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视抑或自卑?r——《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身份认同

来源 :散文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以其黑人与女性的双重身份优势,用作品向我们展示了美国黑人的生存现状与困境.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从独特的视角出发,以黑人的自我认同危机来揭示种族歧视的危害.本文从身份认同理论出发进行分析,试图探究现代黑人生存困境的根本原因.通过对作品中两个主要家庭的对比,笔者结合身份认同理论发现:第一,种族歧视与自卑为因果关系,来自社会、家庭等方方面面的歧视导致一些黑人的心理逐渐被侵蚀,开始否认自己,甚至成为白人的奴隶;第二,在歧视与自卑中,自卑是导致黑人处于危机状态的根本原因.内在原因更为根本,自我认同的缺失使得黑人的生存状态岌岌可危.
其他文献
随着“英语热”现象持续高涨,人们的英语学习观念也发生着变化.文章将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参照文秋芳设计的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分析与研究陕西某高校外国语学院大一、大二
作为笛福继《鲁滨孙漂流记》后的又一著作,《摩尔·弗兰德斯》自出版便饱受争议.在摩尔自述的六十多年岁月里,她先后扮演着女佣、情妇、妻子及盗贼等各种复杂多变的角色.连接
针对张爱玲的文学作品进行电影改编探讨时,要从文本的角度进行剖析,根据张爱玲作品的历史语境和文本表述特征,探寻其背后的文化诉求.本文主要探讨了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由许鞍
施蛰存在作品集《将军的头》中以新的眼光观照过去的人物,通过神性消解来展现英雄们在欲望挣扎中的纠葛,爱或道,情或义.进退两难之间将人性直白地诠释出来,并直接表现了人在
叶辛的知青小说具有独特的视角,超越了一般悲剧的消极影响,具有较为深广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其美感来自于他对一代知青的热情及其献身精神的歌颂,来自于作品中那种峻烈的社
村田沙耶香的小说《便利店人》揭示了日本当代女性普遍的生存境遇,表达了当代日本年轻女性对社会规范的妥协与反抗,具有明显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即从女性主义视角,探讨了主人
过去学者对“物化说”的研究主要是从《庄子》的文本出发,却未从《庄子》以前和同时的文献入手去研究.本文通过比较《凡物流形》与《庄子》的物态描述、万物生成的因果讨论、
本文从大语文的历史视角,立足秦末战争的全局,探讨发现项羽会杀刘邦有以下三重原因:刘邦“欲王关中”抢占了胜利果实,熊心“怀王之约”种下了不满积怨,章邯“洹水之盟”留下
互文性书写是莫迪亚诺作品的重要特征,他于2017年发表的两部不同体裁的作品——小说《沉睡的记忆》和剧本《我们人生开始时》有着相似的主题,相似的主人公,相似的哲学思考,展
在东西方文学经典中,弃妇形象不胜枚举,折射出古代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生存处境.本文立足于中西方跨文化比较的研究路径,以《诗经·卫风·氓》和悲剧《美狄亚》中具有典型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