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t3221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指出:智力发展,它的核心是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的核心也是思维能力,思维是整个智力活动的最高调节者,给各种智力活动以深刻的影响。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学生多种语文能力都是通过阅读训练形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人们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想交流的基本过程,也是语言能力表达的四个基本方面,但是,这种能力表现出的是外在的能力,而决定这种能力内在的、核心的东西是思维能力,它是语言能力的基础,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训练应该是听、说、读、写、思的训练。因此,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应以“思”为核心,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现我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几点拙见。
  一、在反复阅读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没有吸收,哪来倾吐?提高思维能力,没有一定量的积累,思维训练终究是“纸上谈兵”。因此,多读些好文章,多接触经过斟酌、锤炼的书面语言,对发展思维能力是大有好处的。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抓好学生的阅读,学生不懂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读书来弄懂,学生懂了,要有感情地读出来,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例如:在教《桂林山水》一课时,我分三步指导学生阅读,即初读—细读—熟读。
  1.初读。也就是自由阅读,不带任何框框,碰到疑难问题打圈或打点置疑,以便在反复阅读中自行解决,了解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有学生提出:课文第一段里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等。我不急于解答,让学生再读课文。
  2.细读。即定向阅读,根据单元导语或“学法指导”提示确定思维重点。在课文中找出根据或答案。要求划出重点词、句并领会其意思,并能用融会贯通的语言说出段意等。在学生读前我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桂林的水是怎样的?(2)桂林的山怎么样?(3)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关系?(4)在山和水之外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
  3.熟读。也就是理解品读,带领学生在课文中走个来回,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复杂的思维过程来领悟作者思维过程的轨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能因文悟道、因道品文。在这里,我抓住了一些词,如“观赏”、“欣赏”来进行比较,抓住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让学生品读,这时学生就会在读中体会到桂林山水的美,去领略桂林风光,理解“甲”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还应以学生的主体感受——自读为主,教师点拨为辅。比如:教学《爱迪生》一课中爱迪生寻找合适的灯丝,试制电灯一段时,为了让学生领会到爱迪生“这样不懈努力”所体现出的顽强执着的科学精神,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步骤。
  (1)让学生先小声地读,找出关键词“不懈地”并理解其含义。
  (2)再自由读,探究需要在哪些词语上重读以体现其精神。学生找出“多少次”“一连”“几十个小时”“躺在实验室台上睡一会儿”“终于”这些重点词语。
  (3)安排指名读和齐读,其间适当点拨朗读技巧,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形式感与形象感。
  二、在大胆质疑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古人云:“学贵置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吸取知识的动力,有疑惑才有探求,才有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景产生的,并以解决问题情景为目的。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教学的过程就是教无疑者有疑,教有疑者无疑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以教材和学生的思维现状为凭据,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极创设思维训练情境,巧妙点拨思维活动,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浪花》一课时,一开始,我就放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海水、海鸥的声音,把学生带到大海边,接着让学生想象、置疑。你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好像看到了什么?这时,我又出示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图画,并范读课文,问:听老师读完课文,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经我一点,都开动脑筋,纷纷提出了问题:浪花没有眼睛,为什么会看见小姑娘?浪花没有脚,问什么会跑来跑去?浪花为什么给小姑娘捧来雪白的贝壳和青青的小虾?为什么说浪花像一群淘气的小娃娃?等等。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在学习中逐一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在阅读训练中,从无疑到有疑,经过解疑而致无疑,学生既提高了阅读水平,又训练了思维能力。
  三、在迁移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的归宿是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方法,训练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发展智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教会学生思考,善于想象,引导学生参与思维实践活动。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后,我提出问题:“乌鸦受骗以后会怎样呢?”要求学生根据这一问题编一个童话故事。题目可以是《乌鸦变聪明了》、《乌鸦又上当了》等,学生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想象中去,续出了丰富多彩、充满童趣的故事:“自从乌鸦被狐狸骗走到嘴的一块肉后,乌鸦一直很后悔。这一天,乌鸦又叼了一块肉肉停在大树上休息。恰巧又被出来觅食的狐狸碰上了……”类似的想象练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更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能力,拓宽思维领域。其次是引导迁移,发挥想象,提高思维能力。引导迁移是培养学生思维变通性的良好途径,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开阔,发展创造性想象。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公鸡》、《坐井观天》等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特点,将以往的学习经验移植到本课中,想象出内容完整、充实的情节。在此基础上,为把知识进行拓展延伸,我让学生运用在音乐课上学习的歌曲和一些简单的表演技巧,把想象中的故事排成生动形象的童话剧,充分展示了他们无比丰富的想象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思考,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把思维训练和字词句教学结合起来,以“思”为核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采用灵活的教法,指导学生采用最优的学习方法,给足时间,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主体性 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材作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媒体,正如叶圣陶先生在《谈语文教本》一文中所指出的:“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
目的:观察补肾泄浊方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脾肾亏虚、湿浊瘀阻型Ⅳ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而为改善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延缓病情进展提供安全有效的中医药防治方
目的: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确诊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患者及正常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临床资料辨别冠心病组的中医证
目的:运用中药疏肝解郁法结合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观察药物及心理综合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抑郁障碍的影响,进而探讨2型糖尿病抑郁症的临床特点。  
目前研究表明机体的免疫状态是决定着肿瘤发展、转移的主要因素,所以机体抗肿瘤免疫的病理生理机制越来越受关注。如果把肿瘤看成为“邪”的范畴,那机体的免疫状态就是“正”的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严重影响中青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治疗仍以非手术疗法为土。针灸治疗本病有大量的文献报导,但是对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较少。   目的:本研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如果把教学的全面性、导向性、发展性比作地球,那么教学评价就是撬动地球的支点。  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强调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  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可以直接起到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发展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各个步骤中及时作出反馈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教学过程中的评价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