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性空洞型肺癌的CT影像分析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guihu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洞型肺癌是肺癌的一种特殊表现,而表现为囊性空洞者更为少见,作者就其CT表现加以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1999年5月至2009年3月间囊性空洞型肺癌的临床资料、并经手术和/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囊性空洞型肺癌共22例.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35~78岁,平均55.2岁.表现为胸痛20例,咳嗽20例,痰中带血17例,咯血1例.22例共进行CT检查35次,其中20例行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加增强扫描,2例因患者肾功能差而单纯行CT平扫检查,6例患者行2次以上CT检查.CT扫描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取5 mm层厚及间隔.增强扫描采用300 mgl/ml碘帕醇100 ml,注射速率为3 ml/s,动脉期延迟20 s,静脉期70 s后扫描.其中7例患者行多轴位图像重组及三维重建等后处理。

其他文献
目的 评价丙种球蛋白对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治疗. 方法 选取重型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给予吸氧、平喘、抗病毒及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35例,只给予吸氧、平喘、抗病原体治疗.结粜对照组咳嗽(9.1±3.2)d、喘憋(5.4±2.3)d、呼吸困难(5.7±2.5)d、湿啰音(6.6±2.7)d、干啰音(7.2±3.5)d、平均疗程(9.5±3.1)d;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机制. 方法 将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予以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急性脑梗死治疗过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评分、巴氏指数(BI)评分的变化. 结果 治疗前两组CSS评分、BI评分、MDA、SOD含量基本一致(均P>0.
目的 分析比较鼻咽部活检术中奥布卡因和丁卡因的表面麻醉效果. 方法 对鼻咽部活检患者分别应用奥布卡因和丁卡因麻醉鼻腔黏膜,分析患者术中疼痛程度和配合程度. 结果 所有患者均能完成鼻咽部活检,应用奥布卡因达到Ⅰ级麻醉效果为73.3%,Ⅱ级麻醉效果为25.0%. 结论 奥布卡因可代替丁卡因应用于鼻窦内窥镜下鼻咽部活检术中,其麻醉效果好,作用迅速,且较为安全。
为寻找经济、有效的饵料配制毒饵,提高灭鼠效果和经济效益,1999年7月在大坝场镇进行了试验观察.
1960年Postsmann和Wig在对活体进行血管造影时,通过"收缩期狭窄或挤牛奶效应"对心肌桥进行了至今都堪称为经典的论述~([1]).  通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及主要分支位于心外膜下的脂肪组织.而在有些个体,其冠状动脉的某一节段走行于心肌内,被心肌纤维所覆盖包裹形似桥状.即桥状的心肌纤维柬即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心肌桥是一种常见的冠状动脉分支解剖学变异,绝大多数患
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一直是晚期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药物,直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1-3])、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4-5])、卡培他滨(Capectabine)~([6])以及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Cetuximab,C-225)~([7])和贝伐单抗(Bevacizumab)~([8])等新药问世以来,晚期大肠癌的近期有
本研究对临床40例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继发失效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血糖控制情况,同时比较甘精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NPH的降糖效果及低血糖发生风险。
近年研究证明,患者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变化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病情变化有密切关系.脂必泰是我国研制的降脂中成药,含有他汀类、不饱和脂肪酸、生物碱、黄酮类物质.本研究观察脂必泰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的影响及治疗机制。
脂肪肝是由诸多原因导致肝细胞浆内脂肪堆积所致.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良生活方式、缺乏运动及高度紧张的飞行训练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飞行人员体检中脂肪肝检出率明显
期刊