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设计教学对于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重要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enshe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的幼儿园中曾广泛推行设计教学这一方式,以意大利的教育家马拉古齐和家长、社区工作者们在其北部城市瑞吉欧——艾米利亚的市立婴幼儿中心实施的设计教学最为成功。它的成功实践为世人所瞩目,其影响波及世界各个地方。借鉴其成功的实践经验和先进理念,对于改造当前我国的幼教实践十分必要。
  关键词: 设计教学 幼儿教育 自主探究 良好途径
  我国基础教育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较弱。纵观我国学前教育现状,由于长期以来受“传道、授业、解惑”这种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加之受中小学应试教育的波及,现实中的幼教工作均不同程度地偏离了幼儿教育应有的目标。下面就设计教学的典型特征,研究过程中我们的做法、体会两个方面谈谈看法与认识。
  一、“设计教学”的典型特征
  在谈设计教学特征前,我们先给它下一个定义:幼儿和教师围绕某一个值得学习的主题进行深入持续的调查探究,以期发现与学习主题有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其典型特征主要有:
  (一)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传统教学主要是指帮助幼儿获得技能,发现幼儿学习的不足之处,强调外在动机,允许教师直接指导幼儿的活动,规定幼儿活动的内容与任务。而设计教学则是为幼儿提供运用技能的机会,发现幼儿的优点与长处,强调内部动机,鼓励幼儿自己决定设计活动的内容、方向及要解决的问题。
  (二)与主题教学、单元教学的区别
  主题教学活动中涉及的问题常常是类似“季节”、“动物”这类包含宽广的概念或主题。教师收集同该主题有关的书籍、图片及其他材料,幼儿通过这些材料获得新的经验。在主题教学活动中,幼儿很少自发地进行调查研究或提出问题。主题活动中的次主题可为设计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与内容,单元活动则着眼于教师认为重要的和需要掌握的主题,它往往由教师预先规划好的课与活动构成。同主题活动一样,在单元教学活动中,幼儿对于活动进程中需要探究的问题同样缺乏意识与积极思考。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幼儿自己提出问题,由这些问题引导幼儿探索并决定所要从事的活动内容,最重要的是主题常常是幼儿可以直接调查探究的真实生活现象,而不是主要通过间接的图书资料才能进行研究的主题。如这一年多来,我们实施得比较成功的设计教学内容有玩具、车辆、服装、鞋子、食品、糖果、饼干、饮料、家、上街买东西等,无不与孩子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二、做法与体会
  (一)做法
  1.设计教学的一般阶段程序:
  (1)起始阶段:幼儿和教师通过多次讨论、选择决定所要深入研究的主题,并通过头脑风暴使幼儿形成某种概念的网络图,这一概念网络图呈现了设计活动所涉及的一系列主题、次主题或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
  (2)实地调查研究阶段:包括实地调查、采访、探究等活动。这是设计教学的核心阶段,在这一阶段,幼儿根据创作图画、构造模型、仔细观察、记录发现、讨论并用戏剧表演的方式表达新理解。
  (3)总结展示阶段:通过总结,报告设计活动的结果,包括展示各种发现、创作各种作品等,如在门厅展示出的四块版面:饼干、玩具、车辆、上街买东西就是第三阶段的部分成果展示。
  2.设计教学的评价方式。
  我们的评价方式是将幼儿学习经验以卷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以此作为展示幼儿学习过程、鉴定幼儿学习结果的主要依据。我们制作卷宗的目的是保存、记载学习探究的痕迹与过程,并就幼儿学习探究的过程与结果作出评价,评价侧重过程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是一种质的评价。如对学习与探究的评价,主要从“知识”、“技能”、“气质”三方面进行。
  (1)通过这一主题的设计教学,幼儿知道了哪些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
  (2)通过这一主题的设计教学,幼儿会做哪些以前不会做的事。
  (3)通过这一主题的设计教学,幼儿在气质方面(包括意识、习惯、态度)等发生了哪些变化。
  通过卷宗分析,我们可以不断反思、修正行为。
  (二)体会
  1.探究性学习活动贯穿于设计教学活动的始终,可以说,设计教学是培养幼儿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
  2.设计教学必须将教师的“预设”与幼儿的“生成”有机结合起来,教师指导作用的隐性化不等于弱化。
  3.在设计教学活动中,由幼儿接手,将课程内容带到无法瞻前、难以预期的方向,教师的作用是紧随其旁,谨慎引导,准备、细察、探索……教师的计划、教学应“从幼儿的想法着手”,真正体现了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4.开展设计教学的教师,必须有“配合”眼光、“整合”眼光,即从开展设计教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应使幼儿养成哪些最基本的习惯、形成哪些最基本的意识、培养哪些最基本的技能,才能最大限度地支持、配合设计教学。
  5.在设计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智力多重性及不同幼儿智力的侧重点的差异,鼓励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进行探究,极大地促进幼儿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与多样化。
  6.在设计教学中,幼儿气质、意识、习惯的变化过程比起知识的学习更重要,前者是一种比较隐性化的学习,不易发生,但一旦生成就可持续受益。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时期班级建设具有新的意义和内涵,而大学生党员在班级建设中具有特殊意义。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的优秀人才代表,通过其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工作能力引领同学前进,为班级建设奉献自己的能力。作者认为,大学生党员在班级建设中起着思想塑造、行为引领、组织领导、纽带桥梁、服务奉献五大作用,并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旨在针对性地为大学生党员在班级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提出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班级建设
背景: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心室重构(ventricular remodeling,VRM)是心肌损伤后由于心肌细胞及基质进行性变化引起的心室重量、容积增加及形态改变。左心室
[目的] 探讨人胆汁中存在的一种具有沉淀特性的胆红素(BR)组分,分析单结合胆红素(MCB)对人胆汁成核时间(NT)和成核活性(NA)的影响。研究MCB的水难溶特性(溶解度)及其在病理性
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个人素质和专业素养。虽然不同的班主任有不同的性格与行为习惯,不同的班主任在经历多年的班级管理后大多能摸索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但不管什么样的管理理念,也不管什么样的管理策略,把握好几个关键的问题,做好几个关键的“第一次”,就可以让初接触班主任工作的年轻教师少走些弯路,从而在班级管理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注重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  新
摘 要: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基本生活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重要场所。针对幼儿园阶段幼儿认知水平和学习水平较薄弱的特征,幼儿园在实施幼儿教育时,应该准确把握幼儿的身心特点,从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出发,选用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幼儿教学方式,在教学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幼儿教育。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幼儿教育 环境生活化 教学设计生活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教师应该“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