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2019年甘肃省职业性尘肺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来源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guo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1949-2019年甘肃省诊断为职业性尘肺病患者开展随访调查并分析现患病例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结果 显示,7410例职业性尘肺现患病例主要分布在兰州市和张掖市,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为主,主要病种为煤工尘肺和矽肺.近10年间甘肃省矽肺发病例数明显增加,应加大对含矽矿业的监管力度,兰州、白银、武威等市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应作为今后防控重点.
其他文献
颅脑损伤是爆炸冲击所致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受冲击波所致的脑外伤、神经退行性疾病每年都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并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属于中间丝蛋白,是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成分,在神经系统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用作神经系统疾病重要生物标志物的意义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本文拟就GFAP在爆炸冲击所致神经系统疾病中潜在标志物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分析1例职业性慢性环氧乙烷中毒的原因及临床特点,为慢性环氧乙烷中毒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珠海市木质家具和石材加工两种行业的243名从业人员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在男性人群中,石材加工行业人员职业紧张因素和工作满意度得分均低于木质家具行业,木质家具行业人员职业紧张程度较石材加工行业高.职业紧张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和技术工种是职业紧张的危险因素.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副作用和并发症亦在增多.本文结合1例尘肺BAL术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经过,提示BAL术前病史评估及完善准备、术中全程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有效处置是患者治疗安全的基本保障.
对深圳市165个存在二氯甲烷(DCM)的作业岗位进行工作场所空气浓度检测,采用《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GBZ/T 298-2017)中的半定量评估接触比值法对DCM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显示,DCM主要应用于清洁、粘合、丝印、印刷、稀释等岗位;评估结果低风险构成比88.48%、中风险6.06%、高风险4.24%、极高风险1.21%;高风险及极高风险等级主要分布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印刷业.
2010-2019年泉州市新发职业病459例,位居首位的是职业性尘肺病(92.6%),其次为职业性化学中毒(5.2%);发病高峰出现在2012-2014年;病例数前三位的县(区/市)是永春县、晋江市和南安市.提示我市应加强粉尘危害治理,特别是重点行业小规模企业的监管.
应用两种职业紧张模式评估某模具生产企业职工职业紧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整群抽样抽取457名模具生产企业职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工作内容问卷》《付出-回报失衡问卷》进行职业紧张水平及影响因素评估.采用卡方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紧张影响因素.结果 显示,工作要求-自主(JDC)模式下的高职业紧张检出率为78.34% (358/457),付出-回报失衡(ERI)模式下的高职业紧张检出率为60.83% (278/45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JDC模式中年龄<30岁职工高职业紧张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HAVD)指作业工人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职业性疾患,主要包括手臂部的循环、神经及骨骼肌功能的损伤.目前,振动对骨骼肌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振动性骨骼肌损伤(VSMI)发病机制是防治职业性HAVD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VSMI的病理改变、电生理研究、发生机制、临床诊断与防治以及研究方向等进行简要分析.
选取某民营医院786名医护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心理脱离、离职意愿和职业倦怠水平的关系以及心理脱离的影响因素.结果 显示,大专及以上学历、工龄≤10年、年收入>10万元、中级及以下职称、白班、每周加班时间≤5h、职业倦怠和离职意愿得分越低的医护人员的心理脱离得分越高(P<0.05).提示民营医院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医护人员的心理脱离水平.
整群抽取陶瓷企业5605名作业人员,按粉尘职业接触史分为暴露组与对照组,检查两组人群的胸部X线表现及肺功能.结果 显示,暴露组车间工作场所总尘、呼尘浓度(CSTEL)总超标率分别为38.10%、5.65%,其中压机车间总尘、呼尘超标率最高(55.41%、12.16%);采样对象个体检测中,总尘、呼尘浓度(CTWA)总超标率为47.78%、13.33%,以压机工超标率最高(75.00%、22.73%).暴露组胸部X线检查异常率(16.64%)显著高于对照组(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