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和人格教育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rost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是一笔重要财富。在当今的教育下更注重的是学生人格培养,这也是新世纪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未来教育的目标,当下的教育体制缺乏对学生精神和人格的教育。在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和人格教育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关键词:体育精神;人格教育;体育教育
  体育精神指的是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生,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当今小学生体育教育要注重体现出体育精神的价值。
  一、体育教育中精神教育常常被忽视
  当下的小学体育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精神教育,在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体育课程中身体上的锻炼,对于学生在体育课中需要得到的体育精神并没有得到,当下的体育教育只注重体育教学的表面教育,而没有把体育精神传达到学生当中。
  二、体育人格教育分析
  小学体育教育是基础体育教育,教学内容十分丰富,小学生由于主动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兴趣主要依赖教师的指导。在小学体育教学阶段的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出一些体育的美出来,展现出体育竞技所带来的个性,如球类、游戏,我们要注重开发出学生身上的灵性,表现出更多的自信和对于运用变化的掌握。
  三、体育教育中的精神教育及其重要性
  1.体育教育中的精神教育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教育是建立在更高基础上的,是深层次的体育教育精髓所在,应深度挖掘。
  2.小学体育精神的教育价值
  体育教育中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对小学生精神价值在于培养小学生对生活的向往及愉悦性,适应社会发展的身心健康,并符合社会发展的个性需求。
  四、体育教育中的人格教育及其重要性
  1.體育教育中的人格教育
  何为体育教育中的人格教育,综合社会发展认知论,在体育的社会交往中积极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至关重要。尤其是一种人文思想的影响,人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细胞,需要在社会实践中认知社会。而体育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有其独特性,培养学生在体育教育中的人格塑造,能够让他们理解体育活动中体育的实质,形成他们自己的理解,从而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并且让学生能够竞争与拼搏,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2.体育教育中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教育中人格教育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教育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一种对待人和事的基本看法和准确判断,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人格教育以教师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性完成人格培养的飞跃高度。
  体育精神是一种心理资源,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作用的意识,也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动力源泉。独立之人格,是体现我们现代教育理念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重要特征,主张对学生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是教师职业水平和职业道德一个很好的实践。
  参考文献:
  孔令智.社会心理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
  编辑 孙玲娟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相关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程序员,就是从事程序开发和维护的专业人员。一般说来,IT工作主要分成两块:一块是网络工程师负责,另外一块就是由程序员承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
【回放】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各省(市、自治区)招办在录取时按第一院校志愿用其招投总分(高考总分和政策性照顾分值的总和,湖北省和四川省将其称之为特征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摘要 《还乡》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典范,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小说之所以会用《还乡》进行命名,因为其以男主人公克林放弃都市繁华回归故乡开展教育的一系列跌宕起伏的经历为线索展开,具有较强的故事情节。然而作者却花费了很大的篇幅去勾勒不断抗争、一心向往逃离荒原的女主人公尤苔莎。深入探讨《还乡》中尤苔莎的悲剧世界,对于帮助读者深刻认识哈代小说的思想,了解当时英国社会对于
目前,作文批改中主要存在着两种严重倾向。其一,部分教师狭隘地认为详批细改,就是“大包大揽”,学生作文几乎全部被教师的红笔批文所淹没;其二,有些教师不批不改,只在篇末潦潦草草写
“不耻”与“不齿”字音相同,极易混淆。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准确地区分它们呢?它们的区别主要有三点:一、具体含义不同。“不耻”的“耻”是个形容词,有耻辱、羞愧、可耻的意思
按照课改的要求,教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动口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学生整体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基本上都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
今天孩子们要制作“纸盒风筝”。前一天,我就让孩子们记住从家里带拴风筝的线来,可真正带线绳的却很少。要是过去,我最多给他们讲一番“自己的事情自己要记住”之类的话,然后就给
【题目要求】根据下面的题目,按要求作文。题目:享受快乐要求:(1)写成记叙文或者议论文;(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作文导写】近几年来,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