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是语言的底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文化 语言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3(a)-0048-01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这说明语言和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
1 跨文化意识薄弱的表现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词汇意义的歧意理解经常存在,在英语中green eyed本来是‘眼红的,妒忌的’之意,却被理解为‘绿眼的’之意。Black tea是红茶之意,却被理解成黑茶。动物名词有时也会被错误的理解。如: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都有得意的日子’却被译成‘每只狗都有自己的日子’。在中国文化中,以狗为喻体多含贬义,所以,狗腿子,狗杂种为人们所不齿,然而在西方,狗是忠诚。可靠,英勇,聪明的象征,是人们最好的朋友,最喜欢的宠物。另外cool一词,由于英汉词汇的文化联想不同,可能会被歧解为残酷,无情,冷酷,不热情等意义。可是在西方则为冷静,新潮等意思。有时也存在一个词在两种文化中具有相同的意义。由于受到风俗文化的影响,我们中国学生往往谈及年龄,收入,财产,婚姻,家庭,行动去向等话题。然而这些话题属于属于英美文化的敏感部分,是他们的隐私。犯了英美人的大忌。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能越这个雷池,谈论天气,旅游,体育,运动,新闻影视为最佳引入方式。我们有些人为了表示热情礼貌在与英美人接触时,常常自己先伸出手去,主动与别人握手,这样做很不得体,是冒失的理解。我们应该知道,英美国家的上下级之间,男女之间,长晚辈之间,行礼时,必须是上级,女士,长辈先伸出手来,否则不能贸然行动,亲吻,拥抱,也是英美人交际的重要礼节,习惯的作法,长晚辈之间吻脸和额,平辈之间贴面,夫妻之间吻唇,男子对尊贵女子吻其手背,在不熟悉的人之间和纯工作场合,一般不施亲吻礼。谈及文明常识方面,用餐时中途离席,对着别人咳嗽,打嗝,大喷嚏等都是不讲礼貌的表现,等车,购物,就医时插队,挡着别人的去路等,这些都是欠缺文明的行为,英美人都相当反感,认为对方修养很差。在称呼的使用上也存在问题,比如不加任何称呼,直呼对方的姓,Mr/Mrs或Miss在表示职务和身份的teacher director等词后加姓当称呼用,错把名当姓来用,如John brown为Mr John都不符合英美文化习俗的。英语中的有些词和汉语词的指示意义相同,但文化内涵不同,如亲爱的dear一词在英语中dear这个词可用在许多场合,表示对某人的尊敬,羡慕或爱。或作为称呼别人的一种习惯,不表示任何特殊的感情。英语国家的人们在夫妻,情人或父母和孩子之间如想表达非常亲密的关系时。还常常用darling‘亲爱的’来表示,而中国人在感情表达方面趋于含蓄,很少用亲爱的来称呼别人。
2 跨文化意识加强措施
教育导向的影响造成跨文化意识薄弱,应试教育使高分成为众多学生追求的目标,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成为英语教学考察的主要标准和内容。这样,英语教学势必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而语言环境的创设,英美文化的引入和介绍。就被忽视,以致于在与人交往的称呼,问候,询问,致歉,打电话,节庆活动等方面而错误百出。那么如何强化跨文化意识呢?
多介绍一些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如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经历成就和贡献,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气候特点政治经济宗教传统大众媒体等情况,英语国家人民的风俗习惯饮食特点以及重要的节假日和他的庆祝方式,英语国家的重要城市及风景名胜英语国家人民在生活方式、待人接物、行为举止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等等,都可以通过阅读与研究而获得,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增进学生对英语国家优秀文化的学习、理解与包容,培养学生一种开放的跨文化意识,形成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开放研究性课程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在操作时,我们先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讨论选择具体的小课题如美国饮食、英语的婚俗等等。然后学生组成小组,制定计划,确立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讨论,直到写出论文,或总结研究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通过书本或各种媒体查阅资料,观看录象、电影后再进行讨论,访问外教等等。这种学习是对课堂教育的一种补充,具有传统学习不可替代的优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相互协作精神。
中国人学英语不可能具有学习母语的环境,而情景是学习英语所不可缺少的条件。这就需要教师去创设情景,举办英语角,请外教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开设英语广播,电视,播放文化知识丰富的电视节目举办英语竞赛,英语晚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也是经过长期积淀而成的,一些很有文化内涵的成语。惯用语,谚语,俗语和格言等都是来自于成语典故神话传说、文学名著。教师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介绍其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其来龙去脉,以便他们理解其深刻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为目的,在交换信息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参与,大胆实践,体验中西文化的差异。另外,多为学生提供英美阅读材料,尤其是原著或根据原著改编的简写读物,让他们通过大量阅读和一定的文化语境,了解英美文化知识,获取文化信息,以增强对中外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和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讨论跨文化教育的时候,大多数人所考虑的都是外族文化的重要性而淡忘了本族文化的作用,这是不可取的一个误区。首先,我们要对本族文化与英语文化进行对比,从而更深刻的揭示外族文化的特征,也加深对本族文化本质特征的深入了解。另外,通过对本族文化心理的调节,培养和调动学生对外族文化和外语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有效的地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文化 语言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3(a)-0048-01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在《语言论》中指出:“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这说明语言和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
1 跨文化意识薄弱的表现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词汇意义的歧意理解经常存在,在英语中green eyed本来是‘眼红的,妒忌的’之意,却被理解为‘绿眼的’之意。Black tea是红茶之意,却被理解成黑茶。动物名词有时也会被错误的理解。如: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都有得意的日子’却被译成‘每只狗都有自己的日子’。在中国文化中,以狗为喻体多含贬义,所以,狗腿子,狗杂种为人们所不齿,然而在西方,狗是忠诚。可靠,英勇,聪明的象征,是人们最好的朋友,最喜欢的宠物。另外cool一词,由于英汉词汇的文化联想不同,可能会被歧解为残酷,无情,冷酷,不热情等意义。可是在西方则为冷静,新潮等意思。有时也存在一个词在两种文化中具有相同的意义。由于受到风俗文化的影响,我们中国学生往往谈及年龄,收入,财产,婚姻,家庭,行动去向等话题。然而这些话题属于属于英美文化的敏感部分,是他们的隐私。犯了英美人的大忌。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能越这个雷池,谈论天气,旅游,体育,运动,新闻影视为最佳引入方式。我们有些人为了表示热情礼貌在与英美人接触时,常常自己先伸出手去,主动与别人握手,这样做很不得体,是冒失的理解。我们应该知道,英美国家的上下级之间,男女之间,长晚辈之间,行礼时,必须是上级,女士,长辈先伸出手来,否则不能贸然行动,亲吻,拥抱,也是英美人交际的重要礼节,习惯的作法,长晚辈之间吻脸和额,平辈之间贴面,夫妻之间吻唇,男子对尊贵女子吻其手背,在不熟悉的人之间和纯工作场合,一般不施亲吻礼。谈及文明常识方面,用餐时中途离席,对着别人咳嗽,打嗝,大喷嚏等都是不讲礼貌的表现,等车,购物,就医时插队,挡着别人的去路等,这些都是欠缺文明的行为,英美人都相当反感,认为对方修养很差。在称呼的使用上也存在问题,比如不加任何称呼,直呼对方的姓,Mr/Mrs或Miss在表示职务和身份的teacher director等词后加姓当称呼用,错把名当姓来用,如John brown为Mr John都不符合英美文化习俗的。英语中的有些词和汉语词的指示意义相同,但文化内涵不同,如亲爱的dear一词在英语中dear这个词可用在许多场合,表示对某人的尊敬,羡慕或爱。或作为称呼别人的一种习惯,不表示任何特殊的感情。英语国家的人们在夫妻,情人或父母和孩子之间如想表达非常亲密的关系时。还常常用darling‘亲爱的’来表示,而中国人在感情表达方面趋于含蓄,很少用亲爱的来称呼别人。
2 跨文化意识加强措施
教育导向的影响造成跨文化意识薄弱,应试教育使高分成为众多学生追求的目标,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成为英语教学考察的主要标准和内容。这样,英语教学势必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而语言环境的创设,英美文化的引入和介绍。就被忽视,以致于在与人交往的称呼,问候,询问,致歉,打电话,节庆活动等方面而错误百出。那么如何强化跨文化意识呢?
多介绍一些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如英语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经历成就和贡献,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气候特点政治经济宗教传统大众媒体等情况,英语国家人民的风俗习惯饮食特点以及重要的节假日和他的庆祝方式,英语国家的重要城市及风景名胜英语国家人民在生活方式、待人接物、行为举止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等等,都可以通过阅读与研究而获得,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增进学生对英语国家优秀文化的学习、理解与包容,培养学生一种开放的跨文化意识,形成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其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开放研究性课程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在操作时,我们先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讨论选择具体的小课题如美国饮食、英语的婚俗等等。然后学生组成小组,制定计划,确立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讨论,直到写出论文,或总结研究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通过书本或各种媒体查阅资料,观看录象、电影后再进行讨论,访问外教等等。这种学习是对课堂教育的一种补充,具有传统学习不可替代的优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相互协作精神。
中国人学英语不可能具有学习母语的环境,而情景是学习英语所不可缺少的条件。这就需要教师去创设情景,举办英语角,请外教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开设英语广播,电视,播放文化知识丰富的电视节目举办英语竞赛,英语晚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也是经过长期积淀而成的,一些很有文化内涵的成语。惯用语,谚语,俗语和格言等都是来自于成语典故神话传说、文学名著。教师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介绍其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其来龙去脉,以便他们理解其深刻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为目的,在交换信息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参与,大胆实践,体验中西文化的差异。另外,多为学生提供英美阅读材料,尤其是原著或根据原著改编的简写读物,让他们通过大量阅读和一定的文化语境,了解英美文化知识,获取文化信息,以增强对中外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和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讨论跨文化教育的时候,大多数人所考虑的都是外族文化的重要性而淡忘了本族文化的作用,这是不可取的一个误区。首先,我们要对本族文化与英语文化进行对比,从而更深刻的揭示外族文化的特征,也加深对本族文化本质特征的深入了解。另外,通过对本族文化心理的调节,培养和调动学生对外族文化和外语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有效的地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