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及高危环节的皮肤损伤预警监控管理与效果观察

来源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m2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预警监控管理在具有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和高危环节特征的新生儿中的皮肤损伤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中,1 157例具有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及高危环节特征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2014年6~12月入院的557例患儿纳入对照组,对患儿采取医源性皮肤损伤普遍预防;将2015年1~6月入院的600例患儿纳入观察组,除进行医源性皮肤损伤普遍预防外,还采用本研究自行设计的《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高危人群监控表》及"医源性皮肤损伤记录单",对容易发生或已经发生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患儿进行重点预警监控和防治。分析两组不同出生体重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及主要类型发生率差异。两组患儿性别构成比、胎龄构成比及出生体重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与患儿家属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对照组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93.3%)分别较正常出生体重儿(25.9%)、低出生体重儿(29.6%)及极低出生体重儿(55.9%)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7.68、25.02、7.69,P=0.000、0.000、0.006)。2观察组超低出生体重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71.4%)分别较正常出生体重儿(19.6%)、低出生体重儿(15.2%)及极低出生体重儿(29.7%)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90、23.57、7.82,P=0.000、0.000、0.005)。3两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主要类型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药物外渗伤、尿布皮炎、鼻塞式氧疗所致压伤及黏贴伤;观察组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21.2%)、药物外渗伤发生率(6.5%)及黏贴伤发生率(3.3%)均较对照组低(34.5%、10.8%、6.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0、6.74、4.98,P=0.000、0.009、0.026)。结论实施高危人群及高危环节医源性皮肤损伤预警监控,能及时有效采取各种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
其他文献
在电视摄像中,光圈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光圈能够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摄影中画面的曝光和影调。对摄像中的光圈进行控制,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合理地对电
生物富集对评价有机化合物引起人类健康或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化学物质管理和制修订环境质量基准的重要依据.然而,化学物质与生物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复
近年来,微电影成为新媒体环境下快速发展的信息传播方式。随着城市营销观念的提升,城市微电影发展为城市形象构建的新模式。如何利用微电影特性更好地打造城市形象是本文研究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在不断的增强,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逐渐成为维持社会正常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及各种产前诊断技术的应用,一些胎儿发育异常已可被更早发现及诊断,并可在胎儿-新生儿期通过胎儿外科和(或)产时外科技术得到及早矫治,从而改善出生缺陷患
目的采用原位融合、复位融合两种术式治疗成人轻度腰椎滑脱症,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3年3月该院共进行121例成人轻度腰椎滑脱患者行手术治疗,A组3
目的:探讨Survivin、Bcl-2和PCNA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表达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标本中Survivin、Bcl-2和PCNA表达。结果:化疗前后
本文依据大庆石油管理局委托“立式螺旋开沟机研制”项目,对立式螺旋开沟机进行研究。在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切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计算立式螺旋开沟器螺旋刀具结构及其
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审查公司的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流程,能够提升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从而防范上市公司出现股价崩盘的风险。基于2003~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
目的:观察HH胶囊治疗HBV转基因小鼠抗乙肝病毒(HBV)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HBV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4组,苦参素组小鼠给予同体积含150mg·kg-1·d-1苦参素混悬液,高、低剂量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