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体现,写作试题又是语言测试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试题的设计直接影响写作测试的效度。写作试题是直接测试语言学习者综合语言能力的题型,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词汇、语法、句法及语篇等各方面的语言能力。写作试题的效度和信度直接影响测试的质量,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因此,“现代语言测试研究的重点是怎样提高测试的效度”(Anderson, Clapham & Wall,2000)。解构图式理论,分析影响写作测试效度的主要因素,对写作测试有一定的启示,根据图式理论设计写作试题可以提高试题的效度语言测试已成为语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解构图示理论。英国著名心理学家F. C. Barlett(巴特里特)于1932年在其出版的《记忆:实验与社会心理学》中最早提出“认知结构”这一概念。许多心理学家步其后尘对认知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揭示出它处理信息的运作机制。林之达教授指出“所谓认知结构是指个人在感知和理解客观现实的过程中在头脑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因而,认知结构由一个人的过去的经验、知识所组成”[1]。图示理论就是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一理论把在语言理解中起作用的背景知识结构称为图示,图式是认知的基础。“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和积极的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2]。图示理论主要强调的是,人们在理解新知识时,需要将新知识与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相联系,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示,大脑将获得的新知识与图式中的“旧”知识进行匹配,通过激活图式中的“旧”知识,创建“新”“旧”联系,帮助大脑进行理解和记忆。这一理论在外语教学中得到了语言研究者和教学者的高度重视,广泛应用于阅读和听力测试和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但笔者认为图式理论对语言写作试题设计也有一定的启示。
写作的认知过程及影响写作测试效度的主要因素。测试效度指的是测试的得体性,即测试的内容是否检测了想检测的内容(Henning,2001)。测试效度由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和结构效度构成。其中结构效度在衡量效度中最为重要。
Structure of the Writing
图1
1.写作的认知过程。要研究写作测试受哪些因素影响,首先应该了解写作的本质。关于写作的本质,Flower & Hayes和Bereiter & Scardamalia关于写作认知过程的论述是非常有影响力的研究。Flower & Hayes(1981)提出的写作认知过程(writing processes)由三部分组成:计划(planning)、表达(translating,或译为“转化”)、复阅(reviewing)[3]。如图1所示:
图2
2.影响写作测试效度的因素。测试效度指的是测试的得体性,即测试的内容是否检测了想检测的内容。效度是测试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测试效度由内部效度(internal validity)、外部效度(external validity)和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构成。内部效度指的是卷面效度(Face Validity)、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应答效度(Response Validity)等,用来研究测试内容和效果的几个方面。外部效度指的是同期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和预期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在所有的效度指标中,结构效度最为重要[4]。
影响写作效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测试的目的。没有明确的测试目标,就不会有具体的测试项目。测试前明确测试目的是非常重要的,要测学生的描述能力还是论证能力。最重要的是测试内容,也是测试的核心,如果测试的内容超出受试者的知识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范围或者极大地低于受试者的水平,测试内容对受试者来说就会太难或者太容易。这样会直接影响测试的内容效度和卷面效度。另外,受试者当时的心理状态和测试环境也是影响效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受试者对测试项目产生反感甚至敌意,他们将对本次考试抱以不认真或者恶意的态度,因此,写作试题的话题应该考虑到受试者的情感因素。
图式理论对写作试题设计的启示。鉴于以上对图式理论和写作试题效度的分析,写作试题应该考虑到受试者的图式。考察受试者的写作技能,写作无关的其它技能的应当尽量少,如创造力,想象力,推断力,等等,因此,写作试题应充分考虑到受试者的图式,写作形式或话题都能尽量限制在其已知知识范围内。写作的题目所要测试的应该是命题人员期望考生能够掌握的写作技能,在具体拟写写作题目前,命题人员首先必须明确,通过作文究竟应该测试学生哪些方面的写作技能和知识,受试者是否已经具备完成这些技能所需的背景知识,是否具备完成这一写作任务的基础条件。
写作的题目内容上要符合受试者的情感图式,激发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愿望,引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写作环境,而不是引起愤怒,憎恶或悲伤的联想,如一个题为“描述一次糟糕的旅行”,这无疑会引起受试者不愉快的联想,甚至更糟糕的是,这有可能激活受试者一连串的不愉快经历联想,如糟糕的假期,失败的计划,等等,在这种心情下,受试者很难正常地发挥其写作技能,必然降低写作测试的效度[5]。
写作测试的题目应提供给受试者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试题描述。写作测试不仅仅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及内容表达的贴切性,还要注意写作任务应该有明确的界定,是考生知道应从哪方面着手,以避免作文内容不着边际,难以评分。解决这一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在题目后面作适当的注解以限定写作的范围。对考试不熟悉的话题要尽量避免涉及,或给与详细必要的说明和提示,创建新信息与图式之间的连接,但当新信息图与已有图示之间出现空白时,补充说明就显得非常必要。将图式理论及写作认知模式应用于语言写作试题的设计中,对提高写作测试的效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之达.传播心理学新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于飞,于丽.图式理论对听力测试材料选择的限制[M].长春: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6),125.
[3]修旭东.英语写作测试中“理论效度”的理论依据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1),57.
[4]戴晓莉.英语测试写作题型效度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6),147.
[5]何芸.大学英语写作测试命题原则、来源及类别[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7.
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
解构图示理论。英国著名心理学家F. C. Barlett(巴特里特)于1932年在其出版的《记忆:实验与社会心理学》中最早提出“认知结构”这一概念。许多心理学家步其后尘对认知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揭示出它处理信息的运作机制。林之达教授指出“所谓认知结构是指个人在感知和理解客观现实的过程中在头脑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因而,认知结构由一个人的过去的经验、知识所组成”[1]。图示理论就是在认知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一理论把在语言理解中起作用的背景知识结构称为图示,图式是认知的基础。“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和积极的组织,是被学习者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怎样把这些新信息丰富到学习者知识库中的过程”[2]。图示理论主要强调的是,人们在理解新知识时,需要将新知识与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相联系,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示,大脑将获得的新知识与图式中的“旧”知识进行匹配,通过激活图式中的“旧”知识,创建“新”“旧”联系,帮助大脑进行理解和记忆。这一理论在外语教学中得到了语言研究者和教学者的高度重视,广泛应用于阅读和听力测试和教学的研究和实践中,但笔者认为图式理论对语言写作试题设计也有一定的启示。
写作的认知过程及影响写作测试效度的主要因素。测试效度指的是测试的得体性,即测试的内容是否检测了想检测的内容(Henning,2001)。测试效度由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和结构效度构成。其中结构效度在衡量效度中最为重要。
Structure of the Writing

图1
1.写作的认知过程。要研究写作测试受哪些因素影响,首先应该了解写作的本质。关于写作的本质,Flower & Hayes和Bereiter & Scardamalia关于写作认知过程的论述是非常有影响力的研究。Flower & Hayes(1981)提出的写作认知过程(writing processes)由三部分组成:计划(planning)、表达(translating,或译为“转化”)、复阅(reviewing)[3]。如图1所示:

图2
2.影响写作测试效度的因素。测试效度指的是测试的得体性,即测试的内容是否检测了想检测的内容。效度是测试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测试效度由内部效度(internal validity)、外部效度(external validity)和结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构成。内部效度指的是卷面效度(Face Validity)、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应答效度(Response Validity)等,用来研究测试内容和效果的几个方面。外部效度指的是同期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和预期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在所有的效度指标中,结构效度最为重要[4]。
影响写作效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测试的目的。没有明确的测试目标,就不会有具体的测试项目。测试前明确测试目的是非常重要的,要测学生的描述能力还是论证能力。最重要的是测试内容,也是测试的核心,如果测试的内容超出受试者的知识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范围或者极大地低于受试者的水平,测试内容对受试者来说就会太难或者太容易。这样会直接影响测试的内容效度和卷面效度。另外,受试者当时的心理状态和测试环境也是影响效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受试者对测试项目产生反感甚至敌意,他们将对本次考试抱以不认真或者恶意的态度,因此,写作试题的话题应该考虑到受试者的情感因素。
图式理论对写作试题设计的启示。鉴于以上对图式理论和写作试题效度的分析,写作试题应该考虑到受试者的图式。考察受试者的写作技能,写作无关的其它技能的应当尽量少,如创造力,想象力,推断力,等等,因此,写作试题应充分考虑到受试者的图式,写作形式或话题都能尽量限制在其已知知识范围内。写作的题目所要测试的应该是命题人员期望考生能够掌握的写作技能,在具体拟写写作题目前,命题人员首先必须明确,通过作文究竟应该测试学生哪些方面的写作技能和知识,受试者是否已经具备完成这些技能所需的背景知识,是否具备完成这一写作任务的基础条件。
写作的题目内容上要符合受试者的情感图式,激发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愿望,引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写作环境,而不是引起愤怒,憎恶或悲伤的联想,如一个题为“描述一次糟糕的旅行”,这无疑会引起受试者不愉快的联想,甚至更糟糕的是,这有可能激活受试者一连串的不愉快经历联想,如糟糕的假期,失败的计划,等等,在这种心情下,受试者很难正常地发挥其写作技能,必然降低写作测试的效度[5]。
写作测试的题目应提供给受试者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试题描述。写作测试不仅仅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及内容表达的贴切性,还要注意写作任务应该有明确的界定,是考生知道应从哪方面着手,以避免作文内容不着边际,难以评分。解决这一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在题目后面作适当的注解以限定写作的范围。对考试不熟悉的话题要尽量避免涉及,或给与详细必要的说明和提示,创建新信息与图式之间的连接,但当新信息图与已有图示之间出现空白时,补充说明就显得非常必要。将图式理论及写作认知模式应用于语言写作试题的设计中,对提高写作测试的效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林之达.传播心理学新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于飞,于丽.图式理论对听力测试材料选择的限制[M].长春: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6),125.
[3]修旭东.英语写作测试中“理论效度”的理论依据模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1),57.
[4]戴晓莉.英语测试写作题型效度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3,(6),147.
[5]何芸.大学英语写作测试命题原则、来源及类别[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7.
作者单位:山东英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