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来源 :华北农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nosu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明确少耕和翻耕对小麦产量水平发挥的影响.采用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中大穗型品种泰农18和山农24,多穗型品种济麦23和济麦44,对比研究了少耕播种(Less-tillage sowing,LT)和传统翻耕播种(Ploughing so-wing,PS)对小麦群体光照强度及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与PS处理相比,LT处理显著改善了多穗型品种小麦群体内的光分布状况,显著增加了中下位叶片的可受光照量和叶片光合速率;比较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冠层温度发现,LT处理下多穗型品种济麦23和济麦44群体的冠层温度较PS处理显著降低,中大穗型品种泰农18和山农24在2种耕作方式下冠层温度差距不明显,说明中大穗型小麦品种更适宜采用少耕播种技术;LT处理能够显著提高中大穗型小麦品种山农24生育中后期的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充分发挥小麦群体的后期光合生产优势;LT处理较PS处理可显著提高多穗型品种济麦23和济麦44的产量.LT处理能够显著改善多穗型小麦品种的群体光分布特性,较PS处理更易发挥该技术的增产效果;选用分蘖成穗率较高、群体相对较大的多穗型品种更容易发挥LT处理的节本增效作用.
其他文献
以往,人们较关注儿童身体的发展,智能的开发,而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比较忽视.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期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为科学技术研发工作营造了良好环境,电子信息技术愈加先进和成熟,并且被逐步应用于各行业领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供水企业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