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亚投行中各成员国股权方面的问题,世界上采用的无非是两种模式,一种是一国一票,另一种是按经济实力来决定出资份额,投票权与份额挂钩。而国际金融机构,均选用第二种模式
未成曲调先有情,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还未成立,就被国际社会赋予过多的政治能量,将亚投行拔高为“地缘政治角逐的平台”、“大国利益博弈的场所”。
对亚投行的争议,始于3月12日英国向中方提交了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确认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成为首个参加该机构的西方七国集团国家。这让原本对亚投行不看好的美国醋意大发,指责英国做事太草率。可没想到法国和德国也来凑热闹,撵着英国的脚步向亚投行投怀送抱。紧接着,意大利、瑞士、卢森堡也赶在3月底创始成员国资格关门之前,申请加入亚投行。在盟友纷纷倒戈、列队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之际,美国奥巴马政府开始提议,希望亚投行与华盛顿支持的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合作。美国之所以提出合作,原因在于美国不希望亚投行成为北京外交政策的工具。
在2015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亚投行临时秘书长金立群表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是对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的补充,而非替代;是对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完善和推進,而非颠覆。作为亚投行第一大股东,中国不会以老大自居,不会靠投票权行事,尽量以达成一致的方式决策。
余立群的表态,释放出重要信号,不仅重申了亚投行的定位属性,还表明了中国绝不以“老大”自居的谦和立场。
必须明确,亚投行,顾名思义,就是专注于基础设施投资。亚投行将是一个政府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按照多边开发银行的模式和原则运营,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必须去政治化,摒弃地缘政治的争议,丢掉大国博弈的幻想,帮助发展中国家搞基本建设,本本分分做投资生意,绝不是国际政治俱乐部。
西方国家带着强大的资本加入亚投行,客观上会稀释中国的股份,对此,中国方面持欢迎态度。中国将遵守国际通行准则,尽量以达成一致的方式决策,而不是靠投票权决定。
当然,既然是大家都是来做投资生意,都是有备而来,生意场上当然会有竞争,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远在迢迢万里之外的英国来亚洲不是心血来潮学雷锋做好事,专门帮助亚洲发展经济的,也有其国家利益所在。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表示,选择在亚投行创办阶段申请加入该行,将给英国和亚洲的共同投资和成长创造宝贵的机遇。
成立亚投行也并非易事,想一蹴而就是很幼稚的。目前,虽说亚投行成立的时间已越来越近,但是许多重大问题还等待磋商。摆在亚投行面前的真正挑战,是各方核心利益的关切。
首先是选址问题。近水楼台先得月,亚投行在哪个国家落户,这个国家必定能多“沾点光”。国际性金融机构的总部效应显而易见,因此,选址是第一位。各方在选址问题上势必有一番争夺。
其次是资本问题。合伙开银行,要有资本投入。各家出资多少,股权份额如何分配,这是需要认真磋商的。
对于亚投行中各成员国股权方面的问题,世界上采用的无非是两种模式。一种是一国一票,另一种是按经济实力来决定出资份额,投票权与份额挂钩。而国际金融机构,均选用第二种模式。
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大国没有参与之前,为了保证股本金达到一定的规模,中国提出出资额可以最高达到50%,以便使亚投行能够如期开张运行。今后,随着更多国家的参与,中国将会单方面稀释自己的股份。
再次是管理问题。银行如何管理,管理层建制、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结构、权力分配、决策机制等,都涉及各个国家的利益。
对于亚投行的管理模式,有专家建议,银行应设立轮值主席,每两年更换一次。为降低防线,还应制定一套游戏规则,建立起风险担保机制,促进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的相互转换。
还有就是政策制定。对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秘书长古里亚有独到的见解。他指出,你要做一次基础设施投资,譬如水利投资,问题就来了:你对水利问题有没有合适的定价,对水利体制有没有很好的管理,你有没有监督能力、跟进能力,你有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来投入水资源管理,你如何去控制水域。
亚投行要制定好政策,保证资金运行安全。对开展合作时的障碍,只有通过政策协调加以解决,才能把好事办好,避免一开始就坠入零和陷阱。
未成曲调先有情,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还未成立,就被国际社会赋予过多的政治能量,将亚投行拔高为“地缘政治角逐的平台”、“大国利益博弈的场所”。
对亚投行的争议,始于3月12日英国向中方提交了作为意向创始成员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确认函,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成为首个参加该机构的西方七国集团国家。这让原本对亚投行不看好的美国醋意大发,指责英国做事太草率。可没想到法国和德国也来凑热闹,撵着英国的脚步向亚投行投怀送抱。紧接着,意大利、瑞士、卢森堡也赶在3月底创始成员国资格关门之前,申请加入亚投行。在盟友纷纷倒戈、列队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之际,美国奥巴马政府开始提议,希望亚投行与华盛顿支持的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合作。美国之所以提出合作,原因在于美国不希望亚投行成为北京外交政策的工具。
在2015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亚投行临时秘书长金立群表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是对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的补充,而非替代;是对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完善和推進,而非颠覆。作为亚投行第一大股东,中国不会以老大自居,不会靠投票权行事,尽量以达成一致的方式决策。
余立群的表态,释放出重要信号,不仅重申了亚投行的定位属性,还表明了中国绝不以“老大”自居的谦和立场。
必须明确,亚投行,顾名思义,就是专注于基础设施投资。亚投行将是一个政府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按照多边开发银行的模式和原则运营,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必须去政治化,摒弃地缘政治的争议,丢掉大国博弈的幻想,帮助发展中国家搞基本建设,本本分分做投资生意,绝不是国际政治俱乐部。
西方国家带着强大的资本加入亚投行,客观上会稀释中国的股份,对此,中国方面持欢迎态度。中国将遵守国际通行准则,尽量以达成一致的方式决策,而不是靠投票权决定。
当然,既然是大家都是来做投资生意,都是有备而来,生意场上当然会有竞争,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远在迢迢万里之外的英国来亚洲不是心血来潮学雷锋做好事,专门帮助亚洲发展经济的,也有其国家利益所在。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表示,选择在亚投行创办阶段申请加入该行,将给英国和亚洲的共同投资和成长创造宝贵的机遇。
成立亚投行也并非易事,想一蹴而就是很幼稚的。目前,虽说亚投行成立的时间已越来越近,但是许多重大问题还等待磋商。摆在亚投行面前的真正挑战,是各方核心利益的关切。
首先是选址问题。近水楼台先得月,亚投行在哪个国家落户,这个国家必定能多“沾点光”。国际性金融机构的总部效应显而易见,因此,选址是第一位。各方在选址问题上势必有一番争夺。
其次是资本问题。合伙开银行,要有资本投入。各家出资多少,股权份额如何分配,这是需要认真磋商的。
对于亚投行中各成员国股权方面的问题,世界上采用的无非是两种模式。一种是一国一票,另一种是按经济实力来决定出资份额,投票权与份额挂钩。而国际金融机构,均选用第二种模式。
在美国、日本等一些大国没有参与之前,为了保证股本金达到一定的规模,中国提出出资额可以最高达到50%,以便使亚投行能够如期开张运行。今后,随着更多国家的参与,中国将会单方面稀释自己的股份。
再次是管理问题。银行如何管理,管理层建制、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结构、权力分配、决策机制等,都涉及各个国家的利益。
对于亚投行的管理模式,有专家建议,银行应设立轮值主席,每两年更换一次。为降低防线,还应制定一套游戏规则,建立起风险担保机制,促进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的相互转换。
还有就是政策制定。对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秘书长古里亚有独到的见解。他指出,你要做一次基础设施投资,譬如水利投资,问题就来了:你对水利问题有没有合适的定价,对水利体制有没有很好的管理,你有没有监督能力、跟进能力,你有没有足够的技术储备来投入水资源管理,你如何去控制水域。
亚投行要制定好政策,保证资金运行安全。对开展合作时的障碍,只有通过政策协调加以解决,才能把好事办好,避免一开始就坠入零和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