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人脉大师”落网记

来源 :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zhzhc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人脉,挖信息”是对冲基金行业不成文的游戏规则,自诩为“王中之王”的拉贾拉特南几乎专注到偏执的程度。不过这一回,他却偏执过了头,并亲手把自己推上了悬崖。
  2009年10月16日早晨6点,曼哈顿上东区附近的萨顿宫公寓。当拉杰拉贾拉特南与妻子阿莎一边吃着早餐,一边闲聊他们即将到来的伦敦之行时,家里却突然闯进了一群不速之客——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探员。阿莎顿时愣了,她万万没想到,眼前的丈夫竟然被戴上手铐当即带走了!
  第二天,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遍纽约的街头巷尾——美国著名对冲基金公司帆船集团的创始人、亿万富翁拉贾拉特南,因操纵华尔街史上最大一宗对冲基金内幕交易案被捕。
  
  平步青云
  
  现年52岁的拉贾拉特南,出生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的一个泰米尔族家庭。1980年取得英国苏塞克斯大学工程学学位之后,他又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修读MBA。
  1985年,拉贾拉特南成为华尔街新兴投资银行尼德姆公司的一名计算机芯片产业分析师。当时,创始人乔治尼德姆总是“压榨”员工想尽办法搜集市场信息:搭乘飞机时主动与旁边的旅客“搭讪”;泡在酒吧时寻找机会向酒客打探消息……可靠的市场信息就是投资交易员的“饭碗”。
  但这一切并未难倒年轻气盛的拉贾拉特南。“拉贾拉特南才华横溢,在沃顿商学院,几乎每个人都认识他。”在读书时就被人熟知,工作后,善于言谈的他又在硅谷开发出更为广泛的人脉。
  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的半导体行业,很多人都知道他——经常咄咄逼人,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技术分析功底,总是奋力争取任何有用的信息。“他总是希望榨出最后一点资料,把你逼到再退一步就将泄露机密的处境。”业界著名的市场研究公司VLSI Research的首席执行官丹·哈奇森也早就与这位华尔街出色的分析师打过不少交道。
  1991年,34岁的拉贾拉特南被提拔为公司总裁。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企业信息管理还相对比较松散,这让投资市场有了更多“可乘之机”。一些杂志甚至为各种商业上的流言开辟专版,并举办各种精英聚会,邀请许多公司人士参加,希望他们能够在那里多透露一些消息。而分析师们常常也据此来做出推荐,撰写研究报告。
  即便身处高位,拉贾拉特南对“建人脉、挖信息”也没有丝毫懈怠,而出席这些场合,他也总能拿到一些更有价值的企业细节。每次,他都会向主办方索要签到簿,看看有哪些人值得自己“深度挖掘”,然后与之亲密攀谈。
  他常常以自己儿时在战乱的斯里兰卡躲避枪林弹雨的经历为噱头,让人们对他深感佩服,这样,即使是那些对公司机密守口如瓶的人,也降低了心理防线。在计算机芯片行业,他甚至可以知道一种芯片的设计是何时完成,生产集成电路的晶圆能够获得怎样的利用率等研发和生产环节的消息。
  1992~1995年之间,经营科技和医疗保健资本市场中介服务的尼德姆公司在拉贾拉特南的带领下,不仅业务数量陡增了三倍,也在华尔街声名鹊起。
  1997年,拉贾拉特南自立门户,创办了对冲基金公司帆船集团。他从老东家挖走了几位过去的得力手下,并借助自己在科技行业多年积累下来的人脉和良好声誉,从硅谷募集到2.5亿美元的投资。
  仅一年的时间,帆船集团的基金规模就达到8亿美元。
  
  铁血将军
  
  拉贾拉特南把尼德姆的那一套铁血式的公司管理方法复制到帆船集团。
  帆船集团位于纽约市中心麦迪逊大街的办公室里,每天早晨8点30分,拉贾拉特南都会准时召集公司上下100名交易员、分析师和基金经理举行工作例会,讨论新一天的交易情况。任何人迟到,都要被处以25美元的罚款。
  会议上,拉贾拉特南会随机地对交易员或分析师们展开连珠炮似的发问:哪家上市公司盈利领先?某只股票的前景如何?某家公司最近有没有新的公告发布?和哪家公司有合作的可能?倘若交易员或分析师们没有做足功课,将会遭到他严厉责骂。
  9点15分,会议结束,每个员工都各就各位,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拉贾拉特南也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之后所有的时间,他几乎都和电话粘在一起。“那些最好的投资想法都是从频繁拜访公司以及与公司的总裁谈话中得来的。”
  不遗余力建人脉,千方百计挖掘、整合所跟踪的公司一切相关信息,抢占先机,拉贾拉特南专注到几乎偏执的程度。而他的确也是攫取信息的高手,连时任硅谷集团首席执行官的托罗西安也不得不佩服他的能力。“拉贾拉特南特别聪明,他总能比别人得到更多信息。”
  一次早晨例会,分析师杰拉尔德·弗莱明预测应用材料公司的股票收益每股为41美分。拉贾拉特南立即纠正了他的预测,因为某个“可靠消息来源”告诉他,收益应为42美分。结果,应用材料公司当晚公布的每股收益正是42美分!
  问及拉贾拉特南得到精准消息的秘诀,他总是讳莫如深。其他对冲基金公司按部就班地依靠电脑模型做数据分析、搜集信息,但都很难赶超帆船集团。
  “我的名字‘拉杰’,印地语是‘王者’的意思,加上我的姓氏‘拉贾拉特南’,就成了‘王中之王’。”
  帆船集团的业绩确实红火。公司日交易量一度达到1000宗左右,1999年其掌控的资金规模猛增了93%。即使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碎,纳斯达克指数好似过山车一样急速下挫,它也一直保持盈利。帆船集团不仅跻身世界十大对冲基金之列,还成为全球三大科技对冲基金之一。
  “帆船集团是证券经纪公司最大的客户之一,每年支付给他们的佣金都高达2,5亿美元!”拉贾拉特南喜欢露齿而笑,每每谈及公司的业绩,这几乎成了他的标志性表情。
  
  内幕交易
  
  2001年,前英特尔公司女职员鲁米因涉嫌内幕交易被美国联邦警方逮捕。案情曝光是始于1998年3月,英特尔开始在公司内部对“泄密事件”展开调查。
  英特尔在加州总部的办公室传真机上安装了监视器,并拍到鲁米偷偷地向拉贾拉特南传送公司商业机密的影像,其内容涉及计算机制造商向英特尔芯片下的订单和售价。这相当于让拉贾拉特南清楚地掌握到了英特尔季度收入的数据!
  经过警方的调查,2002年7月,鲁米终于伏法认罪,并同意与警方合作调查拉贾拉特南非法牟利的行为。不过,检方当时因为证据不足,不得不放弃了对拉贾拉特南的起诉。
  英特尔事件浮出水面,虽然拉贾拉特南矢口否认自己触犯了联邦法律,并且也躲过了牢狱之灾,但这次事件在华尔街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为何拉贾拉特南能拿到别人都拿不到的消息,然后每次都能狠赚一笔?光鲜的粉饰下,是否真的隐藏着内幕交易的可能?
  一时之间,流言蜚语不断。
  不过,拉贾拉特南并未因此有所收敛,依然利用激进的手段搜集其他公司公开甚至未公开的商业信息。对于此时 的拉贾拉特南来说,赚钱也不是他从事基金投资的动力,他只是享受那种在可预估的范围之内挑战风险的兴奋感觉。
  2004年,美国国税局发现,拉贾拉特南和帆船集团另一位合伙人罗森巴赫涉嫌于1999年在公司财务账面上掩盖了5200万美元的营业收入。然而,拉贾拉特南又口口声声称自己是冤枉的,对逃税全然不知情。虽然他主动拿出2000万美元交纳税款和罚金,但转头便将“造假”的会计师告上了法庭,要求其赔偿损失。
  这一段逃税的插曲,让议论拉贾拉特南的人越来越多。
  2007年9月的一天下午,拉贾拉特南在自己位于康涅狄格州格林尼治的家中举办了一场以“牛仔”为主题的派对。突然,一位风姿绰约、特立独行的金发女郎闯入他的视线。她一身辣妹打扮,穿着宽松暴露的衬衫和橘红色的短裙,还戴着一副飞行员用的太阳镜——她就是掌管70亿美元的对冲基金纽卡斯尔公司新上任的高科技领域投资顾问丹妮尔,切尔西。
  选美皇后出身的切尔西,在华尔街可谓是性感迷人的社交明星,众多硅谷科技公司的高管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并与之建立了密切的私人关系。拉贾拉特南心想,这真是“天降财女”!倘若能够拉拢切尔西,就等于建立了更加牢固的人脉关系网,信息搜集将来得更容易一些。拥有猎鹰般犀利眼光的拉贾拉特南,当然不会错过这次绝佳的机会。在派对上,他和切尔西相谈甚欢,表现得十分亲密。
  从那以后,拉贾拉特南与切尔西便成为了商业上的“盟友”,两人合作拉拢了众多科技公司的高管,让帆船集团总能事先掌握投资市场的动态,从而赚得盆满钵满。到2008年,帆船集团掌管的资金规模突破了70亿美元。根据2009年《福布斯》杂志公布的数据,拉贾拉特南的身家也涨到13亿美元。
  
  窃听风云
  
  不同于华尔街的其他亿万富豪,拉贾拉特南向来比较低调,从不炫富。他没有自己的私人飞机,也不会搞大排场去长岛的汉普顿度假。除了一直以来养成的节俭习惯,更大的原因是他不想受到过多的关注。然而,这却成了他一厢情愿的想法。
  美国联邦调查局早就盯上了拉贾拉特南,怀疑他操纵内幕消息获取暴利。2007年7月,拉贾拉特南从投资银行分析师那里得知上市公司希尔顿酒店即将私有化的风声之后,立马买入了大量希尔顿的股票。结果当消息正式公布时,他便一次性赚得了400万美元。
  2007年底,联邦调查局决定再从英特尔公司女职员鲁米这里打开缺口,进一步搜集拉贾拉特南的犯案证据。很快,鲁米就熬不住了,不得不与警方合作,协助调查拉贾拉特南的内幕交易案,并作为以后指控他的污点证人。她承认,2006年至2007年期间,拉贾拉特南又与自己达成了三次交易,共赚得1300万美元。
  2009年10月16日,纽约南区联邦法院正式向拉贾拉特南提起诉讼,指控他于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期间,曾多次利用内幕消息,在希尔顿酒店、谷歌、网络服务供货商阿卡迈、计算机芯片商AMD等10家公司的股票交易中,非法牟利达2000万美元。
  除拉贾拉特南和切尔西以外,被同时告上法庭的还有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阿尼尔·库马尔、IBM资深副总裁罗伯特·莫弗特、纽卡斯尔基金公司高级董事马克·库兰以及英特尔公司投资部门主管拉吉夫·戈埃尔四人。
  但是,老谋深算的拉贾拉特南并未自乱阵脚。像过去一样,他依然一口咬定自己是“在证券法许可的范围内行事”。
  “拉贾拉特南先生是清白无辜的。”辩护律师约翰多德在联邦法院大陪审团做出判决后立即发表了声明。
  尽管拉贾拉特南否认对自己的指控,但联邦调查局也是有备而来,早就布下了狠招来对付他。过去调查商业犯罪,一般只会通过电子邮件记录或者商业文件等来搜集证据,而这次,联邦调查局首次获得授权监听犯罪嫌疑人的电话。
  通话录音成了有力的呈堂证供。
  2008年7月24日,切尔西从阿卡迈公司一名不明身份的人那里得到内幕消息——阿卡迈将发布不利的业绩报告。她拨通了拉贾拉特南的电话。
  切尔西:“从线人那里收到风。阿卡迈会调低盈利预测,股价可能跌到25美元。”
  拉贾拉特南:“我不会说出去。他们何时公布?”
  切尔西:“只管天天沽空即可。”
  当晚,阿卡迈的收盘价为32.18美元,但没过多久,其股价真的跌破了25美元。拉贾拉特南利用切尔西的消息,一笔交易便赚取了240万美元。
  2008年8月15日,拉贾拉特南从麦肯锡的董事库马尔那里了解到AMD公司将接受巨额投资。
  库马尔:“昨天,双方已经握手了,并表示会推进这笔买卖。我认为你可以(AMD股票)。”
  拉贾拉特南:“投资方投了多少?”
  库马尔:“他们将投资60到80亿。”
  证据面前,拉贾拉特南一脸错愕,平日能言善语的他顿时也变得哑口无言。
  通话录音被公诸于众,引起华尔街一片哗然。“王中之王”的投资神话开始在人们心目中动摇。“拉贾拉特南这回玩过了!”
  在内幕交易案庭审听证会上,拉贾拉特南对联邦政府提供的窃听证据进行了言辞激烈的抨击,而他的辩护律师多德也向联邦地方法院提交了一份提议,禁止在庭上使用这些通话录音记录。
  很显然,拉贾拉特南还没死心。
  
  最后审判
  
  2010年1月7日,涉案被捕的库马尔主动放弃了起诉的机会,并与检方达成认罪协议。库马尔与拉贾拉特南是沃顿商学院的同窗好友,认罪协议上,他承认在2003年至2009年期间,曾经多次利用职位上的便利向拉贾拉特南提供麦肯锡的客户公司的内幕消息。在为帆船集团创造了接近2000万美元利润的同时,自己也得到100万美元的丰厚报酬。
  库马尔的招供,无疑是将拉贾拉特南向悬崖再推近了一步,他也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然而,拉贾拉特南的律师还在拼命地反击:库马尔在撒谎!
  其实,当众多不利的证据矛头统统指向拉贾拉特南时,这样的反击已经显得苍白无力。截至目前,这宗华尔街史上最大的对冲基金内幕交易案,涉案的21人中已有7人认罪。
  一亿美元的“天价”保释金,两千万资产以及包括其妻子阿莎在内的五人做担保,拉贾拉特南暂时获得了自由,前提是,他必须放弃护照,并且只允许在纽约110英里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对库马尔的审判预计将于3月26日举行。届时担任法官的,将是去年把美国最大金融诈骗案的制造者麦道夫送进大牢的纽约南区联邦法院法官丹尼·金。据检方估计,等待库马尔的可能是25年的监禁。库马尔之后,拉贾拉特南的审判应该也已经不远……
  
  链接:
  对冲基金(Hedge Fund),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其早期的操作宗旨在于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实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投资风险。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它逐渐成为一种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
  
  编辑 曾一方
其他文献
青年的未来性青年的未来性,也可以说是青年的明天.这个明天不是转瞬即逝的24小时,是指从青年转化到中年之后一个比较长的阶段.未来是确定的,人人都理解的,但又不能界定成几年
“老虎”伍兹的性丑闻将直接拖慢整个行业的发展步伐,并先后击倒从球场、高尔夫地产、赛事到相关体育用品、高尔夫旅游业的整条产业链上的每一块骨牌。    伍兹的账单    “老虎”伍兹正在为自己性丑闻买单。“虎嫂”艾琳去意已决,提出离婚并索要伍兹的一半家产,估计可能高达3亿美元。  除了存量资产的损失,对伍兹更大的打击是广告商中止合约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骤减。他于2009年12月12日承认“对婚姻不忠”,并
发展信息产业,推进哈尔滨市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哈尔滨市实现经济协调和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信息产业的发展,对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