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中国城乡媒介生态失衡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jiu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长期处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中,从经济到文化,从媒体资源到受众知识结构,城市都处于优势地位。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大众传播媒介的研究和建设都是以城市为核心的,而且农村和占据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受众却几乎被忽略。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媒介的可持续发展,会日益加剧现代社会的知识信息鸿沟,严重影响媒介生态平衡。
  【关键词】中国城乡 媒介 生态失衡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全国人口总量的七成。但是,这个人口最多的群体却是媒介传播拥有和使用系统中最弱的群体。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与农村相比,城市获得了更加丰富的人力、经济、科技、文化等资源优势,这给媒介在城市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无比优渥的先天条件,另外城市拥有比较成熟的经济和媒体市场。在利润的驱动下,媒介纷纷定位于城市,争取城市主流人群为自己的受众,而农民则明显被忽视。
  一、当代中国城乡媒介生态失衡现状
  1、城市和农村对媒介的拥有和使用失衡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的发布与传播越来越依靠高科技产品。从广播、收音机到电视机,再到互联网、3G手机,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快捷、方便。但是这些便利更多的为城市中的市民获得,农民从中获得的收益微乎其微,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网络和手机。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比一下城市和农村的媒介使用:
  (1)报纸:城市的报纸资源非常丰富,晨报、晚报、商报、都市报以及各种各样的杂志,五花八门,能够满足各种需求;而农村目前报纸比较单一,主要就是日报,专门针对农民的报纸几乎没有。
  (2)广播:城市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有不同的广播调频;而农村基本就是一个村或一个大队才有一个广播,播放的内容也是由村大队决定。
  (3)电视:闭路电视引进后,市民可以收到中央的每个频道、各省级卫视及大部分地方台,总共有60-100个台不等;电视是农村目前接触和使用最多的媒介,不同发展程度的农村,对电视媒介的使用不同。在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农村,大部分村民都安装了有线电视,这样他们可以享用和城市市民同样的电视资源,但是在偏远的农村,特别是山村地区,电视能够接收到的节目是有限的,一般在十个台左右。
  (4)互联网:城市中电脑的普及率远远高于农村,80%-90%的家庭拥有个人电脑,能够非常方便快捷的查找资料,获得信息;而目前农民拥有个人电脑的比较少,对电脑的使用基本在网吧,也只是玩游戏之类,懂得简单的电脑操作,几乎不会查找信息。
  (5)3G手机:随着苹果等一系列3G手机的兴起和流行,3G网络迅速成为一种重要的媒介,成为年轻人使用和获得信息频率非常高的媒体资源。但是目前中国的3G网络市场主要是在城市中使用,还没有延伸到农村地区。综上所述,我国的城市和农村对媒体的拥有和使用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2、城乡文化传播存在严重生态失衡
  如今在电视银屏上,电视剧、广告和新闻仍是收视前三甲,以电视剧来说,“历史剧”、“战争剧”、“日韩剧”、“偶像剧”、“都市言情剧”等题材的电视剧都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而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就偏少了。尽管近几年以《乡村爱情》为代表的东北乡村题材的电视剧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但是反映农村现状和农民生活的电视剧在市场上仍然屈指可数。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是农业频道,以农业为主要信息内容,面向农村受众,但是其收视率并不高。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在大众传播生态系统中,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之间厚此薄彼的传播现状造成了文化生态的失衡。
  对农村以及对农民的贬义化的描述体现在各种文化产品中。例如在每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赵本山和宋丹丹扮演的东北农民及其表现出来的愚昧无知总是把全国人民逗得捧腹大笑。在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石光荣是农村的,他娶了城里媳妇褚琴。当石光荣老家的农村亲戚来到城里后,他们在农村的陋习,如不讲卫生、大块吃肉、吃饭吧唧嘴、抽旱烟等,都引起了褚琴的强烈不满。另外在全国热播的电视剧《婆婆来了》中,有一段内容讲是的何琳跟着王传志回农村老家过年的情节。农村的生活状况和习俗让城里女孩何琳犯憷,尤其是咸得难以下咽的饭菜和脏得令人作呕的厕所。村里人为传志摆接风酒,何琳酒后胡言乱语,抱怨农村条件差,令众人尴尬。从艺术效果的需要出发,演员可能有意强化和放大了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是建立在以“城市文明”为中心的立场之上的。在当代审美文化中,关于“农民”形象的话语权是与站在城市中心立场上进行产品生产和传播的城市人联系在一起的。①在这些文化产品中,“农民”被简单地塑造为“落后”、“迷信”、“愚昧”、“不讲卫生”、“素质低下”的抽象形象,与被构建成“文明优雅”、“高素质”的“城里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理论基础
  1、媒介生态学
  所谓媒介生态学,是指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来探索和揭示人与媒介、社会、自然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②它要求我们不仅要考虑媒介产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互动,还要考虑在社会大环境中,媒介与社会系统的互动。要保持健康的媒介生态,就要正确使用媒介,保持和谐的媒介环境,从而使社会与媒介、媒介与公众形成一种互动互补的良性关系。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虽然城市化进程很迅速,但是农村人口基数大,整个受众的人口数是很可观的。如果整个媒介系统忽略这一块的话,只会导致极大的不平衡。另外,这种媒体长期的对城市文化的偏爱,会导致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的不平衡发展,而这种不平衡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在物质上和文化上扩大城市和农村的差距,甚至导致农村文化消失。国家在发展城市的同时,也不断地强调“三农”的重要性。只有把农村、农民、农业这一块的媒体发展起来了,才能做到和谐的生态的可持续的发展。
  2、媒介霸权论
  首先,媒介地理集群的城市化特征直接影响农村与媒介的割裂。邵培仁教授指出:当代媒介生产地点都选择在城市,而且呈现出小城市向大城市、一般城市向省会城市、内地城市向沿海城市转移的趋势,甚至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已初步形成了密集的媒介城市带,从而形成媒介的地理集群和能量积聚,使城市成为信息的生成与传播中心、大众的消费与娱乐中心。③主要从事媒介活动的工作人员都居住在城市,对于农村信息的关注度必然大大下降甚至忽略,从而使得农村与媒介之间出现严重的割裂。
  其次,城市媒体的话语霸权导致农民这一群体在大众传播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一直以来,在城市媒体中很少能够见到有关农村及农民的报道,即便偶尔有所涉及,也都是农村及农民的负面形象。这是城市“文化霸权”发挥和体现,并不符合目前农村及农民的实际情况。而农村被城市“现代化”的包围,农民不断认同城市文化导致他们不断追求城市生活,轻视农村生活,不断远离甚至丢弃传统的乡村审美文化,使农民在物质上和心理上都失去了对农村文化的认同。
  3、“知沟”理论
  美国传播学家蒂奇诺提出的“知沟”理论指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的获得信息,所以大众传媒传送的信息越多,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④施拉姆指出“信息不仅在国家间流动失衡, 在国家内的流动也很不平衡,信息水平总是随着与城市距离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大城市比农村地区更容易得到信息,这种差距在发达国家要小一些, 在不发达国家则非常明显。”⑤大众传播的发展越来越朝着时尚化、精英化发展,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会避开农村受众,将目标锁定为城市中的白领和中产阶级。同时,由于大部分农村受众的文化水平不高,对媒介的认知和使用也就有限,长此以往,城乡受众对信息的掌握和使用“鸿沟”将会越来越大。
  三、解决策略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平衡媒介资源分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首先,经济原因使得农民能够接触到的媒介有限,一旦经济发展起来后,农民有了富余的钱,便可以改善对媒介的拥有程度。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看出,在满足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人会有情感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农民在解决温饱问题,提高生活水平后,相应的会对能让他们获得更多信息的媒介加大投资,比如购买电脑,学习怎样上互联网,从而更加快速直接的获取所需的信息。其次,农村经济发展起来后,农民的购买力不断提高,在农村形成一个逐渐庞大的广告市场。有了媒体赖以生存的广告市场,各种媒介进入农村就指日可待了。
  2、国家政策促进传播生态平衡
  从目前全国开通的电视频道来看,只有中央电视台的第七套频道农业频道有固定的农业节目,省一级的电视台还没有一家开通专门的农业频道。显然,这种现实的不平衡的媒介市场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因此,国家应提出相应的政策扶持农村媒介。
  3、提高农村受众素质,努力缩小“知沟”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农民的媒介素养,加强农村受众的媒介素质教育。因为农村受众普遍文化水平低下,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介内容,不能够正确有效的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容易受到各种负面信息的干扰。最主要的是要使农村受众掌握各种知识,学会从大众传媒获取有用信息,利用传媒资源促进个人发展。
  总之,面对我国数亿人的庞大的农村市场,媒体从业人员应该在生态系统的视角下,实现城乡媒介的有效联动、综合平衡与和谐发展,这将为我国传媒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①张爱凤,《论当代中国城乡文化传播的生态失衡》[J].《当代传播》,2010(5)
  ②③邵培仁:《媒介生态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3):5、105
  ④冯露,《中国农村受众的媒介生态困境》[J].《新闻天地》,2011(5)
  ⑤樊葵,《当代信息传播中的传媒歧视》[J].《当代传播》,2003(5)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0级传播学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摘 要】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的重要媒介,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办好党报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需要各个环节共同努力,作为与报纸质量息息相关的校对工作也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激光照排技术的运用,使校对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做好党报的校对工作,是值得我们校对人员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党报
【摘 要】《文汇报》作为上海三大纸质新闻媒介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为弱势群体构建了一个可信赖的话语空间,本文通过对其内容进行分析,试图探索《文汇报》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状况。  【关键词】《文汇报》 弱势群体 内容分析    一、概念界定、研究方法与意义  1、概念界定  本文采用维基百科中对弱势群体所做出的定义展开研究。  弱势群体(英文:Social vulnerable gr-  oups)
【摘 要】传播媒介的发展带来的是信息传播速度和广度的改变。微博客作为一种新媒介,以140个字为限定,带来的却是信息传播的无限可能性。面对这些“来势凶猛”的新媒介,怎样利用其传播特性使信息传播更有效,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微博客 新媒介 传播特性    对于当今的世界来说,互联网以联系地域最广阔,信息容量最庞大,传播最迅速等优势占据了传播媒介的一席之地。当互联网走进人们的生活,并成为
三体会已经缓缓落下帷幕,回顾9轮赛程,少了痛快淋漓的对乐,过于频繁的和风吹得观众兴趣索然。号称“方圆三里之内,必有下象棋者”的传统体育在经历竞技体育的职业化联赛以后,正深深陷入“和棋劫”。  本届象棋冠军得主赵国荣9盘棋和了6盘,而与他积分相同的还有两位。特级大师吕钦虽然保持不败战绩,却是2胜7和,才名列第七。与他同样和局达7局之多的其他选手只能以小分多少排定座次,但设有比分的差距。甚至有一轮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