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情怀和阿米尔角度浅谈《追风筝的人》“风筝”意象

来源 :知音励志·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rdo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追风筝的人》整部小说以风筝开头,又以风筝结束。风筝这一意象象征意义十分丰富,也使得小说的主题与内涵更加丰满。阿富汗民族对“斗风筝”这一运动有着强烈的民族情怀。而对于小说的主人公阿米尔而言,“风筝”在不同的场景以及不同的时期都显示了他性格的成长以及追寻救赎的过程。
  【关键词】风筝;意象;象征意义
  1 前言
  《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以20世纪50年代的阿富汗为时代背景,用“风筝”这个隐喻深刻的核心意象贯穿了整部小说,成为小说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线索。小说主要讲述了阿米尔少爷与仆人阿里的孩子哈桑这两个男孩之间关于友情,亲情,道德,救赎的故事。在一次斗风筝比赛中,哈桑帮助阿米尔赢得了比赛,最后却惨遭仰慕希特勒并带有种族歧视的阿塞夫侵害,阿米尔亲眼目睹了这个悲惨的过程,却因为性格懦弱而不敢上前制止,最终袖手旁观。从此,阿米尔坠入了痛苦与自责的深渊,也自此踏上了一条道德与心灵的救赎之路。
  2 阿富汗人民的斗风筝情结
  2.1 “风筝”的起源
  据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放风筝的国家。风筝由春秋时期著名工匠鲁班所制作,最早用于军事、通讯等,后来成为了人们的玩物。风筝颜色鲜艳、千姿百态、样式繁多,每一只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颇受人们喜爱。它们在空中翩跹起舞的时候——如风中游弋自若的精灵;如天际展翅翱翔的雄鹰;又如一朵朵绽放在云端,五彩斑斓的鲜花。人们把风筝线紧紧地拽在手中,追逐、打闹、嬉戏,任一只只风筝在天空中摇曳生姿、互比高低。唐宋时期,风筝便开始风靡世界各地,从亚洲传到欧洲再到美洲。
  2.2 阿富汗人的“斗风筝”情怀
  相传,中国人也是最早斗风筝的,早在宋朝时期,民间就有了斗风筝的玩法,书中曾记载“以相勾引线者为负””。到了现代,中国已经鲜有斗风筝这种竞技性游戏。但在阿富汗,风筝店在大街小巷仍然随处可见。一年四季,人们都可以看见飘在天空中多姿多彩的风筝。斗风筝仍是当地人经久不衰的习俗,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项全名性活动。其规则是:参赛者用胶水将玻璃渣涂在风筝线上,在比赛中,用自己的风筝线把别人的风筝线割断。斗风筝是一个能够给人们带来欢笑的游戏,但锋利的风筝线也可能会划伤斗风筝者的手,所以这个游戏即充满了乐趣也带有血腥和暴力,也彰显了阿富汗民族勇猛的本性。而比赛中的胜利者就是战场上意气风发、英勇归来的将军,他们会受到众人的尊敬,获得莫大的荣誉。阿富汗人将斗风筝看作是勇者之间的较量,那飞舞在空中的风筝象征着希望与自由,象征着阿富汗人的智慧与力量,也象征着久经战争的阿富汗人民的勇敢与坚强,更象征着这个民族的精神与文化传统。
  3 阿米尔与“风筝”
  3.1 童年时期的阿米尔与“风筝”
  童年时期的阿米尔性格懦弱,甚至为了逃避痛苦,忘记羞耻和屈辱而不惜设计陷害了和他喝着同样乳汁长大的哈桑,迫使他离开了他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哈桑是父亲的私生子,父亲却由于种种原因不敢说出真相,但父亲把爱一半给了阿米尔,一半给了哈桑。他之所以对阿米尔冷漠,也许是为了平衡这份爱,弥补对哈桑的愧疚与亏欠;又或许是因为阿米尔性格中的某种缺陷,为了磨练他成为勇敢的人。阿米尔渴望拉近与父亲之间的距离,然而他只能用“风筝”来维系这层薄如纸般的交集与亲密,以获得斗风筝胜利的方式来引起父亲的关注和认可。所以,在阿米尔十二岁那场盛大的斗风筝比赛中,他手中放飞的“风筝”还寄托着他对温暖父爱的渴望。同时,极其敏感的阿米尔察觉到了同龄人的强大,而自己性格怯懦,常常受到坏孩子的欺凌,还要哈桑替自己出头。阿米尔也想要变得更加强大,所以他希望通过阿富汗的传统习俗——斗风筝运动,向父亲,哈桑,同龄人以及所有的人展示自己的勇敢。在阿米尔获胜之后,天空中飘舞着的那只顽强却又孤独的“风筝”,就是阿米尔勇敢和成功的证据,也是阿富汗民族血性的象征。而放风筝的时候,需要两个人的配合,一个人拿轴放线,一个人放飞风筝,控制风筝的高度和方向。阿米尔和哈桑都是放风筝能手,也是一起长大的玩伴,他们经常一起放风筝,也从中培养出了良好的默契,而在斗风筝运动中,忠实的哈桑为了阿米尔能够获得胜利,更是奋不顾身,牺牲了自己。“风筝”也更是友谊的象征,只是在当时的小男孩阿米尔心中,这份友情或许脆弱得就像风筝一样——用几根竹丝和几张纸就可以做成,然而再美丽的 “风筝”也经不起用力拉扯,再美好的友情也会因某个特定的转折点而变得不再那么纯粹。
  3.2 成年时期的阿米尔与“风筝”
  后来,苏联入侵了原本美丽平静的阿富汗,阿米尔随父亲到了美国避难,然而对哈桑的背叛,对友誼的背板却让他背负着的内疚感无处可逃,也无法可躲。在二这十六年里,每每提及哈桑,阿米尔总是会回忆起他们俩一起放风筝的时光和那些无法饶恕的往事。“风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阿米尔人性迷失的一个标志物,是唤起他罪恶感的一个提示物,也是他无法正视自己而渴望救赎的一个寄托。小说通过“风筝”这一个意象展现了阿米尔在通往灵魂救赎之路的挣扎和人格的健全。直到拉辛汗在去世之前告诉了他父亲一直竭力埋藏的真相后,他才更加义无反顾地回到阿富汗,更加坚定毅然地踏上了自我救赎和再次成为好人的旅程。这个时候,阿米尔记忆中如恶魔一般疯狂残暴的坏孩子阿塞夫已经是塔利班恐怖主义的头目,当阿米尔再次面对人性扭曲的阿塞夫时,为了救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他没有像二十几年前那样选择逃避与退缩,而是勇敢地与阿塞夫进行搏斗。最后阿米尔成功地收养了索拉博,并向世人公开了他与索拉博的关系,索拉博也接受了阿米尔。在小说最后,再次描写了斗风筝的场景,那是阿米尔为了完成自我救赎,和索拉博,还有一群孩子一起放放风筝的场面,索拉博嘴角那抹不易察觉的微笑却让阿米尔看到了希望。结局仅两个字:我追。而阿米尔将要追回的不仅仅只是天空中的“风筝”,更是一个机会。“风筝”象征着一个弥补过错,重新拾回亲情的机会,一个重新找回善良纯真的自我和健全美好人格的机会,也是一个实现道德和灵魂的自我救赎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王建荣.《追风筝的人》风筝意象解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2]陈美陵.浅析《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象征意义[J].文学教育(上),2011(01).
  作者简介
  但倩(1994-),女,汉族,重庆市长寿区人。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大学本科学生。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重庆市合川区 401520
其他文献
介绍两种水工建筑物水位─流量计电子·仪器仪表用户杂志编辑先生:根据本刊1995年第二期刊登的天津水利科学研究所田世炀等同志撰写的“专用输水工程计量设施浅析”一文,特对文中没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估,这不仅是评估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估理念、评估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估实施过程的转变。以往教师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科学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小学生学好古诗词,不仅能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还能够培养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审美观和创造性思维。因此,探究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具有极其
为了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过度讲解为主线的高耗低效的课堂形态,当前我校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三问三学一练”教学模式的改革,从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生为本
地处西欧心脏的比利时王国,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国家,其医疗建筑发展得较早,至今古城布鲁日还保存有十三世纪的大厅式医院建筑。从十九世纪后叶到1910年,采用了一种由英国护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处理种类第三章处理规则第四章处理细则第五章处理程序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维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
前言国际岩石力学学会试验方法委员会,即以前的实验室与现场试验标准委员会,成立于1967年。其主要任务是起草岩石试验的“建议方法”。目的在不妨碍技术发展和改进的情况下
在非地震区和地震区,墙板结构或部分墙板结构日渐在民用和多层工业建筑中得到应用。各国对墙板结构的抗震性能已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大多数是基于振幅较小的单片墙和节点的振
夏天里,如果你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想吃,也许有一款经典菜式可以拯救你——沙拉。如今有一款沙拉界的“网红”——罐子沙拉,在国外社交网站上很受忙碌上班族和懒惰宅人欢迎
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为目的,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善意的竞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