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探讨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concarm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篇文章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一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了笔者自身的相关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应对措施,其中包括创新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以及创新教学主体等等,希望能够为提升我国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献上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策略;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斥着“创新”二字,可以丝毫不夸张地说,创新就是新时期中人类进步的动力,无论是从国家、社会、企业以及个人的角度来看都是如此。初中是学生漫长学习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来说则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基于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入适当的创新性内容不仅十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能够令当前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进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语文课程是初中阶段中的一项基础学科,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与个人素质水平的主要手段。自从新课程改革实行以来,我国大部分的初中院校都已经开始意识到创新性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将传统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更改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等。在过去的时间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都在为了获得一个优异的考试成绩而去被动式的学习。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代对于语文教学的创新性要求了,基于此种情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开展的创新革命已经变得迫在眉睫,尤其是对于教育者来说,更加需要彻底摒弃以往的那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以及“课堂为我主宰”的教学观念,从而将学生的主体位置进一步的提高上来。
  二、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创新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来确定一下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由于初中阶段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与道德思想都没有达到一个成熟的状态,从而也就十分有必要利用语文课程来提升学生的语言和文学水平,帮助他们来更好的发现并解决在学习与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基于此,語文教师应该在日后的教学中时刻牢记这一教学目标,同时针对班级中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来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加入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在无形中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教学手段
  在新课改中针对语文课程的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即为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各种类型的高科技教学手段,从而帮助学生能够在不断体验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进一步的提升自身对于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如今,高科技已经充斥在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国内的大多数中学院校都拥有着一套十分全面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育者来说,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熟练应用这些丰富的高科技教学资源,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且轻松的学习氛围,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恰如其分的运用创新式教学,并且根据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来实行分角色学习法,就会更加有利于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兴趣的提升。笔者以初中语文教材中《孔乙己》这篇文章为例,教师可以事先征求学生的意见,并利用小组的形式来让学生分别扮演文章中的掌柜与孔乙己,这种做法不仅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文章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同时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能力。此外,在针对一些以景色为主的文章进行学习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以及其他高科技设备来辅助教学。例如在教授《春》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开课之前在网络中找到一些有关于春天美景的图片,利用投影机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出来,同时再配上一些旋律优美且充满生机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可以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朱自清在创作这篇文章时的心情。此种图文并茂的授课形式一方面能够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新鲜感与期待感,十分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三)创新教学主体
  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当中,大部分教师都经常性的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观念,认为自己就是课堂中的主导人物,学生就应该去被动地接受自己传授给他们的所有知识。经过事实证明,这种方式虽然的确能够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却也十分容易培养出一些“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基于此,语文教师必须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改变自己的这种教学观念,将学生上升成为课堂中的主体,从而将传统类型的语文课堂转换为新时期当中的开放式课堂。事实上,在教材中所出现的每一篇课文中都蕴藏了很多的人生哲理与情感经验,教师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选择性的教授,而是应该去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探索和思考,并且为他们营造出一个可以尽情想象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从原来的被动回答角色转换为主动提问的角色。
  参考文献
  [1]罗雪莲.相得益彰出精彩──关于高中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探讨[J].读与写(教师教育),2008(05).
  [2]吴君.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谈预设与生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语文,2008(09).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关于初中学生的写作训练,语文教材没有统一的、有层次的编排,而是随单元主题活动进行。同时每次的作文训练,教材也没有准确的有层次的训练目的。所以造成平时写作教学中老师无本可依、各自为政、盲目训练的情况。结果大多数的老师的训练效果可想而知,出工出力不出活,作文练了三年,大多数同学作文水平并没有多大进步。  【关键词】七年级;学生;教材;记叙文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在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合并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30例临床确诊和实验室确诊为MS患者中9例合并癫痫发作的临床资料。结果MS患者中癫痫发病率为6.9%,明显高于
目的探讨自制头圈在重度颅脑损伤头部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方法自行设计、制作头圈并在临床中应用,对比使用前后重度颅脑损伤头部压疮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自制
血涂片经Wright染色液染色,可区分出:红细胞、血栓细胞、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5种血细胞,无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中,血栓细胞数目最多,单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