两种。一是杂集数家而成的集句诗。如张鎡《集古今山林闲适诗以林泉啸咏名之》:“夜窗涉尘编,山林诗辄取。悠然忘世故,正味若醇酒。”专集山林闲适诗以成篇。魏了翁《出剑门后日履危径戏集轿兵方言》:“篮舆陟险隘,兀兀不停辙。主人眩头目,仆夫困唇舌。前疑树梢拂,后虑崖石擦。方呼左畔跷,复叫右竿捺。”集轿兵方言而成诗,很有地方特色。吴泳《都大华文监丞权府事之明年天子诏将直禁近邦之人有以三瑞为献者曰双莲曰歧麦曰九穗皆斯世之上瑞而萃於一时人目之以为盛遂采民谣集成歌颂曲三首以纪其美》(阙二):“有斐嘉芙蓉,双蒂媚涟漪。如龙舒两娥,如沅湘二妃。”是采民谣以集成诗句。李龏《梅花集句》:“蟾精雪魄孕灵荄,逐朵檀心巧胜裁。要比春工高一著,凌寒先伴六花开……前村深雪里,天意不教迟。玉色復何異,东风万古吹。”专集梅花句成诗。
在这类集句诗中,以王安石的集句诗成就最高。王安石有集句四十八首,又集成《胡笳十八拍》十八首,这些诗句,结构完整,表情达意,往往自然而清晰。沈括《梦溪笔谈》说其集句诗是“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於本诗。”虽然王安石的集句诗中亦有戏集成分,如《戏赠湛源》,但从整体看,已不失为成功的再创作。如《送吴显道五首·其五》:“百年多病独登台,知有归日眉放开。功名富贵何足道,且赋渊明归去来。”意境完整,衔接自然。用苏轼话说,即是“用之如何在我耳,入手当令君丧魄。”淤又如其《明妃曲》:“我本汉家子,早入深宫里。远嫁单于国,憔悴无復理。穹庐为室旃为墙,胡尘暗天道路长。去住彼此无消息,明明汉月空相识。死生难有却回身,不忍回看旧写真。玉颜不是黄金少,爱把丹青错画人。朝为汉宫妃,暮作胡地妾。独留青冢向黄昏,颜色如花命如叶。”如在叙事,款款谈来而又饱含悲泣与无奈,诗句之间自然过渡,凑泊如无缝之天衣,让人几忘其为集句诗矣。
二是专集某一家诗句而成诗。以文天祥《集杜诗》二百首最为著名。文天祥之前,苏轼有《归去来集字十首》,其引言云:“予喜读渊明《归去来辞》,因集其字为十诗,令儿曹诵之,号《归去来集字》云。”苏轼是最为推崇陶渊明诗的,并有《和陶诗》若干首,由和陶而集陶字成诗,我们不妨视其为集句诗发展中的一个环节。后来黎廷瑞有《集陶句题吴雅翁心远堂》,专集陶渊明诗句以成诗。孔平仲有《集文选句赠别》,宋伯仁有《月夕得友偶集文选古诗句赋感怀一首》,皆是集《文选》诗句而另成新诗。喻良能有《村居夜坐读王右丞山中与裴迪书爱其清婉有魏晋风味因集其语作诗一首亦老坡哨遍之义也》,专集王维诗句而另成新篇。许景衡《蒲秀才集临川诗》,专集王安石诗句以成篇。
在专集杜甫诗句以成篇上,文天祥之前,亦有不少人专集杜诗。如叶衡《鹿田寺集杜五言》,项安世《集老杜句为老母寿三首》,王质《集杜子美句赋所居二首》等。前面说过,北宋之前的集句诗,多为戏言、调侃之作,且多在诗题中即有说明,如黄庭坚《同吉老饮清平戏作集句》,孙实《书语集句讥一老生》等。集杜诗中亦有不少戏集成分,如李纲《重阳日醉中戏集子美句遣兴》,黄公度《戏集老杜句再和》,南宋杨万里《类试所戏集杜句跋杜诗呈监试谢昌国察院》等。正如杨万里在其《予因集杜句跋杜诗呈监试谢昌国察院谢丈復集杜句见赠予以百家衣报之》一诗中所说:“天下几人学杜甫,千江隔兮万山阻。画地为饼未必似,更觉良工心独苦。”虽是如此,其中仍不乏押韵、对仗工整之作,逐渐将集杜诗引入严肃创作的殿堂。
到了文天祥,因其在易代之际的坎坷遭遇,“耳想杜鹃心事苦,眼看胡马泪痕多。”于在经历上与杜甫本人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又对杜诗读之甚熟,杜甫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所传递的悲苦,他感同身受,“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日玩之不置,但觉为吾诗,忘其为子美诗也。”盂文天祥《集杜诗》二百首,总的看来,始终贯穿着一个大主题:挽救国难、坚贞不屈。作者“首述其国,次述其身,次述其友,次述其家,而终以写本心叹世道。”榆二百首诗一一读来,奸臣之误国丧国,良将之不屈殉国,忠臣之尽心识义,友人之倾力相从,家人之遭难横死,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再现了宋元易代之际的风云变幻,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与历史价值。也即是从文天祥开始,集杜诗才脱去了戏集调侃的成分而真正迈入文学创作的殿堂。
作为集句诗的一种,集杜诗之所以能在宋时蔚为大观,并历经元、明、清而后继有人,也是因为它本身的价值。作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在诗歌上的造诣可谓是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由于他本人长期生活困苦,特别能体会下层人民的生活,与广大人民饥溺同怀,休戚相关,所以诗篇皆为有感而发。既有慷慨感人的力量,又有洞彻世事的情怀,所以陆游《读杜诗》即说:“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徐钧《杜甫》说他:“一饭何曾忘至尊。”戴復古《杜甫祠》说:“平生稷契心,致君尧舜上。”
杜甫本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备至,对世情的明察秋毫特别是对国君的忠贞不移,都反映在他的诗歌中。这些都让颇经战乱的宋人对杜甫及其诗歌推崇备至,由喜杜诗而集杜诗,由戏集杜诗而认真创作,也是很自然的了。并且,宋代在军事上虽然很不济,但却因为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而使得学术文化空前繁荣。宋人因学识好而爱逞才,“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显其才学。杜甫那种忧国忧民、忠义笃厚的品格,颇为宋人敬重,杜诗学在宋朝大盛。集杜诗亦因此而在宋朝非常盛行。再者,集句诗作为一种再创作,其所集诗句既要能够表达集句者的真情实感,又要尽量保持全诗风格的一致,这样,最好是专集一家诗句以成篇。因此杜诗本身的包罗万象,也就逐渐成为集句作者的首选了。
因此,集句诗由它最初的杂集数家、集陶、集杜等多个阶段后,经文天祥《集杜诗》的巨大影响而最终使集杜诗成为一种严肃创作而代不乏人。
注释:
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五首·其二》
文天祥《读杜诗》
文天祥《集杜诗·自序》
《四库全书·文信公集杜诗·刘定之序》
关键词:集句诗;宋代;集杜诗
集句诗,即杂集古句而成新诗。集句诗可以集一家之诗句,也可以集数家之诗句而成。集句诗的起源很早,据明代杨慎《升庵诗话》,现存最早的集句诗为西晋傅咸《七经诗》。
到了宋代,集句诗非常盛行。王安石尤喜为集句。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集句诗者,杂集古句以成诗也。自晋以来有之,至宋王安石尤长於此。”蔡條《西清诗话》亦曰:“集句自国初有之,未盛也。自曼卿人物开敏,以文为戏,然后大著。至元丰间,王荆公益工於此。”王安石的集句诗,代表了北宋集句诗艺术的最高水平。只是北宋之前的集句诗,多为文字游戏,或者为戏谑之作。苏轼曾调侃好作集句诗的孔毅甫说:“天边鸿鹄不易得,便令作对随家鸡。”直至到了文天祥,其《集杜诗》二百首,将集句诗所集多家诗句发展而为专集杜甫一家,并且感情真挚、意境完整,将历来被视为文字游戏的集句诗,变为具有独立文学价值的创作。集杜诗也因此而真正迈入文学殿堂。本文即通过分析宋代集句诗,希冀从中找出其时集杜诗的发展概况。
宋代集句诗,概括说来,有两种。一是杂集数家而成的集句诗。如张鎡《集古今山林闲适诗以林泉啸咏名之》:“夜窗涉尘编,山林诗辄取。悠然忘世故,正味若醇酒。”专集山林闲适诗以成篇。魏了翁《出剑门后日履危径戏集轿兵方言》:“篮舆陟险隘,兀兀不停辙。主人眩头目,仆夫困唇舌。前疑树梢拂,后虑崖石擦。方呼左畔跷,复叫右竿捺。”集轿兵方言而成诗,很有地方特色。吴泳《都大华文监丞权府事之明年天子诏将直禁近邦之人有以三瑞为献者曰双莲曰歧麦曰九穗皆斯世之上瑞而萃於一时人目之以为盛遂采民谣集成歌颂曲三首以纪其美》(阙二):“有斐嘉芙蓉,双蒂媚涟漪。如龙舒两娥,如沅湘二妃。”是采民谣以集成诗句。李龏《梅花集句》:“蟾精雪魄孕灵荄,逐朵檀心巧胜裁。要比春工高一著,凌寒先伴六花开……前村深雪里,天意不教迟。玉色復何異,东风万古吹。”专集梅花句成诗。
在这类集句诗中,以王安石的集句诗成就最高。王安石有集句四十八首,又集成《胡笳十八拍》十八首,这些诗句,结构完整,表情达意,往往自然而清晰。沈括《梦溪笔谈》说其集句诗是“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於本诗。”虽然王安石的集句诗中亦有戏集成分,如《戏赠湛源》,但从整体看,已不失为成功的再创作。如《送吴显道五首·其五》:“百年多病独登台,知有归日眉放开。功名富贵何足道,且赋渊明归去来。”意境完整,衔接自然。用苏轼话说,即是“用之如何在我耳,入手当令君丧魄。”淤又如其《明妃曲》:“我本汉家子,早入深宫里。远嫁单于国,憔悴无復理。穹庐为室旃为墙,胡尘暗天道路长。去住彼此无消息,明明汉月空相识。死生难有却回身,不忍回看旧写真。玉颜不是黄金少,爱把丹青错画人。朝为汉宫妃,暮作胡地妾。独留青冢向黄昏,颜色如花命如叶。”如在叙事,款款谈来而又饱含悲泣与无奈,诗句之间自然过渡,凑泊如无缝之天衣,让人几忘其为集句诗矣。
二是专集某一家诗句而成诗。以文天祥《集杜诗》二百首最为著名。文天祥之前,苏轼有《归去来集字十首》,其引言云:“予喜读渊明《归去来辞》,因集其字为十诗,令儿曹诵之,号《归去来集字》云。”苏轼是最为推崇陶渊明诗的,并有《和陶诗》若干首,由和陶而集陶字成诗,我们不妨视其为集句诗发展中的一个环节。后来黎廷瑞有《集陶句题吴雅翁心远堂》,专集陶渊明诗句以成诗。孔平仲有《集文选句赠别》,宋伯仁有《月夕得友偶集文选古诗句赋感怀一首》,皆是集《文选》诗句而另成新诗。喻良能有《村居夜坐读王右丞山中与裴迪书爱其清婉有魏晋风味因集其语作诗一首亦老坡哨遍之义也》,专集王维诗句而另成新篇。许景衡《蒲秀才集临川诗》,专集王安石诗句以成篇。
在专集杜甫诗句以成篇上,文天祥之前,亦有不少人专集杜诗。如叶衡《鹿田寺集杜五言》,项安世《集老杜句为老母寿三首》,王质《集杜子美句赋所居二首》等。前面说过,北宋之前的集句诗,多为戏言、调侃之作,且多在诗题中即有说明,如黄庭坚《同吉老饮清平戏作集句》,孙实《书语集句讥一老生》等。集杜诗中亦有不少戏集成分,如李纲《重阳日醉中戏集子美句遣兴》,黄公度《戏集老杜句再和》,南宋杨万里《类试所戏集杜句跋杜诗呈监试谢昌国察院》等。正如杨万里在其《予因集杜句跋杜诗呈监试谢昌国察院谢丈復集杜句见赠予以百家衣报之》一诗中所说:“天下几人学杜甫,千江隔兮万山阻。画地为饼未必似,更觉良工心独苦。”虽是如此,其中仍不乏押韵、对仗工整之作,逐渐将集杜诗引入严肃创作的殿堂。
到了文天祥,因其在易代之际的坎坷遭遇,“耳想杜鹃心事苦,眼看胡马泪痕多。”于在经历上与杜甫本人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又对杜诗读之甚熟,杜甫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所传递的悲苦,他感同身受,“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日玩之不置,但觉为吾诗,忘其为子美诗也。”盂文天祥《集杜诗》二百首,总的看来,始终贯穿着一个大主题:挽救国难、坚贞不屈。作者“首述其国,次述其身,次述其友,次述其家,而终以写本心叹世道。”榆二百首诗一一读来,奸臣之误国丧国,良将之不屈殉国,忠臣之尽心识义,友人之倾力相从,家人之遭难横死,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再现了宋元易代之际的风云变幻,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与历史价值。也即是从文天祥开始,集杜诗才脱去了戏集调侃的成分而真正迈入文学创作的殿堂。
作为集句诗的一种,集杜诗之所以能在宋时蔚为大观,并历经元、明、清而后继有人,也是因为它本身的价值。作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杜甫在诗歌上的造诣可谓是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由于他本人长期生活困苦,特别能体会下层人民的生活,与广大人民饥溺同怀,休戚相关,所以诗篇皆为有感而发。既有慷慨感人的力量,又有洞彻世事的情怀,所以陆游《读杜诗》即说:“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徐钧《杜甫》说他:“一饭何曾忘至尊。”戴復古《杜甫祠》说:“平生稷契心,致君尧舜上。”
杜甫本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备至,对世情的明察秋毫特别是对国君的忠贞不移,都反映在他的诗歌中。这些都让颇经战乱的宋人对杜甫及其诗歌推崇备至,由喜杜诗而集杜诗,由戏集杜诗而认真创作,也是很自然的了。并且,宋代在军事上虽然很不济,但却因为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而使得学术文化空前繁荣。宋人因学识好而爱逞才,“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显其才学。杜甫那种忧国忧民、忠义笃厚的品格,颇为宋人敬重,杜诗学在宋朝大盛。集杜诗亦因此而在宋朝非常盛行。再者,集句诗作为一种再创作,其所集诗句既要能够表达集句者的真情实感,又要尽量保持全诗风格的一致,这样,最好是专集一家诗句以成篇。因此杜诗本身的包罗万象,也就逐渐成为集句作者的首选了。
因此,集句诗由它最初的杂集数家、集陶、集杜等多个阶段后,经文天祥《集杜诗》的巨大影响而最终使集杜诗成为一种严肃创作而代不乏人。
注释:
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五首·其二》
文天祥《读杜诗》
文天祥《集杜诗·自序》
《四库全书·文信公集杜诗·刘定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