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健谈44年演员生涯: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1日,我们全家早早守候在电视机前,与全国人民一起见证这伟大的历史时刻。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真是激动万分、深受鼓舞。
  1975年3月8日,我在部队正式入党。我们业余宣传队条件有限,只有一面小小的党旗,一台简陋的录音机,《国际歌》播放完毕,我在党旗下郑重举起拳头、庄严宣誓。从此,我有了人生信仰。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感到自豪。作为演员,我要不懈努力,用优秀作品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
  我在云南当过4年兵,部队生活形成了我的英雄情结。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王进喜“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焦裕禄“心中裝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些英雄楷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平凡中见不凡”,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员”。
  1977年,我从业余宣传队考入空政话剧团,正式开始演员生涯。44年来,我演过李大钊、朱伯儒、焦裕禄、冯石、杨善洲、甘祖昌等共产党员形象。我在创作中跟他们交过心,自己的心灵也一次次被这些崇高的灵魂涤荡着。

演“焦伯伯”就是演我的父辈


  电影《焦裕禄》临近建党70周年时上映,掀起了观影热潮,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演焦裕禄时怀着两种情感。我父亲是公社书记,我的老家山东菏泽离河南兰考并不远,两个地方的地理环境、人际关系、生活方式非常接近,黄河古道、大水灾荒以及贫穷是我们共同的记忆。
  拍《焦裕禄》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时候,国民经济发展很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的传统价值观念。有人疑惑,《焦裕禄》拍出来有人看吗?我和导演的想法是,哪怕全国的共产党员都能看一看呢!
  我爱人准备了很多关于焦裕禄的书,我把它们带进剧组。我们先在峨眉电影制片厂学习,听老师讲历史背景、讲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然后去兰考体验生活。但我越是接近这个人物,越觉得有距离,就越不自信。
  到焦裕禄家访问,一进门就听说电视剧《焦裕禄》的演员刚走,徐阿姨(焦裕禄的夫人)见到演员就流下了眼泪。见到我,徐阿姨有些不信任:“‘宋大成’怎么能演焦裕禄呢?”我很痛苦。导演鼓励我,外形有三分像就行,七分在神似。为弥补外形上的差距,我的体重迅速减了20多斤,白天体验生活,晚上熬夜,饿了就嗑一小把瓜子,想方设法把自己熬瘦,也熬出劳累感。
  吃点苦倒没什么,关键是神似。我问自己:焦裕禄的心灵是怎样的?小时候,我觉得他是好人,现在我仍然从这点出发:焦裕禄身上体现了我们民族最珍贵的优秀品质。他经历了苦日子,在党的培养下成长为一名干部,对人民有真诚的心,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任,他乐于为人民谋幸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他身上绝不是一句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优秀品质。焦裕禄对兰考人民有一种朴实的感情,人民的疾苦最能牵动他的感情。理解了他的感情,也就理解了他的言行。
  在兰考拍摄电影时,我切身感受到兰考百姓对焦裕禄的感情。群众演员帮助我们拍戏,一宿宿陪着熬夜,剧组要给点劳务费,老百姓生气了:“怎么能收钱呢!什么时候需要我们,随叫随到!”有一场戏,老百姓送生病的焦裕禄去医院。这些群众演员的父辈,当年同样送过焦裕禄就医。拍戏那天,他们身上穿什么衣服、手里拿什么道具,家里的老人早早就交代好了。这样的真情实感,给了我们演员真实的创作环境和强大的情感力量。
  为什么大家看了《焦裕禄》会受感动?影片的魅力来自哪里?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焦裕禄》表现了民族之魂,人民呼唤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我很想重回兰考,到焦裕禄的墓前再看一看。我想对他说:“焦伯伯,咱们实现全面小康了。在实现小康的路上,大家学习您的精神。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您的精神会继续影响大家。”

共产党员的职责不因职位变化而改变


  2011年,我出演建党90周年献礼片《杨善洲》。我对云南不陌生,对杨善洲的事迹也不陌生。骨子里想演他,但心里有个问号:这个年代有很多优秀党员,杨善洲能好到这个份上吗?
  我决定亲眼去云南看一看。一路接触到很多人,走访与杨善洲一起奋斗过的人,听当地老百姓谈起他,我逐渐了解到杨善洲的好,为自己曾经有这个问号感到羞愧。
  这个戏创作时间紧张。拍摄期间,我请了两位老师做我的表演指导:一位是与杨善洲一起奋斗的第一任老场长,一位是杨善洲的女婿。慢慢地,我在两位老师的眼神里,找到了扮演杨善洲的自信。
  我当时上了大亮山的林场,看到曾经是光秃秃的一片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大森林。这森林就是杨善洲退休之后,带着一帮人在山里20多年干出来的。杨善洲本来可以安享晚年,朋友知道他下决心去山里种树,纷纷劝他:“你这不是自找苦吃吗?”他说:“我的职位没有了,但我是共产党员的职责没有变。”
  杨善洲生在大亮山,小时候家里穷,他被过继给别人,靠在山上挖草药卖钱当学费。他的梦想是有一亩自己说了算的土地。新中国成立,他不仅分到了十几亩地,还有两间屋子、一头牲口。他打心眼里感谢党、感谢政府。他不止一次看到村里的“担架队”,共产党员是上山抬着担架后头、下山抬着担架前头,出力总是最多。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们是共产党员。在杨善洲心里,共产党的形象是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杨善洲要报恩,并找到了最适合他的方式:用生命来报恩,完成好党和组织交付的每一项工作。这是他心里的誓言。   我在当地收集了很多老百姓写给杨善洲的顺口溜。“活到老,干到老。”“大官他不像,像什么?像,像个种田郎!富翁他不当,当什么?当,当个共产党!”“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短短几句顺口溜,就生动描绘出了杨善洲与家乡父老之间的深厚情感。
  杨善洲82岁才下山,他在弥留之际对女婿说:“我做梦了,梦见山里孩子想喝咖啡、想吃巧克力。”20多年来,年轻人跟着他没少吃苦,他内疚,始终牵挂着他们。这些真实的细节,让杨善洲这一共产党员的形象生动可敬。
  因为《杨善洲》,我获了华表奖、北京国际电影节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奖、“春燕杯”4项荣誉。我把4个奖的奖杯、奖状、奖牌,送回云南保山杨善洲奋斗过的林场。

尽全力创造不负这个时代的角色


  2014年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我深切体会到,扎根到生活里去,有创新,才能出来真正好的作品,才能跟得上时代。
  我演过赵树理。他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经年累月地深入农村,写出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成就了“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经典。
  《杨善洲》之后,我在电影《老阿姨》里扮演甘祖昌将军。甘祖昌1927年入党,1955年授少将军衔,1957年解甲归田。还乡29年,他修桥修路、修水库修水渠,惠及十里八乡。可惜的是,这个片子公映我没能参加,因为做了第二次大手术。家人朋友都为我揪着心。进手术室前,儿子流泪对我说:“爸,你塑造的这些角色,大家都会记住的,你这辈子没有白活……”

  没想到,在那之后,我还有机会塑造新的角色。这些年,我参与了《希望的大地》《河山》《我们的新时代》几部戏。虽然创作上有些困难,说话不太清楚,但我不甘心,赶上这么好的时代、这么好的环境,我还想接着演,用有生之年有限精力、尽全力来创造不负这个时代的角色。
  我的追求还是那句话:在通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道上,做一颗坚硬的铺路小石子!
  我是共产党员,也是一名演员。作为演员,我要完成角色的创作,要吃苦在前,为角色下最大功夫。每一个角色不管大小,都要问自己尽力没有。
  我曾讲,要做一个称职的演员,珍惜“演员”两个字,因为来之不易。演员是文艺工作者,是心灵的工程师,要为观众提供精神食粮。演员对职业使命的认识有深浅之别,但这个基本的理念要有。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得想想自己的使命、自己的责任,想想这份职业的意义,也得问问自己:你是什么角色?你的位置在哪里?
  常有人问我:“你扮演了这些优秀共产党员,有怎样的感受?”我的感受是,希望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越多越好。
  每当想起李大钊、想起焦裕禄、想起杨善洲,我的心里总会响起那首歌:“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啊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呀方,就要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開花……”
  (来源:人民日报)
其他文献
队员们找到他的时候,他坐在台阶上,一旁摆着一个摄像机。此前他穿过公园的花花草草,一路走,一路拍。却不知道摄像机里没有放储存卡。  年轻时,他曾是个摄影师。由于患了阿尔茨海默病,丢失记忆,他偶然的一次走出家门,就让家人失去了联系,最后被北京市志援应急救援服务中心的队员们找到。  自2016年以来,北京市志援应急救援服务中心开始义务寻找走失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如今,这支主要由志愿者组成的队伍已经有五百
图:《青春万岁》图书封面。图:电影《青春万岁》中,女高中生们在欢快地放声歌唱。  有这样一部小说,经历时间的延宕,从写作到出版间隔了整整26年;也是这部小说,最终战胜了时间,平均每3年就重印一次,到如今已发行上百万册,成为名副其实的“长销书”。有这样一部电影,经历艰难的波折,从改编到投拍一度坎坷重重;也是这部电影,最终战胜了艰难,上映后好评如潮,并走出国门获得世界级奖项,受到国际瞩目。  这部小说
从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创办中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至今,你知道全国现有多少家博物馆吗?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十三五”以来,我国平均每两天新增1家博物馆;截至2020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5788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达1224家,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  博物馆鳞次栉比,展厅里观众摩肩接踵,文创产品琳琅满目,许多城市都在打造博物馆之城,“博物馆热
随着世界读书日的落幕,新一波轰轰烈烈的图书大促销也告一段落。吐槽书价太高的声音不少,且多为买书人;也有不少图书出版人认为现在书价偏低,已成为束缚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图书价格是出版业与读者之间最为直接而敏感的交叉点和矛盾点。目前中国图书的价格究竟高还是低,是否合理?书价是否反映了图书的真实价值?读书日的喧嚣过后,有必要来一场冷思考和行业检视。  综合分析近30多年来中国图书价格数据及相关社会经
“没打算活着回来”  1937年,15岁的饶平如就在南昌经历了日机轰炸。他见证了无辜百姓被屠戮的惨状。后来,他们举家回老家避难,依然不得不和同学们一起跑警报。在没有轰炸的日子,父亲如往年一般将书帖搬到外面去晒。岳飞那幅“还我河山”的拓片,在他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1940年7月,饶平如尚在读高中,他报考了黄埔军校。“上有兄长,下有幼弟,父母不愁供养。我可以放心上战场了,大不了就是战死沙场,反正
当下,网红经济如火如荼。李子柒、薇娅、李佳琦等网红备受推崇,成都春熙路、重庆洪崖洞、西安大唐不夜城等景点频被打卡,你最喜爱的是哪个?网红经济在创新销售模式,带来丰富消费体验的同时,也提振了市场消费,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各地网红经济发展呈现哪些特色?有哪些经验?又存在哪些短板?“丁真现象”有伏笔  “在四川,人人都有一个网红梦”,这句调侃话里有话。其一,丁真、李子柒、办公室小野……四川的确盛产流量网
小时候看电视剧《西游记》,非常喜欢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也被那两个一模一样的孙悟空所迷惑,只觉得很好奇,很热闹。后来细读四大名著,发现都有关于真假的故事,但意味却各不相同。  在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中,两个孙悟空打得难解难分,他们上天入地求辨真假,照妖镜照不出,连观音菩萨都分不出,最后打到如来佛祖那里。如来降天花普散缤纷,即离宝座,对大众说了一句话:“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什么意思?这个六耳
最近上映的高口碑粤剧电影《白蛇传·情》,是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为蓝本创作的故事。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另外三个是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2006年作为江苏省镇江市、浙江省杭州市申报的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此改编的经典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构成数代人的童年记忆,刚过去不久的端午节也与这个传说联系密切。  白蛇与书生的故事,起初并没有那么缠绵
5月31日在昆山举行的挖掘机全球销量登顶庆祝晚会上,没有看到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的身影。  无论如何,这都算一份非常亮眼的成绩单。根据全球权威调研机构Off-Highway Research数据,2020年三一重工共销售98705台挖掘机,占据全球挖掘机市场15%的份额,首夺全球销量冠军。  甚至在当晚的对外发布口径上,主办方还特别强调要淡化“三一重工宣布夺冠”的字眼,只提第三方数据。  这倒是符
最近,党史题材剧《觉醒年代》高分出圈,引起广泛关注。  这部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  剧中李大钊慷慨陈词,呼吁同胞救国。  “为了你们不再流离失所,人人都能当家作主,为了让中国的老百姓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为了人人都受教育,少有所教、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