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生日的那天,不知班里的学生怎么知道了,纷纷给我买来了小礼物。其中有个叫小超的男孩亲手为我制作了一张精美的卡片。我很高兴地打开,里面的内容却惊得我目瞪口呆:“老师,你是白骨精,好讨厌哦!”
我讨厌?我是白骨精?!哦,天啊!就是西游记里那个狡猾狠毒,诡计多端,嗜血成性的白骨精吗?我一向爱生如子温婉贤良,学生怎么会对我有如此评价?见我被吓成这样,一些孩子笑我老土:“老师,这是网络语言,讨厌是说‘讨人喜欢,百看不厌’,白骨精指‘白领+骨干+精英’的合称。小超是在夸你呢!”
虚惊一场!学生的这种另类夸奖没给我带来愉悦的心情,反倒让我如鲠在喉很不舒服。作为一个老师谁愿意自己的学生夸赞他“讨厌”,是“白骨精”呢?
联想起有天课间,捣蛋鬼李思训对着班里的好多学生暧昧地说:“你是天使哦!”“你是天使哦!”,结果同学不仅不领情,还追着李思训好一顿打。可怜李思训被打得抱头鼠窜,也不敢还手。原来这“你是天使”也不是一句好话,几个孩子抖出了谜底:“李思训骂我们是天上的狗屎。”尽管李思训连连狡辩不是那个意思,但我还是从他的坏笑中品出了一丝不友善的味道。
了解了事情真相后,我严厉地批评了李思训,并告诫全体同学以后不许玩这种无聊的文字游戏,否则一律封杀勿论。没想到我强硬的堵截措施阻止不了孩子们的热情,变味网络语言转入地下,在同学之间暗自流行。今天他说她可爱(可怜没人爱),明天他笑他天才(指天生的蠢材),后天她讲他偶像(呕吐的对象)……学生之间这种游戏玩得很疯,大家都觉得新鲜好玩、有意思。原先我也认为那些“变味”的语言,只是一时的文字游戏而已,并无大碍的。但变味的语言大有蔓延之势,很多孩子不仅平常课后说着玩,而且课堂上也时不时地制造轰动效应,打起口水仗。想不到今天我也成了戏说的对象。尽管孩子本身并无什么恶意,而且贬义褒用变相夸我,但这种恶搞还是给我带来伤害,我的心情非常郁闷。何不借此契机对学生进行一次教育呢!
我改变预定的教学计划,把数学课临时调为班会课。首先我让学生把像这样的词语写在黑板上,结果写了满满一黑板。对于现代网络语言我了解一点,但我从来不知道居然有那么多:
气质(孩子气+神经质);神童(得神经病的儿童);留学生(留过级的学生);特色(特别好色);善良(善变又没天良);爱心(爱钱又没良心);贤惠(闲在家里什么都不会);如花似玉(如花椒似芋头);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可谓林林总总,花样迭出,看着这些被赋予“新”意篡改得面目全非的词语,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
围绕“变味网络语言的利弊”,我组织班里学生进行了大讨论。全体同学就这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辩。
帅哥刘小龙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我很喜欢Q言Q语。很好玩又充满个性。”他的说法赢得了一些人的赞同。
“都什么年代了?还那么老古董?不懂不会用这些时髦的语言早落伍了!是要遭鄙视的。”
学习委员粱怡迫不及待地反对:“我认为乱用词语不好!这些原本具有一定意义的词语遭到歪曲,变了味儿。”
“是啊,上次李大宝说我是头疼,副班长是偏头疼。我不明白,原来所谓头疼就是受到头头儿(班主任)疼爱的人,偏头疼就是受到偏头儿(二把手,即搭班的语文老师)疼爱的人。太牵强附会了!”班长补充道。
“博士”马凯说“这种网络词汇无正确性和逻辑性可言,妨碍了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普及。这对我们的健康成长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在书面用语上,这会影响到大家的逻辑思维训练。”
“这些语言灵活变通,诙谐幽默,风趣生动,可以调节我们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一些活力乐趣。”网络语言拥趸者王欣据理力争。
张涛针锋相对:“不能只顾新奇、搞笑,就歪曲词语的本意,破坏语言的规范性,污染语言的纯洁性啊。”
“我赞同张涛的意见。这些变味的话说多了,会损害我们的汉语理解力和正常表达能力,而且不择对象胡乱使用还会伤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李平适时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就是啊,李思训昨天还说我是英雄——英国的狗熊。多难听啊!”朱子薇气呼呼地拍案而起。
刘琳接过嘴“张大宝说我是精英——神经的苍蝇。”
“对,他也说过我蛋白质。”贾佳义愤填膺道。
杨小红抹起了眼泪“李欣还说过我特色的。”
……
讨论转入声讨、质问阶段。
“你喜欢人家这样说你吗?如果别人这样说你,你心里好受吗?”众人横眉冷对,几个淘气包理屈词穷,败了下来。
灯越拨越明,理越辩越透。
接着文艺委员房荣给大家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外班的一个男生因为戏谑同伴是天才被打得口鼻窜血住了院。那几个孩子听得一愣一愣的。
为了帮这些孩子彻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让他们进行换位体验:当你被这些变味的语言攻击后,你的心理感受是什么?换位体验后,几个孩子的脸更红了,羞愧地低下了头。
通过研讨最后大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我们要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积极维护现代汉语的纯洁性。网络语言虽然新奇好玩,但我们不能图新鲜、追时髦、赶时尚,一味“求新求异”,否则一不小心就会伤了别人,也苦了自己。
(江苏宿迁泗洪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刘桂芹)
我讨厌?我是白骨精?!哦,天啊!就是西游记里那个狡猾狠毒,诡计多端,嗜血成性的白骨精吗?我一向爱生如子温婉贤良,学生怎么会对我有如此评价?见我被吓成这样,一些孩子笑我老土:“老师,这是网络语言,讨厌是说‘讨人喜欢,百看不厌’,白骨精指‘白领+骨干+精英’的合称。小超是在夸你呢!”
虚惊一场!学生的这种另类夸奖没给我带来愉悦的心情,反倒让我如鲠在喉很不舒服。作为一个老师谁愿意自己的学生夸赞他“讨厌”,是“白骨精”呢?
联想起有天课间,捣蛋鬼李思训对着班里的好多学生暧昧地说:“你是天使哦!”“你是天使哦!”,结果同学不仅不领情,还追着李思训好一顿打。可怜李思训被打得抱头鼠窜,也不敢还手。原来这“你是天使”也不是一句好话,几个孩子抖出了谜底:“李思训骂我们是天上的狗屎。”尽管李思训连连狡辩不是那个意思,但我还是从他的坏笑中品出了一丝不友善的味道。
了解了事情真相后,我严厉地批评了李思训,并告诫全体同学以后不许玩这种无聊的文字游戏,否则一律封杀勿论。没想到我强硬的堵截措施阻止不了孩子们的热情,变味网络语言转入地下,在同学之间暗自流行。今天他说她可爱(可怜没人爱),明天他笑他天才(指天生的蠢材),后天她讲他偶像(呕吐的对象)……学生之间这种游戏玩得很疯,大家都觉得新鲜好玩、有意思。原先我也认为那些“变味”的语言,只是一时的文字游戏而已,并无大碍的。但变味的语言大有蔓延之势,很多孩子不仅平常课后说着玩,而且课堂上也时不时地制造轰动效应,打起口水仗。想不到今天我也成了戏说的对象。尽管孩子本身并无什么恶意,而且贬义褒用变相夸我,但这种恶搞还是给我带来伤害,我的心情非常郁闷。何不借此契机对学生进行一次教育呢!
我改变预定的教学计划,把数学课临时调为班会课。首先我让学生把像这样的词语写在黑板上,结果写了满满一黑板。对于现代网络语言我了解一点,但我从来不知道居然有那么多:
气质(孩子气+神经质);神童(得神经病的儿童);留学生(留过级的学生);特色(特别好色);善良(善变又没天良);爱心(爱钱又没良心);贤惠(闲在家里什么都不会);如花似玉(如花椒似芋头);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可谓林林总总,花样迭出,看着这些被赋予“新”意篡改得面目全非的词语,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
围绕“变味网络语言的利弊”,我组织班里学生进行了大讨论。全体同学就这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激烈的争辩。
帅哥刘小龙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我很喜欢Q言Q语。很好玩又充满个性。”他的说法赢得了一些人的赞同。
“都什么年代了?还那么老古董?不懂不会用这些时髦的语言早落伍了!是要遭鄙视的。”
学习委员粱怡迫不及待地反对:“我认为乱用词语不好!这些原本具有一定意义的词语遭到歪曲,变了味儿。”
“是啊,上次李大宝说我是头疼,副班长是偏头疼。我不明白,原来所谓头疼就是受到头头儿(班主任)疼爱的人,偏头疼就是受到偏头儿(二把手,即搭班的语文老师)疼爱的人。太牵强附会了!”班长补充道。
“博士”马凯说“这种网络词汇无正确性和逻辑性可言,妨碍了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普及。这对我们的健康成长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在书面用语上,这会影响到大家的逻辑思维训练。”
“这些语言灵活变通,诙谐幽默,风趣生动,可以调节我们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一些活力乐趣。”网络语言拥趸者王欣据理力争。
张涛针锋相对:“不能只顾新奇、搞笑,就歪曲词语的本意,破坏语言的规范性,污染语言的纯洁性啊。”
“我赞同张涛的意见。这些变味的话说多了,会损害我们的汉语理解力和正常表达能力,而且不择对象胡乱使用还会伤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李平适时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就是啊,李思训昨天还说我是英雄——英国的狗熊。多难听啊!”朱子薇气呼呼地拍案而起。
刘琳接过嘴“张大宝说我是精英——神经的苍蝇。”
“对,他也说过我蛋白质。”贾佳义愤填膺道。
杨小红抹起了眼泪“李欣还说过我特色的。”
……
讨论转入声讨、质问阶段。
“你喜欢人家这样说你吗?如果别人这样说你,你心里好受吗?”众人横眉冷对,几个淘气包理屈词穷,败了下来。
灯越拨越明,理越辩越透。
接着文艺委员房荣给大家讲了一个真实的案例:外班的一个男生因为戏谑同伴是天才被打得口鼻窜血住了院。那几个孩子听得一愣一愣的。
为了帮这些孩子彻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让他们进行换位体验:当你被这些变味的语言攻击后,你的心理感受是什么?换位体验后,几个孩子的脸更红了,羞愧地低下了头。
通过研讨最后大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我们要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积极维护现代汉语的纯洁性。网络语言虽然新奇好玩,但我们不能图新鲜、追时髦、赶时尚,一味“求新求异”,否则一不小心就会伤了别人,也苦了自己。
(江苏宿迁泗洪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刘桂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