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luR5对大鼠视网膜对光反应的调控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tan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GluR5)对大鼠暗适应视网膜电图(ERG)不同成分的贡献。

方法

实验研究。出生后30日龄大鼠(RCS-rdy+-p+)12只,暗适应大于12 h后,分别行视网膜下腔注射mGluR5激动剂CHPG[(R,S)-2-chloro-5-hydroxyphenylglycine] 200 μmol(6只,CHPG组)和抑制剂MPEP[2-methyl-6-(phenylethynyl)-pyridine] 200 μmol(6只,MPEP组),对侧眼注射同等体积PBS作为对照。注射后2 d采用RETI-scan系统记录其系列刺激光强度下(-4.5、-2.5、-0.5、-0.02、0.5 1 logcd×m×s-2)的暗适应ERG。导出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双眼间数据比较。

结果

CHPG组,a、b波幅值在不同光强下均显著降低(除最低光强)(-4.5<t<-2.3,P<0.05),进一步分析得出a、b波最大幅值(Rmax和Vmax)均明显降低(-4.5<t<-2.3,P<0.05),但其敏感度均未出现明显变化,且b/a未见明显变化。MPEP组,a、b波幅值在不同光强下均显著升高(除最低光强)(-3<t<-2,P<0.05),进一步分析得出a、b波Rmax和Vmax均明显升高(-3<t<-2,P<0.05),但其敏感度均未出现明显变化,且b/a未见明显变化。2组的振荡电位(OPs)与相应的对照眼比较未见明显差别。

结论

mGluR5激动后,ERG a、b波幅值明显降低,mGluR5主要调控外层视网膜的对光反应。

其他文献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是传统的治疗手段疗效并不令人满意。RNA干扰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的治疗手段,研究发现它能够通过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和克服化疗耐药的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应用于高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1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年龄≥70岁者49例(高龄组),<70岁者127例(非高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高龄组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43例(87.8%),中转开腹6例;非高龄组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116例(91.3%),中转开腹1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女性盆底是由半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筋膜、韧带等构成的复杂的盆底支持系统,其相互作用和支持,承托并保持子宫、膀胱和直肠等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阴道是盆底平衡的关键环节。
期刊
目的了解家族性真性小眼球患者的眼部临床特征及视觉电生理特征。方法家系临床研究。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收集一真性小眼球家系,分析其遗传方式和临床特点,并对家系成员中的患者进行详细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底、眼轴长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等检查。结果该家系连续3代共11人,5例患者,每代均有患者且存在父子传递,属于常
目的对比分析光学药物压抑疗法与遮盖疗法对儿童斜视性或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斜视性或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儿童患者,根据采用的弱视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遮盖疗法组(遮盖组)与光学药物压抑疗法组(压抑组)。根据弱视程度不同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弱视进行分析。对随访12个月以上患者的弱视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2组弱视程度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
目的探讨不同斜视手术术后矫正视力、屈光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3年12月16日至2014年8月13日于北京同仁医院行斜视矫正术的患者133例(194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4组:1组为一条直肌后退术(63例102眼);2组为一条直肌后退联合一条直肌截除术(19例27眼);3组为一条直肌后退联合一条直肌改良线状折叠术(40例50眼);4组为一条直肌后退联合一条斜肌后退术(1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是近年来单纯利用飞秒激光实施的全新的治疗理念和方式,不同于既往利用准分子激光治疗的表层和基质角膜屈光手术。如何合理应用该手术方式为广大的屈光不正患者提供满意舒适的视觉效果尤为重要。现结合临床SMILE角膜屈光手术专家共识进行解读,进一步深入阐述其实际应用的内涵和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安全实施、稳步推广该手术提供参考。
目的利用眼表综合分析仪对儿童早期前睑缘炎患者的眼表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描述性研究。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门诊,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确诊为早期前睑缘炎的儿童患者40例(80眼),年龄4~14岁。对患儿睑缘炎体征进行评分,利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其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并进行眼表充血、睑板腺缺失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对所得数据进行Spearman
目的比较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LED)对图形刺激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自身对照研究。招募8名(16眼)健康男性志愿者,年龄(22.1±3.0)岁,给予图形翻转刺激和分离格栅刺激,采用柯谛亚视觉电生理检测仪(湖州美科沃华公司)对志愿者进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和分离格栅视觉诱发电位(icVEP)检测,分别使用LCD显示器和OLED显示器,不同显示器检测的先后顺序及检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