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1年12 月1 日,中国正式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一国际性经济贸易组织全面体现了市场经济基本特征和原则,WTO的实质其实就是通过控制某个国家的政府的经济行为,来改变经济在这个国家的运作方式。对所有组织内国家的贸易活动作出统筹安排,通过合理的安排使各个国家获得所需的利益。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上就是转型时期,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还很不完善,传统计划经济机制仍根深蒂固,有深远影响,因此,加人国际世贸组织,对政府而言是一个挑战,这个挑战是全方位、高层次的,它将是对中国政府管理体制的一个试金石。
关键词:全球化;政府;经济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0-01
一、全球化下我国政府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全球化与我国治理体制的冲突
WTO发起的原则是市场经济,这一方面在政府的治理理念上有所反应,即某种服务意识。由于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封建思想在我国还留有一点残余影响,思想中还有一点“管”的影子。权力经济和报批经济就是最好的例子。而传统经济体制与全球化有着很大的冲突。传统体制他有着严密的社团机构,是高度集权的,这一点尤其与全球化相背离,全球化需要自由的发展贸易,在打破传统体制以前,全球化与我国政府管理之间必然存在这冲突。
(二)全球化与我国治理格局的冲突
现存的政府治理体制是以计划经济为背景发展起来的,不仅不适应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我国现行的行政机构本身并不是完美的,对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碍作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在一定程度上政府担任的角色类似于总体的资源配置者,而与之不同的,甚至是相悖的,市场本身在市场经济下对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这一点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有点不相符。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治理体制确实存在着一些的冲突,不过这种冲突是难免的,在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很多国家也存在着类似的冲突。
(三)全球化与我国政府人员素质的冲突
我国现如今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公平公道的晋级升职轨和制政府人员业绩评价治理机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自十四大提出以来至今,计划经济的一些手段和体式还在发挥作用,社会我国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种双体制并存的环境,造成了制度体制转换中形成的各种权力真空的这一缺陷:即权利、利益和责任按市场经济要求重新配置不到位。这种情况下对我国的政府人员是一个挑战,政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
二、我国政府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改革思路
(一)全能向有限转变
全能政府,又称无限政府。机构膨胀、官员冗多是全能政府的最明显的一个外在特征,并且我国的机构和官员仍然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难以扭转,有可能成为社会和人民沉重的负担。
(二)管制向服务转变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政府的工作应提倡多种多样的形式参与和管制经济生活而不再去限制市场主体的活动。应当实施满足社会和公众需求的服务性行政,而不是以前的管理性行政。
(三)中心由权力向规则转变
随意性较大、公开度较低的以权力为中心的运作方式,容易导致暗箱操作和违法行政。权力行使的随意性和权力边界的突破是行政机构权力滥用的主要反映。一是越权施政;二是部门权力扩张,地方政府职能扩张主要有三种做法,第一,未经批准向基层收权;第二,截留中央下放给基层的权力;第三,通过报批、立法、习惯做法等新造职能。
(四)暗箱向透明转变
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提倡自由贸易,这一规则下对政府行政提出了强制透明度的要求。政府更应当积极进取的加大信息的公开化程度。政府应当公布各项行政法规(除必须保密的事项外),尤其是那些影响管理相对人权的工作程序。
三、改革措施
一是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实现政务公开。运用网络技术打破组织界限是政府信息化最本质内涵,改变工作方式,使政府与各类组织之间沟通无限,形成良性互动。加人国际世贸组织以后,政府应尽可能的政务公开化,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能的目的。二是加快职能转变进程 ,减少行政干预,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应从单一的行政手段转向运用法律与经济相结合手段,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作为辅助。三是改革现行行政审批制度。按照国际市场经济通行规则,减少可以减少的,即废除、清理、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将不必要的审批事项删除,一步步与世界接轨。对于必须要保留的,进行规范操作,并同时增强透明度。四是大力提高国家政府人员队伍素质。建设专业化的国家政府人员队伍,是适应WTO要求,也是体制高效运转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之一就是提高政府管理能力与水平。以需求为背景,要提高政府政府人员职业化程度,选择具有创新意识,眼界开阔,思维敏捷,同时又有职业道德的优秀人才,以更加强大的人才力量走向世界。
四、总结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加入国际世贸组织是发展的必然,而加入WTO,我国的经济势必会做出某些改变,相应的政府行政模式也会发生随之有所转变,要实现政府模式的转变,除了以上列举的以外,还应采取更多的有效措施,使我国更加迅速的适应国际化这个大熔炉,并在世界大舞台上早日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董怀军.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路径分析新疆经济与文化[J].黑龙江边境经济学会,2006,11.
[2]康盛.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矛盾运动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2002(05).
[3]董瑞华.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与创新[J].学术探索,2002.
[4]邓苏.中国过渡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分层探析[J].经济评论,2002(06).
关键词:全球化;政府;经济
中图分类号:D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0-01
一、全球化下我国政府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全球化与我国治理体制的冲突
WTO发起的原则是市场经济,这一方面在政府的治理理念上有所反应,即某种服务意识。由于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封建思想在我国还留有一点残余影响,思想中还有一点“管”的影子。权力经济和报批经济就是最好的例子。而传统经济体制与全球化有着很大的冲突。传统体制他有着严密的社团机构,是高度集权的,这一点尤其与全球化相背离,全球化需要自由的发展贸易,在打破传统体制以前,全球化与我国政府管理之间必然存在这冲突。
(二)全球化与我国治理格局的冲突
现存的政府治理体制是以计划经济为背景发展起来的,不仅不适应中国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我国现行的行政机构本身并不是完美的,对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碍作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在一定程度上政府担任的角色类似于总体的资源配置者,而与之不同的,甚至是相悖的,市场本身在市场经济下对资源配置起主导作用,这一点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有点不相符。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治理体制确实存在着一些的冲突,不过这种冲突是难免的,在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很多国家也存在着类似的冲突。
(三)全球化与我国政府人员素质的冲突
我国现如今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公平公道的晋级升职轨和制政府人员业绩评价治理机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自十四大提出以来至今,计划经济的一些手段和体式还在发挥作用,社会我国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种双体制并存的环境,造成了制度体制转换中形成的各种权力真空的这一缺陷:即权利、利益和责任按市场经济要求重新配置不到位。这种情况下对我国的政府人员是一个挑战,政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
二、我国政府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改革思路
(一)全能向有限转变
全能政府,又称无限政府。机构膨胀、官员冗多是全能政府的最明显的一个外在特征,并且我国的机构和官员仍然呈直线上升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难以扭转,有可能成为社会和人民沉重的负担。
(二)管制向服务转变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政府的工作应提倡多种多样的形式参与和管制经济生活而不再去限制市场主体的活动。应当实施满足社会和公众需求的服务性行政,而不是以前的管理性行政。
(三)中心由权力向规则转变
随意性较大、公开度较低的以权力为中心的运作方式,容易导致暗箱操作和违法行政。权力行使的随意性和权力边界的突破是行政机构权力滥用的主要反映。一是越权施政;二是部门权力扩张,地方政府职能扩张主要有三种做法,第一,未经批准向基层收权;第二,截留中央下放给基层的权力;第三,通过报批、立法、习惯做法等新造职能。
(四)暗箱向透明转变
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提倡自由贸易,这一规则下对政府行政提出了强制透明度的要求。政府更应当积极进取的加大信息的公开化程度。政府应当公布各项行政法规(除必须保密的事项外),尤其是那些影响管理相对人权的工作程序。
三、改革措施
一是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实现政务公开。运用网络技术打破组织界限是政府信息化最本质内涵,改变工作方式,使政府与各类组织之间沟通无限,形成良性互动。加人国际世贸组织以后,政府应尽可能的政务公开化,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能的目的。二是加快职能转变进程 ,减少行政干预,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应从单一的行政手段转向运用法律与经济相结合手段,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作为辅助。三是改革现行行政审批制度。按照国际市场经济通行规则,减少可以减少的,即废除、清理、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将不必要的审批事项删除,一步步与世界接轨。对于必须要保留的,进行规范操作,并同时增强透明度。四是大力提高国家政府人员队伍素质。建设专业化的国家政府人员队伍,是适应WTO要求,也是体制高效运转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之一就是提高政府管理能力与水平。以需求为背景,要提高政府政府人员职业化程度,选择具有创新意识,眼界开阔,思维敏捷,同时又有职业道德的优秀人才,以更加强大的人才力量走向世界。
四、总结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加入国际世贸组织是发展的必然,而加入WTO,我国的经济势必会做出某些改变,相应的政府行政模式也会发生随之有所转变,要实现政府模式的转变,除了以上列举的以外,还应采取更多的有效措施,使我国更加迅速的适应国际化这个大熔炉,并在世界大舞台上早日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董怀军.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路径分析新疆经济与文化[J].黑龙江边境经济学会,2006,11.
[2]康盛.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矛盾运动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2002(05).
[3]董瑞华.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与创新[J].学术探索,2002.
[4]邓苏.中国过渡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分层探析[J].经济评论,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