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议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1116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的构成、构建整体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发展清洁煤技术、完善税收政策和政府绿色采购以及协调市场机制的政策工具等几方面,建议性地提出构建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的办法与路径。
  关键词:低碳技术创新 体系设计
  现有技术的支撑系统阻碍了低碳技术创新,即便存在可供选择的更优的替代技术,政府、金融机构、供应商和现有的基础设施之间的正反馈系统仍支持和维护现有技术。低碳技术创新和使用通常会产生外部经济,而化石燃料等技术的使用者却不必为其造成的外部成本买单。低碳技术创新会伴随大量成本支出,如先期开发和能力建设成本,并且新技术的运转和维护也会产生高额费用,这使得低碳技术在成本上缺乏竞争力。
  一、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实质上是政府、科研单位、企业等不同行为者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制度与技术推广使用所形成的网络结构。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是将低碳技术与可能的市场机会相匹配的过程,该过程还涉及多种类型的交互作用和学习类型。低碳技术知识创新系统是由与低碳技术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相关的机构与组织构成的子网络,核心机构是国立科研部门与高等院校,主要功能是低碳技术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技术创新系统主要是由与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或组织构成的子网络,核心机构是企业,是组织科技攻关力量创新技术。低碳技术知识传播系统主要是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以及职业培训部门等组成的子网络,主要功能是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新知识、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低碳技术知识应用系统是由包括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和其他机构组成的子网络,主要功能是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提高决策能力,提高社会生产率、促进新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制度创新系统主要是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与大学等组成的子网络,核心机构是政府,是通过政府对现行体制的改革、创新,为其它子网络的良好运行提供合理的制度安排。低碳技术知识创新系统是低碳技术创新系统的基础和源泉,低碳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通过低碳技术知识传播系统来培养高素质人才,低碳技术知识应用系统促使科学知识和低碳技术知识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而政府通过制度创新系统来进行制度安排,以调控整个国家创新体系的良好运行。
  二、构建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的有关建议
  (一)建立整体的低碳技术创新系统
  低碳技术创新系统对低碳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创造和传播新知识;指引低碳技术探索的方向;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促进知识与信息的交流,创造外部经济;推动低碳技术及产品市场的形成。低碳技术创新系统的制度因素对创新速度和方向的影响,包括法规与合约等正式约束、社会传统等非正式约束。一个低碳技术创新系统主要分成三个方面:供应方的低碳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需求方的市场吸收能力、制度框架。促进向低碳经济转变的低碳技术创新也需要这几方面的共同作用:一是供应方面,低碳技术发展和创新提升了向低碳经济转变的潜能,如实行低碳技术升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技术,以提供必需的低碳排放或无碳排放的能源服务;二是需求方面,扩大市场对新兴低碳技术的需求,提高新兴的低碳技术研发的动机和投资;三是制度框架方面,建立整体的低碳创新政策体制,提高政策工具组合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关注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长远发展;四是设计向低碳经济转变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制度手段将低碳经济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效益内部化,采用学习机制,提供制度的适应性。
  (二)积极发展清洁煤技术
  碳收集和储存技术(简称CCS)可以在现有技术—制度框架约束下运作,也有利于促使当前主导企业和政府机构的利益与低碳经济的目标相一致,通过捕捉、储存和管理使用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来缓解气候变化危机。碳捕获主要是从火力发电厂等较为集中的碳源捕捉二氧化碳,碳储存可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或者变成碳酸矿物。碳捕获和储存技术保留了现有大部分能源基础设施,如电网、生产和传输设备以及终端技术,其在碳锁定的情况下是基本可行的。“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以煤为主,电力供应主要来源于煤炭发电,短期内从化石燃料转变为替代能源是不现实的。CCS技术兼顾了现实条件和各方需求,有利于形成广泛利益联盟,对于碳锁定条件下的低碳技术创新有推动作用。
  (三)完善税收政策,支持低碳技术创新体系
  政府行为限定在为低碳技术创新创造适宜的环境而不直接干预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即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诱导企业自愿地进行低碳技术创新而不是迫使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企业作为低碳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不会受到影响。要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用好省级政府的税收优惠权限,扩大支持范围,调整税收减免标准。一是完善支持低碳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制定鼓励企业碳收集、碳存储技术研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低税率、减征、免征等办法。二是修订消费税制度,把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低碳产品纳入税收优惠范围。三是继续完善增值税制度,对符合低碳技术要求的机器设备与产品实行减免优惠和税收返还政策。对企业的节能减排、低碳技术创新给予税收返还、豁免的同时,还要对企业污染环境的行为给予税收惩罚,以保持社会税负平衡。结合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环境,应采取渐进式的税制改革方式,逐步兑现行税制进行调整,通过开征新的环境税种予以辅助,以逐步增强税收的环境保护功能。
  (四)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扩大采购低碳产品
  政府采购是财政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重要手段,具有较强的社会引导功能和间接激励功能。政府应建立优先采购节能产品和具有环保标志的低碳产品的制度,在推进节能环保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是财政要将发展低碳技术产业作为政府采购的特定目标,建立低碳认证标准,增加符合低碳认证标准的产品的采购数量和范围。二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低碳采购标准、清单和指南,并增加对低碳产品的强制性购买规定,逐年提高低碳产品采购的法定强制购买比例,实行及时调整的动态管理模式,以此指导具体的低碳采购活动。三是考虑完善政府采购的绩效考评和监督机制,确保政府采购制度的落实。
  (五)协调市场机制等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在支持低碳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但是仍需要其他方面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包括行政手段、市场机制等等。行政手段具有加强的强制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谨慎使用。市场机制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与要求,其作用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如制定能效标准及审计制度、绿色认证制度、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等。我国目前的能效衡量标准及其评价体系还很不完善,无论是对能耗行为进行调控,还是对节能行为进行激励,相关的财政政策都会面临科学依据不足的困境。因此,要尽快加强能效标准及审计制度建设;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通过与市场机制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财政政策效率。
  三、小结
  我们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构建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议,以推动广东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的发展。未来政府应构建低碳技术创新的财政政策支持体系,应多管齐下,继续发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的引导作用,支持企业开展低碳技术创新,还有发挥财政直接投入的推动效果和财政担保的融资作用,支持新兴的低碳技术项目的启动实施。运用政府采购,激励市场提供低碳产品。总之,综合运用市场机制和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市场机制和财政金融政策工具的合力作用,更好地推进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王维红,1978年生,安徽蚌埠市人,广东科技学院图书馆。研究方向:低碳知识创新管理。陈文宣,1984年生,广东潮汕人,广东科技学院招生办。研究方向:知识管理创新)
其他文献
湖北是首批启动“优质粮食工程”的省份之一.工程启动以来,湖北省粮食局始终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强化示范引领、坚持市场运作、完善实施举
期刊
一、预计今年能够完成3.5%的节能目标并略有超额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单位GDP能耗仅下降了2.2%,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4%,意味着下半年单位GDP能耗要下降3.6%才能完成全年下降3.5%的节能目标。从目前的经济调整和能源消费形势看,完成今年节能目标的可能性较大,并有可能超额完成0.2—0.5个百分点。  第一,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节能效果显现。今年1—8月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去
期刊
上个世纪以来,石油一直是全球能源秩序的主角,全球政治和经济生活围绕着石油渐次铺开。但是,全球能源秩序正面临着深刻变化:美国石油霸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兴工业化国家成为全球石油消费的主角;欧佩克产油国影响力下降;石油的美元定价机制开始瓦解;新型能源走向历史前台。全球能源秩序的这些深刻的变化,要求中国能源政策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顺应这种变化的发展态势,在新一轮能源秩序的构建中形成符合自身要求的可持续
期刊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的通知》要求和全国大清查部际协调机制办公室部署安排,广东省高度重视,严密组织,迅速部署,认真开展全省政策
期刊
营改增对旅游业中景区门票、旅行社、酒店业等业务的税负产生影响,并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本人就知网、维普、万方等查找发现研究营改增对旅游业税负影响的文章比较少
期刊
十八大对中国城镇化进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使得我们在加快城市化水平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城市生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服务行业一份子的物业管理行业也成为与人们日常
【摘 要】本文着重对我国2015年以来进口危险化学品的结构、质量安全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面临我国经济和环境安全的新要求,结合检验监管工作实际,就如何提高我国进口危险化学品的质量安全水平,预防和减少危险品安全事故,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借鉴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质量;安全;预防;建议  一、我国进口危险化学品现状  中国的汽 、 柴油进口量入世后暂不会大幅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