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例肝性脑病脑电图分析

来源 :右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rin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肝性脑病患者脑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6例肝性脑病患者的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轻度异常5例(13.88%),中度异常11例(30.56%),重度异常20例(55.56%);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有明显关系,临床症状越重,脑电图改变越明显。结论 脑电图检查肝性脑病异常率高,可作为肝性脑病的诊断及判断疾病预后的指标之一。
  【关键词】 肝性脑病;脑电图;临床分析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1-0046-02 中图分类号:R742.044.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3.01.020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严重肝病所致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1]。到目前为止,HE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对本病的治疗在临床上仍以综合治疗为主。因此,早诊断、正确治疗对其预后至关重要[2]。有典型肝硬化史的HE临床上诊断不难,而以迷乱、淡漠、行为异常等神经症状为主,则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做出诊断。有些病例肝功能及血氨测定在HE的前后变化并不显著,临床上容易误诊、漏诊。我们对36例HE患者的脑电图(EEG)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符合HE诊断标准[1]的患者36例,其中男31例,女5例,平均年龄47.33岁;病因:肝硬化19例,重症肝炎8例,酒精性肝炎5例,原因不明4例。HE临床分期:前驱期5例,昏迷前期3例,昏睡期17例,昏迷期11例。
  2.方法 EEG检查采用康态19导联视频数字脑电图仪,按照国际10/20系统安放头皮电极,双耳垂放置参考电极,在清醒、嗜睡、昏迷状态下行单、双极脑电图记录。EEG异常诊断标准参照刘晓燕的《临床脑电图学》[3]。
  结 果 36例HE患者EEG检查结果:轻度异常5例,EEG表现为α节律、调节、调幅差,稍多低、中幅4~7 Hz θ波散在;中度异常11例,EEG表现为以中~高波幅的4~7 Hz θ节律为主,慢波背景中少数的8~13 Hz α波散在,间杂有一些不规则的δ波,有3例出现三相波;重度异常20例,EEG表现为广泛性的中~高波幅的1~3 Hz δ波为主,中间杂有散发θ波,其中12例昏迷患者在δ波背景出现三相波。EEG异常程度与HE临床分期的关系见表1,EEG的异常程度与HE的分期有明显关系,临床症状越重,EEG改变越明显。
  讨 论 HE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有以下几种学说: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氨、硫醇和短链脂肪酸的协同毒性作用学说等,其中氨中毒学说仍被认为是发病的经典学说[4]。HE的临床表现往往因原有肝病的性质、肝细胞损害的轻重缓急以及诱因的不同而很不一致。HE起病较急骤,患者在起病数周内即进入昏迷甚至死亡,而昏迷前可无前驱症状,如果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可使病情加剧,如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增加其病死率[5]。本组病例EEG检查异常率高达100%,而且EEG异常程度与HE临床分期有明显关系。由此可见,EEG可作为HE的诊断及判断疾病预后的指标之一。
  本组病例中,前驱期和昏迷前期患者EEG呈轻度~中度异常,表现以稍多或较多低、中幅4~7 Hz的θ波散在为主;昏睡期及昏迷期患者EEG则呈中
  ~重度异常,两侧中~高波幅1~3 Hz δ波占优,中间杂有散发θ波,部分病例可见典型的三相波。可见,随着病情变化的不同,而表现不同程度的EEG改变。
  总之,EEG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又能客观反映脑的病理变化,建议对有肝硬化病史患者常规进行EEG检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病情发展为HE,以降低不良预后。
  参考文献[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262029.
  [2]刘思纯,张 敏.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对策概述[J].新医学,2008,39(1):5659.
  [3]刘晓燕.临床脑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5216.
  [4]韩丽萍.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81.
  [5]周晓琳,陈一东,覃慧敏,等. 影响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8):3334.
  (收稿日期:2012-10-13 修回日期:2013-01-26)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头颈部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先行头颈血管CTA检查,后行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患者,有针对性地观察椎动脉起始部、颈内动脉分叉段(分
介绍大口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曹娥江基础工程中的应用、管桩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成效。
目的观察经纤维支气管镜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治疗颅脑损伤后急性呼吸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颅脑损伤后经胸片或胸部CT诊断为肺部感染、肺不张并表现为急性呼
目的通过分析二段式柱状(BLB)种植体的植入并修复,观察其成功及失败相关因素,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共54颗牙列缺损行BLB种植体的植入并修复,进行3年不同时期的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治疗输卵管伞端堵塞造口术后的妊娠情况。方法对159例腹腔镜下输卵管伞端造口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造口术后输卵管伞部结构与正常输卵管的差异程度分
近年随着时代的变迁,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现已成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其传播速度快、感染性极强,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及正常生活状态[1]。近年来
【摘要】目的探讨舒血宁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10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72例,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4)。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舒血宁联合纳洛酮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时间及临床治愈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治疗有效时间及临床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对
目的 观察羟基脲(HU)联合干扰素α-2b序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确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18例患者依据其意愿分为羟基脲联合干扰素α-2b(IFN-α-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情绪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将60 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两组干预前后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评定情绪障碍及生活质量量表(QOL)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HAMA、饮食和睡眠评分比较差异无
通过对单根、多根预应力锚索的锚固机理和效果的分析,建立数值模型分析,并对锚索体、浆体与岩体的相对滑动的研究,提出各关键参数之间的规律,对某工程进行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