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细颗粒物PM2.5介导氧化应激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凋亡的影响

来源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angel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的损伤作用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郑州市区空气中的PM2.5,分离并提取其水溶性及非水溶性成分,以不同的终浓度处理HaCaT细胞.CCK-8检测细胞增殖率,确定PM2.5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检测细胞线粒体结构及细胞整体形态的变化.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作用后,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水平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在实验浓度和时间范围内,细胞增殖率随PM2.5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具有显著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TEM实验结果表明,PM2.5作用后,细胞线粒体等超微结构表现出明显的损伤效应.与对照组相比,PM2.5作用后细胞内ROS水平、IL-1β、TNF-α及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5);与PM2.5组相比,加入NAC后,ROS水平、IL-1β、TNF-α及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PM2.5能够对HaCaT造成明显的细胞氧化损伤,诱导炎性因子分泌和细胞凋亡;而NAC可以在一定程度降低氧化损伤、炎性因子分泌和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卢美哌隆为一种首创(First-in-Class)新药,于2019年12月23日获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成人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新型菲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卢美哌隆能够对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和谷氨酸神经递质通路同时进行调节,是5-HT2A受体拮抗剂、也是5-HT再摄取抑制剂;是DA受体磷酸蛋白调节剂(DPPM),也是突触前D2受体的部分激动剂和突触后D2受体的拮抗剂;而且还能间接调节谷氨酸受体活性.该药安全、有效,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少,代谢异常和体质量增加的发生率较低,具有良好的耐
加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是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宗旨与目标.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的实施,标志着抗菌药物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常态化.通过综述国内外AMS的实施情况及特点,以及临床药师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会诊、实施抗菌药物医嘱审核和处方点评、开展抗菌药物专题培训的成效,揭示了AMS对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遏制细菌耐药,以及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ST18基因rs2304365、rs7315309位点多态性与天疱疮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利用PCR-LDR技术对新疆地区78例天疱疮患者(寻常型天疱疮55例、落叶型天疱疮23例)和80例健康对照组的ST18基因2个SNP位点rs2304365、rs17315309进行分型,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与天疱疮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ST18基因rs2304365基因型频率CC (0.85,0.84)、CT(0
目的 检测人类叉头框O(FOXO)转录因子亚家族(FOXO1、FOXO3a、FOXO4、FOXO6)在人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为下一步探讨FOXO转录因子亚家族对瘢痕疙瘩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FOXO转录因子亚家族中FOXO1、FOXO3a、FOXO4、FOXO6在人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均证实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FOXO1、FOXO3a、FOXO4在瘢痕疙瘩组织中
目的 探讨circ_0007059/miR-421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皮肤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对PDCD4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qRT-PCR法检测皮肤鳞癌组织、癌旁组织中circ_0007059与miR-421的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肤鳞癌组织中PDCD4蛋白阳性率;体外培养皮肤鳞癌细胞SCC-13,随机分为以下几组:pcDNA 组、pcDNA-circ_0007059组、si-NC 组、si-circ_0007059组、anti-miR-NC 组、anti-miR-421 组、p
目的 观察外用小檗碱乳膏对耳廓复合痤疮模型大鼠皮损及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54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小檗碱乳膏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9只.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均建立大鼠耳廓复合痤疮模型,造模21 d.造模结束后,空白组及模型组的大鼠右耳廓处外用空白乳膏基质,对照组外用甲硝唑凝胶,小檗碱乳膏低、中、高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在小鼠毛囊早期发育中的表达与定位及其意义.方法 本研究选取胚胎期14.5 d、15.5 d、16.5 d、17.5 d、18.5 d(E14.5、E15.5、E16.5、E17.5、E18.5)小鼠皮肤,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磷酸化的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在小鼠胚胎期皮肤和毛囊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与定位.结果
目的 探讨傣药咪多领通过miR-27b-3p/GDF-6分子轴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方法 收集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组织及其配对正常皮肤组织,并分别分离两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HSFs和NSFs.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 miR-27b-3p 及 GDF-6、COL1a2、COL3a1 和 α-SMA mRNA 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GDF-6、COL1a2、COL3a1和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CCK-8和EdU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介导的缺氧相关通路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婴儿血管瘤增殖期(30例)、消退期(30例)石蜡组织及正常组织(10例)中的HIF-1α及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腺病毒E1B 19000相互作用蛋白3(BNIP3)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验(ELISA)检测普萘洛尔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血管瘤患儿血清中HIF-1α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IF-1α、VEGF和BNIP3在
目的 探讨马尼地平增强阿霉素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A431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阿霉素(0.01 μmol/L)组、阿霉素和马尼地平(2.5、5、10 μmol/L)联合给药组;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荧光显微镜观察阿霉素进入细胞核的荧光强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内阿霉素的含量;Western blot实验检测AKT、ERK、STAT5及磷酸化蛋白p-AKT、p-ERK、p-STAT5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法结果显示,马尼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