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q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石油的需求进一步加剧。当前,人们开始关注蕴含着丰富石油资源的低渗透油田,但是由于其具有孔隙结构和非均质性等特征,因而需要采用特定的开采工艺。注水开发技术是当前研究最广泛的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本文首先分析了低渗透油田的特征,然后结合大量的现场试验和理论研究,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低渗透油田
  注水
  注采比地层压力
  注采井距
  众所周知,我国低渗透油田具有地质一动态特征。基于低渗透油田的该特征,近年来,我国石油工作者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即将注水方法与采油工艺相互结合同步实施,以确保低渗透油田维持较高产量。笔者结合多年实践工作经验,拟对该方法进行简单阐述。
  1我国低渗透油田的特征
  1.1物理特征
  我国低渗透油田具有两个主要的物理特征:
  (1)孔隙结构。低渗透油田具有变化范围较大的孔隙度(5%~30%),美国奥卓拉油田的孔隙度平均值为11.2%,而我国广利沙四油田的孔隙度范围为5%~15%。依据油田孔隙度的不同可以将低渗透油田大致分为低孔低渗油田和高孔低渗油田。其中,高孔低渗油田岩石的主要成分为极细砂岩、白空土及粉砂岩,其具有较浅的埋层深度和较大的孔隙度(20%~30%);而低孔低渗油田的孔隙度极低,油田主要由分散在油田储层中的微溶孔组成。
  (2)非均质性。低渗透油田通常具有较为严重的非均质性,其蕴含的石油具有纵横向相异的物理性质,具有不稳定的岩性与产层厚度,岩性尖灭或岩相变化在较短距离范围内极有可能出现,严重时可能导致井间无法对比。
  1.2地质-动态特征
  我国低渗透油田具有以下地质一动态特征:
  (1)油田渗透能力较低。油层厚度较小,低渗透油田的井点平均空气渗透率仅为(5.3~32.7)×10-3/μm2,有效孔隙度平均范围为13.78%~18.03%。油层的物性较差导致油井的自然产能不达标,因而须经过压裂改造之后方能产油。
  (2)油层呈裂缝发育,注水开发过程中水沿定向裂缝的推进速度较快。油田的主体油井中有1/3的油井在注水过程中含水上升较快,产量递减速度大,剩下的2/3的油井注水效果较差,产量较低。
  (3)天然能量较低。油井投产之后的产量和压力下降速度较快,某油田的天然能量经过8个月开采之后,地层压力由7.9MPa迅速下降至5.3MPa,单井产量迅速由10.3t/d下降至3.1t/d。
  (4)受断层、岩性和构造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是复合型的油田,其纵向和平面均具有较复杂的油水分布,试验过程中,油井中常出现油水同现的现象,从而加大了油井布井和油田开发的难度。此外,低渗透油田的砂体规模较小,开发井网的水驱控制程度较低。
  2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研究
  通过上述我国低渗透油田的特征分析,我国石油工作者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初步开发出了一整套完整的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即将注水方法与采油工艺相互结合同步实施,以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采量。
  2.1注水方法与采油工艺同步实施,确保油田具有较高的产油率
  众所周知,低渗透油田具有较小的天然能量和较差的导压性能,因而可通过采用同步注水的方法,从而有效保证地层压力并最大程度的减小渗透率损失。大量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同步注水工艺的油井,投产5个月之后的采油强度范围为0.59~0.43t/(d·m),产量下降范围为27.3%~32.2%。而滞后注水6个月的采油井,采油强度范围为0.38~0.29t/(d-m),产量下降范围为42.7%~50.4%,这和模拟计算结果较为一致。
  2.2采取早期分层注水,提升油田储量
  低渗透油田具有油層个数少和层间渗透性差异大的特点,存在较大的层间矛盾。因此,采取早期分层注水,该方法可有效的增加油层的动用程度,从而有效减缓含水上升速度。具体可采取如下几种措施:
  (1)对套管损坏的注水井,应使用承压较高、卡距较细和体积较小的封隔器,以提高套管的密封率;
  (2)老分层井具有较为突出的层间矛盾,因而应加强细分层注水,并最大限度上挖潜差油层潜力。依据已分层井周围的油井实际情况,对层段较少、厚度大以及层段内吸水差异较大的油井采取细分注水工艺;
  (3)对新投注井,应采取早期同步分层注水,对注采调转井进行直接分层从而最大程度上减缓层间矛盾。
  2.3采用初期高注采比注水,恢复油井产油能力和地层压力
  某油田试验区南块,从2005年3月开始注水,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平均年注采维持在2.0以上,至2008年3月底,地层压力很快恢复至饱和状态,油井产量上升趋势明显,单井产量由2.3t/d恢复到4.8t/d。
  2.4采用周期注水,提升油田储量
  油层裂缝发育呈多向性和多形态,油层具有较为明显的非均质性。进行注水开发之后,注水沿裂缝和高渗透层进行突进,从而致使出吸水和出油层数不断减少,油层的层间矛盾进一步加剧,油层的动用状况逐渐变差。而周期注水是当前解决以上问题的最为有效的一种水动力学调整方法,其通过周期性的改变采出量和注入量,使油层中压力场不稳定,在地层中进行流体的层间交换和重新分布,从而促进毛细管的渗吸作用,提升洗油效率和注水波及系数,从而最终提升采收率。
  2.5加密调整井网,减小注采井距,增大水驱控制程度
  油田的开发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井网的水驱控制程度,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同步注水采油的袖层能量。当砂体的分布面积维持某种数据时,注采井数比和注采井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井网的水驱控制程度。因此,在适当范围内增加井网注采井数比或减小井距对提高井网的水驱控制程度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低渗透油田蕴含着丰富的石油储量,大力开发低渗透油田对缓解我国石油短缺的现状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对当前研究较多的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技术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我国低渗透油田的物理特征和地质一动态特征,并结合大量的现场试验和理论研究,详细分析了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以期为我国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自身对照观察,分析评价单向缓释双层醋酸地塞米松贴膜对艇员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治疗效果.方法 患有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史艇员66例,全部患者利用2个溃疡发作周期作随机单盲自身对照,一期利用单向缓释双层醋酸地塞米松贴膜进行治疗作为治疗组,另一期利用安慰片治疗作为对照组,采用平均溃疡期、疼痛指数等评价指标进行疗效分析评价.结果 治疗组平均溃疡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疼痛指数降低,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ate-specific proteinase-3, caspase-3)蛋白表达及其与神经元变性的关系.方法 将35只7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HIBD后6、12、24、72和120 h组,每组5只
目的 探讨新型撑开型融合器治疗腰椎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对65例腰椎疾病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宣教、术后护理、并发症观察与功能锻炼要点.结果 65例患者术后平均卧床3.5 d.术后随访时间4~15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6.5分,随访时14分,优良率92.9%,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新型撑开型融合器治疗腰椎疾病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好.辅助加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恶性肿瘤相关物质(TSGF)在白血病病人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VEGF和TSGF的表达,并设对照组比较.结果 白血病患者的血清VEGF和TS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VEGF与TSGF水平与白血病发生有关。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浆可溶性Fas的改变以及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24例(老年PCI组),根据6个月后回访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又分为再狭窄组(9例)和非再狭窄组(15例);选择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非老年患者28例(非老年PCI组)和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浆sFas水平.结果 非老年和老年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盘状软骨水平撕裂的成形方法.方法 对大面积水平撕裂的盘状软骨43例45膝,在关节镜下切除上层(或下层)半月板组织,对保留的盘状软骨进行成形手术,使其接近正常半月板形态.结果 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28.2个月,按JOA评分标准评分,术前本组得分为15~80(50.6±7.82)分;术后得分为85~100(98.1±1.67)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该关节镜
医源性高胰岛素血症常见于使用大剂量外源性胰岛素,以获得接近正常血糖浓度的糖尿病患者,尤以2型糖尿病伴肥胖、胰岛素用量偏大者常见。随着研究的深入,高浓度胰岛素的心血管
目的 评价采用关节镜下外侧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半髌腱移位术的综合手术方案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1998~2004年收治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7例,女21例.29例有明确外伤史,不包括髌骨完全性脱位且关节活动时髌骨始终不与股骨髁间构成关节面关系的病例.通过了解病史、体查以及CT或MRI资料分析确定髌骨脱位病因.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与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髌腱外1/2连同外
目的 了解青海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779例包虫病住院病历概况.方法 对青海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建院1958-2001年779例包虫病住院病历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 青海省包虫病
侵犯到心脏大血管的局部晚期胸部恶性肿瘤是一类病情急、进展快,会在短期内影响患者生命的疾病。近年来,体外循环(CPB)技术在局部晚期胸部恶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不但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