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教育——德育永恒的主题

来源 :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FIND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中写道:“一个人只有在他去爱人们的时候才能成为人,如果孩子不善于去爱,他就不可能生活,不可能真正地在道德上得到发展,也就不可能逐渐地进入公民生活的大世界。”具有“爱心”是“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爱心”是人类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可当今学生却恰恰缺少爱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爱心、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其他文献
备课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上课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备课的一般常规是研究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学法、编写教学方案等。在新课程背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施建议要求我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本人根据这几年对各种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认为以“动网论坛”为平台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高中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  论坛(BBS)是当今网络流行的交流系统之一,它的特点是,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与他人分享或交流自己的经验知识。“动网论坛”是目前国内
情绪是人心理活动的一部分,它可以影响和调节认知过程,也能协调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消极的情绪、情感会影响身心健康,而积极的情绪、情感有益于身心健康。
摘 要:“研究性学习”的出现对我国的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教师必须重塑角色。具体地说,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将成为学习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研究”的合作者,教育实践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拓者,研究活动的监控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以及教学活动的评价者。  关键词:新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师角色;重塑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形式,
品德课堂应该是有道德感染力的课堂.是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的课堂。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了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个比较突出的顽症是课堂教育与社会实际存在
一、国外高校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方法探析1.创新教育的规范化创新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要求,并不是一切新的都是好的。为此,各国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主张必须加强
摘 要:在七年级科学教学中,学生对物态变化的过程掌握不好,特别是对“液化”判断的正确率很低。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和学生调查访谈,总结出几种错误的原因,以期教师在教学中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突破难点。  关键词:七年级;液化概念;错误原因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七年级科学第四章的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七年级学生对固体、液体、气体三态的变化掌握得特别差。特别是对“液化”的理解和运用,学生考试中得分率非常低。在
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核心部分是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调查”(Survey)是任务型教学活动设计中的一项综合性的教学活动。“调查”是当今英语课堂教学中比较热门的一项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运用相关英语项目进行有目的的“调查”活动,获取相关信息,并在“调查”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英语语言知识,促使相关语言技能逐步转变成为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这项活动以其较大程度的开放性,为广大学生所乐于接受;又因其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