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至2021年中国葡萄膜黑色素瘤研究现状及进展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xf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葡萄膜黑色素瘤(UM)是成人中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UM在亚洲地区的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家,但亚洲UM患者的发病年龄比欧美国家人群更早。随着近年来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UM作为一种罕见的眼内肿瘤,已逐渐被更多人认识。近10年来,我国UM研究呈现出数量多、发展快的特点。其中以非编码RNA为代表的分子遗传学方向、UM潜在抗癌药物的前沿发展和中成药是我国学者的研究热点。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对于UM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方面均有了较完善的认识与研究进展,但与欧美国家相比,在如免疫治疗等前沿研究方面仍有欠缺之处。在我国眼科研究学者、研究团队的进一步努力下,随着我国科研水平的进一步发展,相信能够进一步阐明影响肿瘤的机制,为治疗提供更多可能,从而为改善我国UM患者的预后提供帮助。“,”Uveal melanoma (UM)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intraocular malignancy in adults. The incidence of UM is lower in Asia than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the age of onset of UM patients in Asia is earlier than in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population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living standards in recent years, UM as a rare intraocular tumor has been gradually recognized by the public. In the past 10 years, the research of UM in China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a large number and rapid development. Among them, the direction of molecular genetics represented by non-coding RNA, the frontier development of potential anticancer drugs for UM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 are the research hotspots for scholars in China. In the past 10 years, China has made a relatively complete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UM. On the other hand, compared with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China still lacks in frontier research such as immunotherapy. With the further efforts of Chinese ophthalmology researchers and research teams, and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my country,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echanism affecting tumors can be further elucidated, providing more possibilities for treatment and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UM patients in China.
其他文献
急性胰腺炎发病4周后进入感染期,胰腺和胰周组织坏死合并感染可引发感染性出血、消化道瘘等并发症。该例患者经积极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治疗后仍反复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且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不显著,后发现胃后壁、十二指肠旁、降结肠旁有多处点状、微小气泡征,经胃肠镜检查后发现多发消化道瘘管。最终经多学科协作会诊,对该患者行内镜超声引导下引流治疗,治疗后患者完全康复。该例患者病情重、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诊疗一度陷入困境,现报告其多学科诊治经过以供临床参考。
目的:评价急性胰腺炎合并包裹性坏死(walled-off necrosis,WON)或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行内镜腔内引流术(endoscopic transluminal drainage,ETD)的长期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20年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通过腹部CT和(或)超声确诊为WON或PPC并行ETD治疗的患者共79例。通过回顾患者病历资料,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来评估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和长期生存质量等长期疗效指标。结果:共纳入50例患者,分为伴感染
幽门螺杆菌(n H.n pylori)感染是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京都共识和Maastricht Ⅴ共识均建议对n H.n pylori感染者进行根除治疗,除非有抗衡因素的存在,并且推荐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和2种抗菌药物组成n H.n pylori四联根除方案,疗程为10或14 d。PPI和抗生素治疗会对肠道微生态造成影响,目前短期(根除治疗后1~6个月内)影响已较为明确,长期(根除后至少6个月)影响的研究有限,但大多数研究结果均提示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基
目的:评价卡式尿素[n 14C]呼气试验药盒、闪烁采样瓶(固体闪烁法)、液体闪烁式(以下简称液闪式)尿素[n 14C]呼气试验药盒诊断幽门螺杆菌(n H.n pylori)感染的效果。n 方法:纳入2020年1月7日至10月2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39例患者。所有受试者均先接受n 14C尿素呼气试验,气体收集结束后>1~1 to <7 days after gas collec
目的:分析小肠原发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特点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0日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未行术前辅助治疗、经手术切除和病理确诊的小肠原发GIST,使用聚合酶链反应和Sanger直接测序法检测n KIT基因外显子9、11、13、17,以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n PDGFRA)基因外显子12、18的突变情况,分析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特征。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和Bonferroni连续校正检验进行分类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早期胃癌的相关性,评估PLR和NLR对早期胃癌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浙江省台州医院住院治疗的178例早期胃癌、129例慢性胃炎和122例胃上皮内瘤变(GIN)患者,运用Rand随机函数将所有患者按7∶3分为训练组(301例,其中早期胃癌125例,慢性胃炎90例,GIN 86例)和验证组(128例,其中早期胃癌53例,慢性胃炎39例,GIN 3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常规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微生物(病毒、衣原体等)感染产生的心脏瓣膜和/或心脏内膜炎症。美国人群年发病率约15/10万,近年有所上升n [1];欧洲人群年发病率3~10/10万,其中70~80岁老年人群年发病率达14.5/10万n [2]。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比例增高,心内置入物及血管内检查增多,IE发病率呈明显增长趋势,但尚无确切流行病学数据n [3]。n
期刊
我国风湿性瓣膜病发病率位居全球第二,仍有较大的患者基数和一定的发病率n [1,2]。风湿性二尖瓣疾病也是我国心脏瓣膜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是影响国人健康的重大疾病n [3]。欧美发达国家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发病率极少,所编写的瓣膜病指南中所引用的关于风湿性二尖瓣的诊疗文献普遍年代较旧,尤其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治疗推荐以瓣膜球囊扩张为主n [4],并不能反映风湿性瓣膜外科的技术发展,以及适应我国的现实情况。近20年,包括我国在内的亚洲很多国家的专家在风湿性二尖瓣外科精益化治疗方面进行了探索,
期刊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其他畸形同期联合手术的可行性并总结手术经验及规避风险路径。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44例行同期联合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收集同一时期在我院手术的患儿中经与联合手术患儿个体匹配后的44例患儿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高风险组(17例)和低风险组(27例)。对比分析同期手术与分期手术不同组别患儿早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其他住院指标,以此评价同期联合手术方案是否更加优化。结果:同期组患儿均成功施行联合手术,其中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院外死亡1例,均为
患者女,26岁。因四肢乏力伴双眼视物模糊3月余,加重2周于2021年2月8日就诊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询问病史,2020年11月中旬,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复视伴四肢乏力、腰部束带感,以右侧为重,未予重视;2020年12月中旬,患者因四肢乏力行走时摔倒出现右眼轻微视物模糊,但复视症状消失,于当地医院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未予特殊治疗;其后右眼视力逐渐下降至眼前数指,四肢乏力进一步加重。就诊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门诊行头颅及脊椎MRI检查,提示脑积水、间质性脑水肿可能(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