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慈善总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6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位理事:
  刚才,我们召开了中华慈善总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机构。在此,我代表中华慈善总会新一届领导机构成员,向大家的信任表示衷心的感谢!也为我们能在今后的五年中在中华慈善总会这个大家庭中合作共事,而感到由衷的欣慰!
  对于我们而言,大家的信任是压力,更是动力。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不负众望,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方的支持下,恪守总会宗旨,发扬优良传统,奋发图强,开拓进取,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愁,将慈善事业推向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努力。
  近二十年来,中华慈善总会在崔乃夫、阎明复、范宝俊三位老会长的带领下,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光辉业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此,我们向三位老会长为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慈善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道路上,引导我们前进的不仅仅是领导者的远见和能力,也在于我们的人民对善与爱的坚定信仰,以及对美好生活与和谐社会的不倦追求。二十年前,中华慈善总会将这种质朴而崇高的理想写入了它的宗旨里: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帮助社会上不幸的个人和困难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工作。近二十年来,这个理念激励着无数的慈善工作者恪尽职守,勇担责任;激励着无数的爱心人士慷慨解囊,无私奉献。正是这些平凡而高尚的人们,共同铸就了今天中华慈善总会乃至中国现代慈善事业的辉煌业绩。
  今天,我们将接过老一代手中的旗帜,继续这一伟大的征程。我们坚信,中华慈善总会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仍将是中国最优秀的慈善组织之一。这是因为,我们有着依法开展活动的法治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和为民解困的务实精神;我们有着党和国家的信赖支持、扎实有效的工作体系和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这一切都将为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在刚刚召开的中华慈善总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曲淑辉同志代表民政部提出,中华慈善总会要做公开透明的表率、做改革创新的典范、做专业化、职业化的先锋。这是对我们的希望,也是对我们的信任。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公众信任度亟需提高、组织发展定位仍需进一步清晰、业务和创新能力有待增强等等。这都要求我们要以更大的勇气和信心面对未来。基于此,我们将在已有的坚实基础上,继续着力打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慈善组织。
  首先,要继续发扬依法开展活动的法治精神,提升社会的信任度。我们将在党和政府的相关政策、法规指导下,对内继续完善制度、严格管理,做到业务规范、公正;对外全面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做到工作公开、透明。让政府放心,让社会信任,让群众满意,将是我们不变的信念。
  其次,要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探索组织发展模式。我们将以自强不息、严于律己的态度进行自我改革,以一往无前的气魄进行自我突破,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不断探索适合实际情况的组织发展之路。同时,我们将立足于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其他慈善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为慈善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其三,要继续发扬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我们将加大创新改革力度,引入现代社会组织的管理理念与方式,提高自身在筹募、项目、财务、理论研究、内部治理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慈善工作队伍,将总会建设成为一个高效、专业、值得信赖的现代慈善组织。
  其四,要继续发扬以人为本的务实精神,强化慈善事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的作用。我们将积极主动地聆听群众呼声,及时深入地了解社会需求;建立健全慈善理论研究体系,寻找社会组织在协助政府解决社会问题中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增强服务意识,积极落实捐赠者意愿,解决困难群众难题;弘扬慈善理念,普及慈善文化,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爱心、促进社会和谐。
  总之,中华慈善总会将在“法治、创新、务实、专业”的价值观引领下,为社会提供一个更为开放的慈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一颗慈爱之心都会得到尊重与呵护,每一笔慈善捐赠都会得到最为专业的落实与体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将使慈善的精神得以弘扬,慈善的行为得以褒奖,慈善的力量得以凝聚。慈善事业将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信赖社会、回馈社会的重要渠道。
  各位理事,在刚刚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主席深刻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慈善事业作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一,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唯有大家的鼎力支持,未来的路才能越走越好。我们殷切地期望,全体理事能够一如既往地建言献策,身体力行地关心、参与、支持总会发展;全体工作人员能够爱岗敬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事业中去;社会各界能够增强信任,与慈善组织共同参与、推进这项利国利民的崇高事业。
  各位理事,中华慈善总会新一届理事会已经开始履职。让我们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同心协力,为共同开创中华慈善总会工作的新局面,为促进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其他文献
7月20日,河南省遭遇大范围极端强降雨,郑州市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降雨量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极值。持续降雨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城市内涝,农田积涝,山区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徒增,铁路、公路、民航交通受到严重影响。  暴雨无情人有情。灾难面前,有这样一群人穿梭在人们的身边,为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園默默奉献。他们是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救人于水火之中的救援队员,他们是与阴暗险峻为伴与污水淤泥为伍冒险疏通城
1月19日—26日,四川省慈善总会按照省民政厅统一部署和有关文件精神,组成两个检查组先后对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阿坝、宜宾、眉山、乐山、南充、达州、遂宁等12个市州的慈善援建项目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行动。  检查组通过采取明察暗访、实地查看、调阅票据、翻看档案以及召开座谈会、寻访受益对象等多种方式,分别对6个重灾市州、6个一般灾区市州中25个县市区的43个慈善援建项目进行了督察,先后对25个
3月20日,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慈善协会在省政府联合召开“全省慈善教育工作会议”,总结“千校慈善教育”项目工作经验,安排部署在全省中小学全面开展慈善教育工作,力推慈善教育达到全覆盖,惠及全省8600所学校的380万名学生。  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助理陈砚秋、新闻办副主任孙燕梅、《慈善》杂志社总编李玉林,省慈善协会终身名誉会长徐山林,名誉会长陈再生、陆栋,陕西省教育厅厅长王建利,省财政厅总会计师习云杰、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题记  如果世界是一片花园,那么慈善是一朵朵美丽芬芳的花朵;如果世界是一片森林,那么慈善是棵棵茁壮成长的大树;如果世界是一片夜空,那么慈善是夜空中点点闪烁的繁星。  爱心让座  一天我们正乘着往城里去的公交车,因为刚好是国庆节,所以车上人很多。司机叔叔路边停站时刚好上来一位老奶奶,她年逾古稀,满头白发,步履蹒跚地在寻找座位。我见此,立马穿过拥挤
女人独自远行,怕的不是车船劳顿,而是形单影孑。每到一地,朋友迎送总还是有的。洗尘,饯行,相逢,话别,热闹一阵,终归得应了林黛玉那句话:千里搭长篷,没有不散的筵席。长途之中,临时旅伴总还是有的,聊天说笑,消磨时间,终归是来去匆匆的过客,一旦分手即成陌路人。人生亦是一次单程远行,不论男人女人,阔人穷人,伟人凡人,都只能是独自远行完成个体生命历程。情侣夫妻,子女亲眷,莫逆高朋,总还是有的。男欢女爱,天伦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亚洲第一个人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
“一张助老服务日历,一目了然,全年以时间节点为索引的助老服务活动安排尽在其中。对我们来说,领到的不仅是一张日历,更是一份责任、一种担当。”8月1日,江苏海安市南莫镇民政办、慈善会联合举行“助老服务日历”发放仪式。南莫581名“五老”组建的“581(我帮你)志愿团”团长吉华玉从南莫镇慈善会余会长手中接过“助老服务日历”,深感自豪而激动。他激动地表示,今天是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我们的美好生
慈善是雨后的彩虹,那抹缤纷使人愉悦;慈善是那一刻绽放的花朵,让人感到生命的希望;慈善是蒲公英,飘到遥远的某个角落,带来一份小小的感动。   慈善离我并不遥远,妈妈从我记事起就力所能及地帮助生活比我家拮据的人,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妈妈与两位阿姨一起资助一位姐姐上大学的生活费。那位姐姐是我们罗源中房镇人,现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大一,高中时生活费是亲朋拼凑后汇给她的,亲朋们经济也不宽裕,因此提出:
这一个月,我都没有回去看妈妈。  我生了病,工作照常做着,只是每个周末都跑医院,听医生的吩咐,验血,查指标,一周查一次。我没有告诉妈妈我生病的事儿。爸爸去世后,她一个人住,独居生活需要忍受的寂寞孤独,她从来不说,更别提她一个人撑起家,我不能再雪上加霜说我生病的事儿,让她心惊肉跳。  我的心情烦忧得仿佛乌云罩绕,但乌云后也透出一丝光亮,那就是最近这段日子,妈妈的身体很好。我不去见她,她就带着她种的瓜
5月19日,成都郊区蔚然花海,滂沱大雨中,减灾儿童剧《西游新编》燃情上演,引爆蓉城。至此,四川省防灾减灾教育馆纪念汶川地震10周年暨全国防灾减灾日双周宣传活动落下帷幕。  13天,在全国防灾减灾科普宣传的热浪中,四川省减灾馆交出了这样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场馆接待团队74个,观众万余人;首次开展“七进五联”(“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进寺庙,联公益项目、联创建工作、联公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