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力鼓起农民“钱袋子”

来源 :当代县域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01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句俗语,道尽了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问题:农民以及农民增收。
  农民增收,事关农村民生大计,2013年,四川省在全国首创农民增收书记县长负责制,今年7月,省委、省政府又进一步调整完善该考核办法,对全省除成都市五城区和攀枝花市东区、西区外的176个县(市、区)党政负责人进行考核,垫底“县官”要述职。
  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三期叠加”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四川176县将如何作为,以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呢?为此,《当代县域经济》记者对成都、凉山、雅安等地县域经济和农业新业态进行了采访。专家认为,破解农民增收难题,需要大力创新,推进规模化,提高科技含量,进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Part 1
  现状规模化集约化不足制约科技含量提高
  “发达国家,3%的农业人口供给全国的粮食需求,而中国60%的农业人口却解决不了粮食的自给自足。”2015年9月27日,在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面对中国农大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会长陈泽民说,他认为,提高科技投入是解决中国农业问题的唯一途径。
  小农经济、粗放经营、过度开发等,是四川乃至全国农村面临的根本问题,种子的培育、种苗的优化、机械化的种植、收割到后期的深加工,及开拓新的流通销售渠道,都与四川农民相去甚远。
  今年上半年,四川对全省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做了一份形势分析报告认为,虽然四川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农业生产稳定,劳务经济稳步提升,新村建议成效明显,扶贫攻坚大力推进,但农民收入的增速已经放缓,农业效益低下,农村资产盘活利用不足。
  凉山州总结出当前农民增收面临的5个问题:旧有模式“亮红灯”,地越种越硬、越种越薄,肥越施越多、成本越涨越高;种田增收“空间变窄”,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大宗农产品价格低迷;村集体经济“空壳化”;区域发展“两重天”,2014年,大凉山彝区和木里藏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5925元,而安宁河谷六县市为10818元,差距拉大等。
  即使是在平原地区的成都崇州市,土地流转也出现了新问题:流转不畅。崇州市农发局副局长刘波说,曾有一家公司在隆兴镇杨柳村流转土地搞现代农业,但因经营状况不佳,出现毁约退租情况。 崇州桤泉镇的土地流转曾经热闹一时,有30多家业主汇聚那里种植蔬菜,如今仅剩1家还在坚持。
  提高农业种植的科技含量,其首要条件就是规模化、集约化种植。没有土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科技含量无从谈起。
  《当代县域经济》记者注意到,目前,成都、雅安、绵阳等市正着力于农业的规模化种植。如雅安市打造“千里特色产业经济走廊”促农民增收,提升基地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并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扶持力度。绵阳市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专合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
  在促农增收方面,四川省发改委针对规模化和加大农业的科技投入,也提出了对策:盘活农村生产要素,统筹农村各类产权“多权同确”,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体系建设,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提高农产品产出效益;大力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职业经理人,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等。
  如何探路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加大科技投入,从而提质增效促农增收呢?这成为摆在全省176县“当家人”面前的一道课题。
  崇州市依靠这种农村内生动力,推动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了经营主体、经营收益、经营目标“共营多赢”的局面。目前入社土地面积21.3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4%,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60%、农民组织化率达69%、农机化率达70%。


  Part 2
  破解以“共营”走向“共赢”
  如何破解这道难题,四川不少区市县正展开多方探索,不少县域的经验成果可圈可点。
  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的,成都崇州市的经验可谓经典探索。农民的最大财富是什么?是土地。崇州市正是从土地着力,破解农民增收之道。
  如何做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从而实现农业的科技化与现代化,最终促成农民增收?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下,最初,崇州像全国许多地方一样,推行的正是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期间,新问题产生了:土地流转费每亩每年1000元左右,如果流转公司经营不善,收益微薄,经营难以为继。目前,高企的劳动力成本、难以预料的市场风险和土地流转费用,致使公司化的农业经营难以持续,一些公司不得不毁约退租。
  崇州隆兴镇杨柳村曾有一家公司流转土地搞现代农业,最终因经营不佳而毁约;桤泉镇的土地流转也曾热闹一时,有30多家业主汇聚那里种植蔬菜,最后仅剩1家还在坚持。
  土地流转的出路在哪里,崇州市的“当家人”在苦苦思索。在农民不愿收回被退的承包地的情况下,崇州当地农技中心一位工作人员“临危受命”,接手退回土地,但商定的流转费用变更为“当年收益按一定比例分成”这一新思路,谁知,这一新型方式竟成为崇州市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模式的雏形。
  这种新型模式,经营者与土地承包权人都能接受,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很快就顺利铺开。这种模式,正是一种在全国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新的农业经营体系——共营制。
  在共营制下,农民参股方式,把土地交给土地股份合作社,由合作社出面聘请农业职业经理人管理田间大小事,形成“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模式中,农民“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对耕种不失“话语权”“收益权”;受聘的职业经理人通过利益联结,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成为目标一致的共同体。   依靠这种农村内生动力,崇州市推动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了经营主体、经营收益、经营目标“共营多赢”的局面。
  目前,崇州市入社土地面积21.3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4%,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60%、农民组织化率达69%、农机化率达70%。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交出了一份清楚的答卷。可以说,没有创新型发展的探路试错的勇气,没有敢闯敢试的试验区精神,就没有“共营制”的诞生。2015年7月24日,全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在成都市举行,“共营制”这一农业现代化路径受到肯定,或将向全国推广。
  Part 3
  出路以创新化解低效无序
  小农经济,粗放经营,农业现代的推进,必然要化解当前一些农村依然存在的低效无序的现状。那么,当如何化解呢?
  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农业经济研究专家郭晓鸣一直以来关注着崇州“共营模式”,他认为,“共营制”的成功,正是创新因子起着极大作用。郭晓鸣说,要抓关键环节促农增收,创新机制深化农村改革。
  创业创新,是当前从中央到地方省市大力推进的战略决策,创新驱动发展,也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的“三大发展战略”之一。郭晓鸣说,农村改革,可着力于“四个创新”。


  其一是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由于劳动力大量离开农村,老龄化日益严重,农业经营有倒退迹象。因而,必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以替代发展动力不足的小农户生产方式,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其二是创新建设投入机制。现在探索多元化改革方式,探索农民自建、财政资金入股等多种投资方式,让财政投资效益显著提升。财政需要瞄准新型经营主体,给予重点扶持。这是财政投入改革的重要方向,并撬动金融资金进入农业,实现金融创新,使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农业大棚、圈舍等,都具备抵押融资功能。
  其三是创新社会服务机制。现代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必然要依赖于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的支持。要创新改革,不单是经营性的要扶持,公益性的也要支持,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
  其四是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在农村越来越空心化的背景之下,社会结构在发生很大变化,必须要创新性的社会治理,适应新变化,从而实现农村的稳定,来支撑农村的发展。
  目前,四川农民收入仍保持较快增长,2015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18.5元,增长10.3%,高出城镇居民2.2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
  同时,农村的新村建设也快速推进,成效明显,上半年,新建和改造新村聚居点1017个,新完成“建改保” 的村 2480个,改造提升和保护传统村落涉及农户22.3万户,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大户发展到13105户、家庭农场发展到17873家、农民合作社52273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703户。
  可是,新问题不容忽视。今年,四川省的一份调研发现,农民收入增速进一步放缓,产能过剩行业吸纳就业能力减弱,低技能农民工省外就业难度增大;农业比较效益仍然低,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双重挤压,农业规模扩张难度大;农村资产资源盘活利用不够,“多权同确”仍在积极推进,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流转交易等仍在探索试点,通过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产资源还有待更大力度激活等。因而,促农增收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摆在县官们的面前。
  Part 4
  发力加速培育农民增收新业态
  “十三五”期间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攻坚期、突破期和完成期,经济新常态下,一方面农民增收传统渠道受到挤压,一方面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又带来新的契机。把握城乡产业新变化,引领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持续增收,进而促成城乡全面实现小康,作为促农增收的主战场,县域经济又将如何发力呢?
  2015年4月15日至5月30日,四川省委农工委、省发改委、财政厅、农业厅、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等12个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对农民增收新业态进行了专题调研。专题调研组认为,四川农村的新业态,表现突出的有乡村旅游、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社会养老、农村文化创意等5个产业。
  在“四化同步”的大背景下,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实现农民收入的产业形态不断丰富,新业态加速涌现、竞相迸发,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新的增长源。
  乡村旅游业方面,正从传统“农家乐”模式向度假养生创意等新的模式转变。2014年,全省农民旅游业人均纯收入704.5元,同比增长13.3%。不过,乡村旅游业还处于粗放式经营、排浪式消费、低层次发展的阶段,消费方式以传统的“喝茶+打牌+洗肺”为主,“留得住、住得下”的度假型、康养型消费少。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方面,个性化、多样性消费趋势明显,强化了“市场端”的导向作用,倒逼提升了专业化、集约化、组织化生产,但总体覆盖面不大,农产品初加工率很低,初加工设施设备造价高、普及率较低、人才支撑不够等问题突出,综合效益不高。
  农村电子商务方面,以“互联网+三农”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电子商务,正在改写农村商品流通模式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起步虽晚,但势头迅猛。2014年,全省农副产品通过网络销售260万吨,销售额超过126.2亿元。但因居住分散、运距长、公路交通条件差,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瓶颈突出。
  农村养老服务业方面,公益性养老服务难以满足需求,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业悄然兴起,农村养老服务业已经起步,产业业态的形成和经营主体的出现,还处于“星星之火”的初始阶段。
  农村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主要表现在农民演艺、农村传统手工艺、古镇古村营运、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方面,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很大。但整体处在初始阶段,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产业分散零乱、聚集度低。
  调研表明,这5个产业形态已经形成、产业发展已成气候、产业趋势已经显现。抓住这5个产业,就能够抓住农民增收新业态的关键,就能够在开辟农民经营性增收路径上迈出新步子。
其他文献
近年来,湖南省军区各级军交运输部门和车勤分队牢固确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贯彻落实四总部《军队车辆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着眼特点、突出重点、整治难点,始终把预防车辆事故、确保
近期,75558部队组织车勤分队和车勤人员,深入开展了“狠抓车辆安全管理,树军车良好形象”专项整治活动。活动以加强军车安全管理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为指导,以强化车勤人员遵章守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依然不得不面对发展对自然利用要求的巨大压力。为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四川山区生态文明的支撑体系。一是要发挥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二是要充分认识自然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中长期影响,合理确定资源开发的顺序和开发方式。三是要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优化整合各部门分别在四川山区实施的保护项目,及时调整保护目标
弧形闸门因其启门力小、操作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在水利工程中。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全部或局部开启调节过闸流量,控制上游或水库水位。但闸门局部开启时,由于复杂的水流条件,
【正】2013年11月6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平原地区丘陵地区盆周山区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意见"的第四章,提出"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5点指导意
故障现象:一辆配用CA6110型柴油发动机的解放CA1121J型汽车,行驶中发动机常常无故熄火,特别是在高速行驶时,熄火现象更为明显。
防止盲目拆装造成ECU信息丢失。电控汽车的ECU是控制系统的中枢神经,它不仅有控制功能,而且还有记忆功能。当汽车电控系统出现故障时,ECU会记忆储存其对应的故障信息。维修人员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成形术及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63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临床资料,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远
"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客观发展规律,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以图导学"的意义以及"以图导学"在地理教学工作中的运用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利用"以图导学"教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