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博会云南馆以云南特色和元素为主,以大理白族民居为特色的“云南广场”,并且以昆明市的标志性建筑金马碧鸡坊为入口,形式美观大气,呈现出云南绚丽的民族文化和城乡和谐发展的状态。
云南馆位于“中华之冠”银色底座的中国省区市馆中,毗邻四川馆、贵州馆和西藏馆。进省区市馆的大门走到入口,左拐正前方就是笑脸迎人的云南妹子。两头仿真材料制成的白象站在七彩缤纷的“金马碧鸡坊”门前。展馆内还展示了傣家竹楼等云南少数民族建筑、普洱茶和茶艺表演,另有多媒体互动和滚动播放图片、电视纪录片展示云南各个州市、旅游小镇、边境口岸的城乡规划、生态建设、旅游发展。囊括哈尼族、傣族、白族、彝族等众多少数民族艺术精粹的云南馆,向世界人民展示“七彩云南,和谐城乡”。三房一照壁、金马碧鸡坊、傣家竹楼等云南特色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地域风情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我们的云南馆又叫做云南广场”,云南馆常务副馆长、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郭五代向记者介绍说,“对观众的开放性正是云南馆的显著特点。”
牛虎铜案和恐龙化石
云南馆的镇馆之宝“牛虎铜案”是推荐的看点之一,也是游客提问题提得最多的展品之一。此铜案为古滇战国时期青铜材料铸成的案祭礼器。其造型由二牛一虎巧妙组合而成。以一头体壮的大牛为主体,牛四脚为案足,呈反弓的牛背作隋圆形的案盘面,一只猛虎扑于牛尾,四爪紧蹬于牛身上咬住牛尾,虎视眈眈于案盘面。大牛腹下立一条悠然自得的小牛,首尾稍露出大牛腹外,寓意了大牛牺牲自己对小牛犊的保护。牛虎铜案中的大牛颈肌丰硕,两巨角前伸,给人以重心前移和摇摇欲坠之感,但其尾端的老虎后仰,其后坠力使案身恢复了平衡。大牛腹下横置的小牛,增强了案身的稳定感。 此铜案是滇国青铜器中较大的一件,其特殊的组合造型使整个铜案重心平稳,大小和谐,动静均衡统一。也因其器奇特造型,新颖构思,既有中原地区四足案的特征,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此铜案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极具艺术观赏价值,是中国青铜艺术品的杰作,更为我国古代文化之稀世珍品。
同时,游客们最感兴趣的还有云南广场上的恐龙化石,这是真正的侏罗纪时期的恐龙化石,一大一小两头昂首挺立的恐龙化石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两具恐龙化石中,大的称为巨型禄丰龙,属原蜥脚类、植食性恐龙,体长10米,站高4米,生存于1.8亿年前的早侏罗纪时期;小的是许氏禄丰龙,属植食性恐龙,体长6.4米,站高2.5米,生存于1.8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早期。两具恐龙化石的运输向保险公司投保了60万元人民币,但就化石本身而言,应当被视为无价之宝。在上海世博会结束后,两具化石将作为云南省赠送给上海市人民的珍贵礼物,长期留存在上海自然科技博物馆陈展,这是云南省继2008年向香港、2009年向中国科技馆赠送恐龙化石后,第三次向省外赠送恐龙化石。
展演演绎民族风情
云南活动周期间,来自云南省26个民族的800多名舞蹈演员分时段在世博园区进行花车巡游、庆典广场、大型民族歌舞表演、少数民族服饰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多项展演活动,充分展现云南的民族风俗和绚丽的民族风情。
“云南活动周”的成功举办凸现了八大亮点:演出规模最庞大,共组织了阵容强大的800多名演职员队伍参与各项演出,这也是云南近年来所派出的阵容最大、演出品质较高、准备最精心的一次演出;服装展示最丰富集中,云南26个民族的服装服饰、民族风情都得到充分展示,这也是云南各民族参加最多、服装展示最为集中和丰富的一次;26个巨型娃娃最吸引眼球,26个巨型民族娃娃穿着精美的民族服饰,成为彩车巡游现场的焦点;民族歌曲、民族乐器演奏,以及各种互动内容,特别还有11个少数民族的舞蹈表演,云南所有25个少数民族服装的展示……活生生的青春美少女,正是宣传彩云之南最好最美的名片;庆典广场表演最有人气,“激情云南”表演融丰厚的云南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于一体,“万人同欢泼水节”更是观众和演员联欢盛会;演出场次最多,云南活动周5天时间共演出90多场,云南馆开馆以来,每天8场演出共1500多场;活动内容最丰富,园内园外共组织了八大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各界评价最高,云南活动周期间,中外100多家媒体集中报道,媒体进行了头版报道,世博局、中外嘉宾、有关专家朋友都给予云南的展演活动高度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最生动,有纳西东巴象形文字、傣族贝叶经、佤族织锦、白族剪纸等十八项国家级传承人的综合展示等。
尽管上海世博会已落下帷幕,但云南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已在1200万游客心中生根,并随着媒体传播报道享誉世界。
云南馆位于“中华之冠”银色底座的中国省区市馆中,毗邻四川馆、贵州馆和西藏馆。进省区市馆的大门走到入口,左拐正前方就是笑脸迎人的云南妹子。两头仿真材料制成的白象站在七彩缤纷的“金马碧鸡坊”门前。展馆内还展示了傣家竹楼等云南少数民族建筑、普洱茶和茶艺表演,另有多媒体互动和滚动播放图片、电视纪录片展示云南各个州市、旅游小镇、边境口岸的城乡规划、生态建设、旅游发展。囊括哈尼族、傣族、白族、彝族等众多少数民族艺术精粹的云南馆,向世界人民展示“七彩云南,和谐城乡”。三房一照壁、金马碧鸡坊、傣家竹楼等云南特色民居建筑以其独特的地域风情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我们的云南馆又叫做云南广场”,云南馆常务副馆长、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郭五代向记者介绍说,“对观众的开放性正是云南馆的显著特点。”
牛虎铜案和恐龙化石
云南馆的镇馆之宝“牛虎铜案”是推荐的看点之一,也是游客提问题提得最多的展品之一。此铜案为古滇战国时期青铜材料铸成的案祭礼器。其造型由二牛一虎巧妙组合而成。以一头体壮的大牛为主体,牛四脚为案足,呈反弓的牛背作隋圆形的案盘面,一只猛虎扑于牛尾,四爪紧蹬于牛身上咬住牛尾,虎视眈眈于案盘面。大牛腹下立一条悠然自得的小牛,首尾稍露出大牛腹外,寓意了大牛牺牲自己对小牛犊的保护。牛虎铜案中的大牛颈肌丰硕,两巨角前伸,给人以重心前移和摇摇欲坠之感,但其尾端的老虎后仰,其后坠力使案身恢复了平衡。大牛腹下横置的小牛,增强了案身的稳定感。 此铜案是滇国青铜器中较大的一件,其特殊的组合造型使整个铜案重心平稳,大小和谐,动静均衡统一。也因其器奇特造型,新颖构思,既有中原地区四足案的特征,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此铜案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极具艺术观赏价值,是中国青铜艺术品的杰作,更为我国古代文化之稀世珍品。
同时,游客们最感兴趣的还有云南广场上的恐龙化石,这是真正的侏罗纪时期的恐龙化石,一大一小两头昂首挺立的恐龙化石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两具恐龙化石中,大的称为巨型禄丰龙,属原蜥脚类、植食性恐龙,体长10米,站高4米,生存于1.8亿年前的早侏罗纪时期;小的是许氏禄丰龙,属植食性恐龙,体长6.4米,站高2.5米,生存于1.8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早期。两具恐龙化石的运输向保险公司投保了60万元人民币,但就化石本身而言,应当被视为无价之宝。在上海世博会结束后,两具化石将作为云南省赠送给上海市人民的珍贵礼物,长期留存在上海自然科技博物馆陈展,这是云南省继2008年向香港、2009年向中国科技馆赠送恐龙化石后,第三次向省外赠送恐龙化石。
展演演绎民族风情
云南活动周期间,来自云南省26个民族的800多名舞蹈演员分时段在世博园区进行花车巡游、庆典广场、大型民族歌舞表演、少数民族服饰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多项展演活动,充分展现云南的民族风俗和绚丽的民族风情。
“云南活动周”的成功举办凸现了八大亮点:演出规模最庞大,共组织了阵容强大的800多名演职员队伍参与各项演出,这也是云南近年来所派出的阵容最大、演出品质较高、准备最精心的一次演出;服装展示最丰富集中,云南26个民族的服装服饰、民族风情都得到充分展示,这也是云南各民族参加最多、服装展示最为集中和丰富的一次;26个巨型娃娃最吸引眼球,26个巨型民族娃娃穿着精美的民族服饰,成为彩车巡游现场的焦点;民族歌曲、民族乐器演奏,以及各种互动内容,特别还有11个少数民族的舞蹈表演,云南所有25个少数民族服装的展示……活生生的青春美少女,正是宣传彩云之南最好最美的名片;庆典广场表演最有人气,“激情云南”表演融丰厚的云南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节庆活动于一体,“万人同欢泼水节”更是观众和演员联欢盛会;演出场次最多,云南活动周5天时间共演出90多场,云南馆开馆以来,每天8场演出共1500多场;活动内容最丰富,园内园外共组织了八大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各界评价最高,云南活动周期间,中外100多家媒体集中报道,媒体进行了头版报道,世博局、中外嘉宾、有关专家朋友都给予云南的展演活动高度评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最生动,有纳西东巴象形文字、傣族贝叶经、佤族织锦、白族剪纸等十八项国家级传承人的综合展示等。
尽管上海世博会已落下帷幕,但云南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已在1200万游客心中生根,并随着媒体传播报道享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