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这些能力,必须改变教学方式。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创设自主探究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快乐地学习成长。
一、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快乐
“以学生为主体”,不仅强调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活动,重要的是通过培养学生自己的学习意识,调动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潜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创造性地学习。
课本中的选材大都文质兼美,在教学中把感受、领悟、欣赏的权利交给主体——学生,让他们在朗读、讨论中发现自我,从而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教师可设计适合个体学习需要的问题:如你喜欢文中哪一句或哪一段?说说你喜欢的原因;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受最深的一点;你觉得这篇文章应该怎么读……这样的问题设计,充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这也是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课本中文章虽好,但毕竟数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丰富多彩的儿童读物,弥补了这一缺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课外读物。阅读过程中通过与作者的对话,与文本对话,学生的心灵会受到撞击,若因势利导巧妙的给学生搭建与自我对话的平台,就会促发他们心灵的火花。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小学生必读书目,语文教师应有计划地推荐学生阅读,课堂上教师抽出一定时间开展讲故事、演讲等活动,在培养自主阅读兴趣的同时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二、巧妙引导,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快乐
合作学习将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内的竞争,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课堂上,在自主探究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相互竞争”的氛围。在自主探究中,各组进行有计划的合作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倡导。” 的确,“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语文教师因适时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授之以渔,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快乐
(一)激发兴趣,提供自主探究的氛围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就会乐意去学习,并表现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和敏锐的感知。
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有教师上《瀑布》这一课时,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之后播放课件让学生仔细听,然后发问:“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想想这声音像什么?”学生回答各不相同,这时请同学们看课件。学生从心里产生喜欢热爱之情,为下文的深入探究,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从而激发了自主探究的兴趣。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有效的激励机制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過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要处理好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当学生在知识的重、难点处经过自身努力,还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点拨,给学生某种启发性启示,拨开学习上的迷雾,使学生看到希望。
(三)创造探究机会,体验成功欢乐
美读是语文教学中得天独厚的一朵奇葩,它可以把教材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文中静止的感情变为真情实感,既能“了解作者说些什么”“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叶圣陶语),又能把课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现出来,跃然纸上,把自己带进课文的情境中去,毫无障碍地接受课文内容的熏陶感染。因此,美读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情感体验的主要途径。比如教学《瀑布》,让学生探究:文中哪些句段描写了瀑布的壮美?这些描写壮美的句段,你认为应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学生自读、小组读、齐读、分角色读,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学生通过形象思维,将文中的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感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逼真的情境,真切地体验到瀑布的壮美。像这样美读,能带领学生走进作品博大而精深的世界,也能饶有兴趣地读出自己的感悟。
(四)善于质疑,引导反思,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绝大多数教师已形成共识:只有坚持启发式教学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如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问质疑,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将学生置于特定情境之中,给自己提出问题。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也不可能每次在探究知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都是科学的,因此,在每节课结束后,都要问一问:刚才的学习,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通过反思,让学生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